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姜燕)2024年立春之際,《如果國寶會說話》第四季開播,至此《如果國寶會說話》系列第一個階段也落下帷幕。從半坡人頭壺的仰望開始,從賈湖骨笛那一聲清麗的樂音發軔,到九龍圖完結,這部一集5分鐘,共100集的電視紀錄片呈現了從文物維度解讀中華文明的影片索引。
圖說:《如果國寶會說話》第四季開播。圖片來自國家文物局官微
第四季是宋到清。宋代經濟繁榮,典章完備,文化昌明,對美的感知和創造能力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隨著技術的提高,瓷器的“形”與“色”達到了令多少代後世都難以追摩的高度,以致產生了“宋瓷”這個隱含美學意味的專有名詞。“尚意”的書法、成熟的山水畫、新興的文人畫,無不帶著較前代明顯的個人色彩留下了濃重的印記。難以計數的湮沒於歷史中的大師們,更是以對造型的準確把握與塑造能力,留存下許多令人驚歎的雕塑作品。這些文物讓我們深信,中華文明特徵中的“韻致”,最亮眼的一筆是宋代寫下的。
元代遼闊的疆域,為無數原來難以通達的地域提供了交流的可能。多種多樣的人群、文化得以交匯碰撞。與赫赫武功一樣,短暫的元代催生出大氣開張、恣肆流暢的線條。渾厚雄奇的元青花登上歷史舞臺,並將千年青花瓷的輝煌帶上第一個高峰。文人意趣在這個粗放的時代得到了意外的發揚,讓我們得以看到輝映後世的山水作品。
明清兩代世俗化生活,產生了無數與生活相關的物件。因此,服務於皇室宮廷的器物與文人旨趣成為傳世文物的兩大方向。元以來的廣袤版圖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成形。不同地方的人們散發著別樣的光彩。
《如果國寶會說話》是由中宣部、國家文物局、中央電視臺共同實施,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製作的電視紀錄片。該片透過每集5分鐘的時間講述一件文物,介紹國寶背後的中國精神、中國審美和中國價值觀,帶領觀眾讀懂中華文化。該片第一季於2018年1月1日起每晚22:00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