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每當86版《西遊記》片尾曲響起,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也隨之被喚醒。這部神劇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可謂經久不衰,家喻戶曉。
這樣一部人盡皆知的神作是怎麼創作出來的?裡面的角色是吳承恩憑空想象出來的嗎?其實,並非如此,雖然這些角色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真正的存在,但關於他們的故事、傳說卻是流傳了千年之久,這些人物在古代廣大人們的心中是固有的形象。
有一年我在雲南省保山市就發現了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在西莊村有一個專門供奉豬八戒泥塑金身的“八戒寺”,而且香火旺盛,有傳說認為:西莊村就是西天取經前豬八戒入贅為婿的“高老莊”。
我們對豬八戒一定不會陌生,好吃懶做,貪財好色,而且常因貪心犯錯做下很多滑稽的事情,在師徒四人中,是一個比較負面的形象,怎麼會有人專門為豬八戒建廟宇、塑金身、香火供奉呢,在全國都絕無僅有。
那麼,西莊村和豬八戒到底有著什麼樣的聯絡呢?
西莊村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板橋鎮,在保山城區西北方向約8公里。村子原名高老莊,後改為西莊,村子裡有一座全國少見甚至獨有的八戒廟。
來到八戒寺,只見寺前三株需要四、五個人方能合抱的古榕樹,三足鼎立,樹冠猶如三把巨傘,廕庇數畝,成為今天村民歇息納涼的好去處。
傳說,這三棵榕樹是豬八戒“西天取經”臨走時,從自己曾經耕田歇息的地方“八戒箐”挖來樹苗,為高老莊、村民、高翠蘭各栽一棵以作紀念,意為:自己能來到高老莊有緣,能結識村民有緣,能與高翠蘭成婚有緣。於是後人把這三棵樹稱為三緣樹。
八戒寺有三個殿:正殿供奉著觀世音菩薩,正殿左側就是八戒殿,前殿是二王殿,供奉忠義封王的本主聖賢。原來豬八戒塑像位於正殿,後來村民捐錢供了觀音像以後,八戒就讓位去了正殿左側。
走進八戒殿,就能見到豬八戒挺著大肚子、肩扛九齒釘耙、頭戴僧帽、足穿麻鞋、身穿藍布衫,雄赳赳氣昂昂的站著,一副憨厚而又威風凜凜的樣子。
當地的老人告訴我,八戒寺的香火很旺盛,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祈求闔家健康、萬事順意,百病不生,祭拜豬八戒還具有招桃花的奇妙作用,而且特別靈驗。
每年的正月二十三是八戒寺的廟會,來參加廟會的人數不勝數,而且這種傳統已經延續了五六百年。
據當地民俗學者研究,西莊村建八戒寺、崇拜豬八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不僅《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原型出自這裡,而且西莊村就是豬八戒入贅時的“高老莊”。
可惜我走遍了村子所有的角落,也沒有發現一處高家的宅邸遺蹟,甚至連一戶姓高的人家都沒有,那西莊村怎麼可能是高老莊呢?
帶著疑問,我繼續追問村裡的老人,他們的回答很肯定,西莊村就是高老莊。老人說他家世代都居住在這裡,村裡一直就流傳著豬八戒的傳說:相傳,豬八戒自幼生長在距西莊村1.5公里的浪壩村雲棧洞,今臥佛寺石洞。
豬八戒成年後,看上了高老莊富戶高家的三女兒高翠蘭。其實豬八戒也是很聰明的,有想法,為了接近高翠蘭,他就到高家大宅後面的山上開荒種地,累了就跳到村子北邊的“八戒河”裡洗澡,這樣每次上山或者回家都能路過高家大門,而且總能找到機會和高翠蘭搭訕聊天,慢慢地兩個人產生了感情。
因為豬八戒“長相似豬”,十分醜陋,翠蘭的父母並不同意這樁婚事,但又見到豬八戒勤勞肯幹、為人厚道,於是就答應了這門婚事。
入贅高家後的豬八戒依然勤勞肯幹,耕過的地疏鬆適種,肥力不減,被村民親切的稱為“八戒地”,兩夫妻男耕女織,相敬如賓。
由於高家信奉佛教,豬八戒受他們的影響也開始居家修行。可惜時日不久,高家二老仙逝,豬八戒也作別妻子,隨一位遊方和尚遠行,沒想到他這一去便再沒有回來。再後來,村民們紛紛傳言,說豬八戒是遇到了“神僧”,已被神僧度化飛昇了。為了紀念村裡出了一個“神仙”,村民們立廟供起了他的神像。
豬八戒、高翠蘭夫妻離世後,高家後代便離開了高老莊,舉家遷往村東南一公里以外的“七拜村”(現今的妻賢村),之後村名也慢慢改成了現在的“西莊”。
吳承恩是否來過西莊?豬八戒是如何走進《西遊記》?
有人說西莊村世代相傳的“八戒故事”是模仿了《西遊記》而已,但據當地老人的說法和當地縣誌中的記載,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先有八戒寺後有《西遊記》,豬八戒娶親的傳說早在《西遊記》之前!
我們都知道吳承恩創作的《西遊記》除了虛構的情節之外,大部分源自於歷史上志怪書籍的記載和流傳於民間的一些傳說。
那麼,吳承恩是否來過這個千里之外的雲南邊陲村寨,收集過民間傳說?
答案是否定的,吳承恩並沒有到過雲南保山,但他接觸過當時西莊村的先人。
據《雲南之謎》記載,明初洪武年間,大約30多萬江蘇人大舉南遷雲南邊陲,其中戴氏、高氏兩大家族最先從江蘇遷入,之後,董姓、張姓、蔣姓也相繼遷入,西莊村也逐漸興旺。這一說法與清代《雲南通志》的記載是相符的,而且西莊村中的一些族譜也證明了這一說法。
那個時候高姓族人勢力最大,而且廣受當地百姓的擁戴,於是正式定名為高老莊。
為了驗證、確認西莊村的歷史,2000年的時候,西莊村一位叫張海元的人專程到江蘇考查過,證明村裡的戴、高、蔣、張幾大家族祖先來自南京應天府所轄的柳樹灣及上元縣等地,而董姓家族則是江蘇淮安人。
而且董氏祖先曾與吳承恩家族是親戚關係,明代董氏族人在回江蘇老家淮安探親時,吳承恩曾專程趕到董家看望。
在那時,大部分人對雲南稱為“惡劣”、“蠻荒”的“煙瘴之地”,居然有親戚從雲南活著歸來探親,這引起了吳承恩的好奇心,於是前往董家看望這些親戚。
當時,60多歲的吳承恩正著手收集資料打算創作《西遊記》,這位董氏親戚講述的有關西莊村豬八戒傳說的故事,使吳承恩如獲至寶。
明萬曆年間,小說《西遊記》問世,在第十八回《觀音院唐僧脫難,高老莊大聖除魔》的章節裡看到了與保山西莊村流傳的故事幾乎一模一樣的豬八戒的故事。
那麼,西莊村豬八戒的故事是如何產生的?在現實生活中,究竟有沒有豬八戒的原型呢?
古時西莊村背靠大山,都是原始森林,經常有野獸出沒,傷害人畜,給剛定居下來的南遷移民帶來很大的威脅。
特別是西莊村南部的一個叫爛壩(後改名浪壩)的地方,一到大雨天便洪水氾濫,泥沙翻滾,沖毀村莊和田地。
那時候的村民都誤認為是“豬神”在作怪,因此,一到夏季洪水來臨之前,便向著這條河流祈禱,望“豬神”保佑平安,並許願祝福:如果豬神不作怪,村民們可塑造神像,世代供奉。
萬萬沒想到,第二年真的就沒發生洪水,村民們便將豬神供奉於村中,“豬神”崇拜的觀念便在村民的心中深深地紮下根來。
那麼,“豬神”又為什麼會被命名為“八戒”呢?
這與當時南遷的家族有關,他們受到當時佛教和儒家文化的影響,給村裡制定村風規範,制定了戒“酒、色、財、貪、嫖、賭、淫、逆”的八條戒律,簡稱為“八戒”,並將此寄託在“豬神”的朝拜中,於是慢慢地就被當地老百姓稱為“豬八戒”。
而豬八戒高老莊娶親的故事也有現實原型。據老人講,高小姐和一位王姓青年結婚,王姓青年入贅高家,此人“日食鬥米,力大無比”,為人豪爽仗義,專好打抱不平,深得村民愛戴。人們認為,王姓青年就是“豬神轉世”,才有這麼大的膽氣和力量。
王姓青年在高家呆了10來年,之後就失蹤了,不知所蹤,恰逢當時有關西域故事盛行,村民們就傳言他已皈依佛門,往西方求取真經去了。這一來二去,高老莊就被大家更名為“西莊”,以紀念高家女婿“西天取經”之意。
在《西遊記》的描述中,豬八戒是投錯胎才變成豬的。在西莊村旁邊的臥佛寺裡,現在還存留著一個石花洞,村民們說,這就是八戒投胎的地方。
臥佛寺雖小,但卻是由趙樸初題詞,走進大門就看見一潭清水,泉水從巖底噴湧而出,池塘中游魚穿梭,就是自然界中極為珍貴罕見的魚類:軟骨四須巴。
它們的牙齒在喉嚨內,長相奇特,只有在非常純淨對的水中才能成活,和人一樣喜歡嗑葵花籽,能將瓜子吞進去,嗑出籽仁後再將瓜子殼吐出來,成為臥佛寺一大奇觀。
池塘正西面是過庭-天王寶殿,過後就是雲巖山,巖下有一巖洞,有三道門,使大殿與石巖相聯,渾然一體。
一尊漢白玉臥佛供奉其上,石壁塑有十八羅漢、五百阿羅漢,形象生動、形態各異。據寺中資料記載,這裡就是傳說中八戒投胎的地方。
如今的八戒寺依然香火旺盛,每年都會定期舉行廟會,規模龐大,十分熱鬧,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去雲南旅行的時候可以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