奧利弗:我們德國人都知道,在工業圈裡有“一把改錐”的例子就可以說明中日產品的質量差異:一些中國產品好比一把改錐,設計精良,使用起來卻並不能持久。
中國的生產廠家解釋說:上游廠家提供的鋼材就是“差不多”的質量。鋼廠也訴苦:購買的鐵礦石也是“差不多”的質量。但到最後中國生產的這把改錐和日本的質量差距實在是大。一位移居日本的中國媽媽在她的部落格上寫道,日本的幼兒園要求,小孩每天都要準備若干個口袋,將所有文具、衣物和食物分門別類收納整齊帶到學校。奧利弗稱:“中國的小孩子大部分精力都在做作業、練鋼琴、學奧數,功利性太強,培養出來的都是揮斥方遒的‘天才’,卻很少腳踏實地的匠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團訪問日本航空自衛隊基地 日本自衛隊軍官參觀解放軍部隊 日本的廠商在德國和我們交流時承認,在日本很幸運的是,不管是零部件和原材料,還是生產裝置,都可以獲得一級品。可是這並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是人們從戰後廢墟上開始製造業,並持續不斷努力積累到今天才有可能的。在日本,不管你需要任何零部件,打一個電話,廠家的人就會立刻跑上門來。這是一個很不得了的事情。能夠這樣對應的,在世界上也只有日本。最典型的例子是東京都大田區的中小企業群,我把它們稱為“隨叫隨到工廠”。一個德國,一個日本,都曾經是戰敗國。但今天的德國和日本卻有同時世界經濟軍事強國,這點不得不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