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三十,再過三個小時就是龍年。 回想起虎年春節的一次文化沙龍活動。
主題:“假設•原生態”。想當年,自我免職,參加一次非官方的文化活動,所有的在場者都是“假設•原生態”文化行為的參與者抑或組成部分。熱情的參與是一次“假設•原生態”寶貴體驗,富有質感的參與是生存質量的精彩呈現,激情迸發地參與將構成生命經歷的財富,獨特揭示私密的“假設•原生態”必將書寫自在真實。
原生態,一旦進入當下的文化審視,就變成了一種胃口。原生態離開了原野就不再是“原生”的那樣,就像夢境是不可被表述的一樣,只有在現代文化際遇中。
進入文化情懷中的原生態是一種幸運,因為我們企圖來儲存這個“原生態”,而將被關注的原生態又是一種不幸,因為這已是經過選擇的原生態,沒有誰能夠保證這不是事實。原生態,只是一種文化記憶的形態而不會是“原生”。看看那些被我們以當代經驗篡改過的原生態,看看我們還有什麼可以被留存下來。當然您不留意也許一汪水都會蒸發,當然您不樂意抖摟那些舊事故情並不能影響今天的行程,當然您所理解的文化不一定都依賴曾經的“原生態”。
在舉世求財逐樂的今天奢談活著的意義未必合理我們置身其間的生活氣象已經是易碎易耗品,曾經的理想、曾經的愛情、曾經的過去、曾經的傷感、曾經的色彩,它們還在那裡呼吸著嗎?妄談原生態幾乎接近虛幻,原生態行為可能變為一種奢望的表達,但是我們應該允許假設的存在,這會幫助我們再次觸控“原生態”。當然這是假設, 而不可能是真實的還原,一如在今日的濠水邊渴望老莊當年的優越,即能夠知魚 又能知子非魚。
莊子話語誕生在那個不可再現的原生態,莊周夢蝶的天空比我們的想象都要新鮮。由此想來,我們不必在新鮮消逝的遺憾中沉淪。為了接近原生態,我們應該允許假設。假設人之初,假設水滸化,假設回到桃花源,假設你是某個毫無自我的生物,假設你是未來的一個事態,假設女人還沒懷胎,假設你曾擁有激情燃燒的歲月。幽默嗎?不是,今日的假設帶點兒荒唐或者冷酷。假設的自由也許會演變為一種置換理想的文化消費方式。但只有假設的存在,我們才可能走近原生態。原生態被允許假設,我們的生存感受才可能被原生態。那些“被某某”公式在真實的生存中並不荒謬,被集體、被忽悠、被裝修、被妖魔、被廣告、被戶籍、被民間、被國際、被流浪、被端莊、被開放、被格式、被品牌、被反叛、被市場、被兒童、被改革、被電視、被規劃、被摩登、被量化、被下崗、被陌生、被快餐、被觀賞、被檔案、被誤讀、被異類、被網路、被代表、被假設的原生態啊,期待詩意、期待戲仿、期待價值、期待國家、期待娛樂、期待解構、期待經典、期待發酵。有多少假設值得我們放開生硬的促銷,有多少原生態不可再來。
當我們回首審視“被某某”時,不止是光榮不止是超凡脫俗不止是智慧閃光,當我們“被某某”時還會一絲留下“塵埃落定”的“原生態”。平凡中的微瀾也是值得親近的微瀾,“假設•原生態”是今天的生命質量彰顯。是時代精神的一次體現,是這個虎年春節最有意味的鞭炮,讓人味兒甦醒,摩擦出可掂的人生力量。
小城禁放鞭炮,窗外依然爆竹聲聲。陪伴家人觀看‘春節晚會’,被所謂的‘小嶽嶽’噁心的難受。於是到臥室擺弄手機。思想著弄點有文化味的東西,考慮到小城的文人墨客‘擁兵自重’,立意雖好,唯恐言差語錯,擦槍走火,惶恐著不敢前行。
古人云:“留三分貪財好色,以防與世俗格格不入,剩七分一本正經,以圖安分守己謀此生;露三分茫然無措,以瞞天地人泯然於世,藏七分眾醉獨醒,以致人智己看破紅塵。做人要懂得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受人之辱,不動於色;察人之過,不揚於眾;覺人之詐,不憤於言;水深不語,人穩不言;謀大事者藏於心行於事,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禍於未生!器不利可借,術不精可煉,躬身入局,借勢造勢,方能謀局翻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要記住,富在數術,不在勞身,利在局勢,不在力耕。”
往事十四年,彈指一揮間。遇事不怒,遇變不驚,遇謗不辯。認識自己,折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