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來魯班爺爺修,玉石欄杆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壓了一道溝。”這是膾炙人口的河北民歌《小放牛》中的一段歌詞,它源於一個民間傳說。
據說,趙州橋是我國土木工匠祖師爺魯班建造的,非常堅固耐用,幾千年都沒有損害,天上的神仙們不服氣,一心要讓魯班爺出醜。於是,“八仙之首”的張果老把天上的太陽和月亮裝在筐裡,放在驢背上,騎著驢去過趙州橋。柴王爺則把三山五嶽放在小推車上,推車走上趙州橋。結果,張果老的驢只在趙州橋上留下了幾個驢蹄坑,柴王爺的小推車也不過是壓了一道溝而已,而趙州橋則沒有絲毫損害。民間用這種傳說來讚美趙州橋的偉大。為什麼試驗趙州橋的神仙會選張果老和柴王爺呢?因為張果老是壽星、柴王爺是財神。這個傳說表達了人們對堅固耐用的趙州橋這個橋樑壽星給人民帶來了交通便利和經濟興旺的由衷讚美。
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基本都有現實人物原型的。趙州橋是隋大業年間民間匠人李春建造的,是我國目前歷史最悠久的橋樑,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了。魯班也實有其人,是我國春秋時著名的土木匠人,聖人當然是孔子了,張果老是唐朝時代的道人。那麼,柴王爺是誰呢?
柴王爺是我國五代時期最後一個朝代後周的皇帝,叫柴榮,廟號周世宗,人們也被習慣稱他為柴世宗。柴世宗是一位傑出的皇帝,論才能和德行,他完全可以和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君王李世民相媲美,甚至可能更勝一籌。如果他不是早死,就不會有宋太祖趙匡胤什麼事了。趙匡胤的所謂豐功偉績只不過是拾了柴世宗的餘唾而已。
柴榮是後周開國皇帝周太祖郭威的外甥,郭威無子,收柴榮為養子。柴榮年少時就為郭威打理家務事,走南闖北,非常瞭解民間疾苦,成年以後棄商從戎,隨郭威打天下,深受郭威信任,並協助郭威推翻後漢建立後周。郭威當了3年皇帝后去世,33歲的柴榮即位。
年富力強的柴世宗雄心勃勃,他要用三十年的時間讓中國重新偉大。他說:“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可惜,上蒼只給了他六年的時間。那麼,他在六年時間都做了什麼呢?
即位之初,後漢殘餘北漢勾結遼國大舉進攻後周,企圖趁柴世宗立足不穩之機,消滅後周。後周文武朝臣都是人心惶惶,恐遼症蔓延,沒有鬥志,不少人準備投降,後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柴世宗毫不畏懼,力排眾議,御駕親征。在高平(今山西晉城高平)大敗北漢和遼國聯軍,在戰鬥中,柴世宗斬殺了樊愛能、何徽等七十多名臨陣脫逃的高階將領,趙匡胤則因戰鬥勇敢受到重用。高平之戰鞏固了柴世宗的地位,讓世人領略了柴世宗的膽識,樹立了他崇高的君王地位。以此為契機,柴世宗開始整頓軍隊,淘汰驕兵傲將、老弱病殘,建立精銳的禁軍,使後周軍隊無敵於天下。
柴世宗根據大臣“先易後難”的建議,在統一戰爭中採取了“先南後北”的戰略,西征後蜀,收復秦(今甘肅秦安北)、鳳(今陝西鳳城東北)、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南)四州。三徵南唐,得州十四,縣六十,獲得長江以北地區,逼迫南唐李璟去帝號,以“江南國主”的名義俯首稱臣。隨後,他北征遼國,在四十三天內連續收復益津關(今河北霸州)、瓦橋關(今河北雄縣)、淤口關(也在河北霸州)三關和寧州(今河北青縣)、莫州(今河北任丘北)、瀛州(今河北河間)三州,共十七縣土地,整個遼國為之震動,人心惶惶,在準備收復幽州(北京)時,柴世宗突然罹患重病,不得不撤兵回朝。據記載,柴世宗是胸部長了一個毒瘡,一個月後即駕崩了。真是“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如果柴世宗不早死很有可能會收復被後晉石敬瑭出賣給契丹遼國的燕雲十六州,中國後來也不會在北方一直處於被動的戰略防守局面,軟弱被欺。
柴世宗在致力於統一的同時,也大力改革政治,他澄清吏治,嚴懲貪汙腐敗,剎住了貪腐之風。由於他對貪官過於嚴厲,後世一些人對此頗不以為然。同時,他選才納諫,唯才是舉,破格提拔了許多能吏。柴世宗修訂的律法被北宋等朝代延續,深刻影響了後來的法律制度。
在經濟上,柴世宗採取了一系列恢復和發展經濟的改革措施,如均定田賦、獎勵農耕、恢復漕運以及興修水利,使國家經濟迅速恢復。 特別是為了增加勞動力和兵源,柴世宗限制佛教寺院的發展,廢除寺院30336所,僅保持寺院2694所,還俗僧尼61200人,成為中國歷史上四位滅佛皇帝中的一位。另外三位滅佛皇帝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朝唐武帝李炎。佛教徒一直聲稱,柴世宗的早亡是滅佛的報應。我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其實,四位皇帝滅佛主要還是從經濟上考慮的,這是因為滅佛的四個皇帝都生活在中國南北朝、唐朝藩鎮割據、五代時期等混亂分裂時期,為了逃避戰亂,民眾紛紛把寺廟作為避難所,出家逃避,造成了世俗勞動力的缺乏,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四個皇帝滅佛就是要抑制佛教過度發展對中國世俗社會的不利影響。在歷史上,佛教過度發展毀滅世俗文明的事不是沒有,當年與強盛唐朝分庭抗禮的吐蕃就是因為成為了佛國而走向衰敗的。這是歷史的定論。
四位皇帝滅佛讓一些佛教徒產生了恐懼感,為了保證佛教永流傳,他們把佛經刻在石頭上秘密藏在山洞裡。今天我們還可以在北京雲居寺看到被從山洞裡挖出來的那些佛教徒為了延續佛教而在石板上刻下的石經,共計14278塊,刻有佛經1122部,共計3500多萬字,石經的年代跨越一千年之久。雲居寺石經已經成為北京旅遊的一景。
這裡要說說馮道。柴世宗剛即位,就面臨北漢勾結遼國入侵之危局。柴世宗準備御駕親征,卻遭到宰相馮道的極力阻攔。柴世宗說:“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親自出徵。”馮道說:“陛下不能和唐太宗比。”柴世宗又說:“漢軍乃烏合之眾,若遇我軍,如泰山壓卵。”馮道則說:“陛下不是泰山。”言辭間,彰顯出了馮道對柴世宗的蔑視。馮道是想故伎重演,等北漢和遼國軍隊一到就迎接新的主人。柴世宗大怒,讓馮道去修建周太祖郭威的陵墓,陵墓剛修完這位老賊就一命嗚呼了,結束了自己厚顏無恥的一生,他活了72歲,真是“老而不死是為賊”呀。
馮道是五代時期中國無恥文人的典型代表,他曾在五代中的四個朝代(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給十位皇帝做過宰相,還向遼太宗稱臣。他的無恥超過了《三國演義》中的三姓家奴呂布。他在遼太宗面前一副奴才相,自稱“無才無德,痴頑老子”;只要能做掛名宰相,他心甘情願去掃地;有人在驢身上寫下“馮道”二字進行侮辱,他也泰然處之,說:“同名同姓的多了。怎麼知道是罵我的?”後晉高祖石敬瑭託孤給馮道,而馮道卻迎立他人。馮道的無恥可謂登峰造極。馮道最擅長的就是迎立新君,後唐時期,潞王叛亂,唐憫帝逃跑,潞王還沒來到京城,馮道就忙著按照皇帝的規格迎接新君,有人認為這樣太無恥了,馮道則說:“事當務實”。
馮道歷仕五代,做了四代宰相,對喪君亡國毫不在意,自稱“長樂老”,著《長樂老自敘》,列出自己平生的官職,引以為榮。元代詩人劉因寫詩嘲諷道:“亡國降臣固位難,痴頑老子幾朝官,朝梁暮晉渾閒事,更舍殘骸與契丹。”金代學者王若虛說:“馮道忘君事讎,萬世罪人。”近代歷史學家蔡東藩說:“馮道歷事四代,未聞獻議,此次(指柴世宗御駕親征抵抗北漢侵略)硬加諫阻,無非怯敵所致。”又說:“內有馮道,外有樊愛能、何徽,向使君王(柴世宗)怯敵,大局立潰。”萬幸的是,柴世宗是位英主,英主出而佞臣亡。柴世宗的偉大之處就是終結了中國歷史上最無恥的五代時期,恢復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和開拓精神,開創了中華文明覆興的新時代。
後來,北宋提倡理學,強調道德節操、禮義廉恥,就是為了扭轉五代以來以石敬瑭等後晉、後漢皇帝為代表的甘做契丹遼國兒皇帝的政治墮落,以及以馮道為代表的中國厚顏無恥文人的精神墮落。最近,我發現有一些人為馮道翻案了,聲稱馮道在那個時代為了生存只能如此,而且他還為儲存中國文化做出了貢獻,云云。為歷史人物翻案,總是有現實目的的。現在,中國一些既得利益者和文化精英的心態跟當年的馮道差不多,馮道的所謂“事當務實”早已是我們某些人的座右銘了。我們聽到的類似“有奶便是娘”的漢奸言論還少嗎?有人說,如果馮道不是死得快,必然會受到柴世宗的懲罰和唾棄。我非常贊同這種說法。
我一直對柴世宗懷有深深的敬意,如果他不是過早離開人世,以他的胸懷和才幹(我認為,柴世宗的偉大遠遠超過了宋太祖趙匡胤),中國很有可能在後周時期即出現第三次像漢唐那樣的盛世,改變中國歷史的走向。後來遼金和蒙古的發展都將因此受到抑制,中華文明可能會更加輝煌,甚至有可能和後來的西方文明一爭高低。在歷史上,強大的匈奴受到了更為強大的漢朝的抑制,最後土崩瓦解;同樣,強大的突厥受到了更為強大的唐朝的抑制,最終灰飛煙滅。如果上蒼真的給柴世宗30年的機會,他會做出什麼樣的豐功偉業呢?真是令人浮想聯翩呀。我在讀《水滸傳》時,特別鍾愛小旋風柴進,併為他的命運嘆息,應該是愛屋及烏吧,因為柴進是柴世宗的後代。
柴世宗雖然只當了六年的皇帝,但他卻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事情,可謂“只爭朝夕”的典範。對此,人民沒有忘記他,他也許是我國曆史上最具有人民性的皇帝了。在民間傳說中,他被奉為財神,是五路財神中的南路財神。他還是礦工、窯工、建築工和運輸業的保護神。
柴王爺不僅在趙州橋上壓了一道溝,而且在中國歷史上也深深地留下了一道永遠讓人民銘記的印痕。
馬上就到癸卯年春節了,特以此文向我們偉大的祖先致敬,希望我們的中華民族永遠得到偉大祖先的佑護,繼續自強不息、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