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被毀了的才女
時值道光年間,杭州青芝塢的暮春,柳絮飛揚,一場春雨悄然降臨。李光炘,這位當朝太谷學派南宗的大佬,躲進了露風亭避雨。他心頭一團亂麻,想的是朱淑真——那位世人眼中與李清照齊名的詞女,卻在死後詩文詞全被焚燒,連個像樣的墓都沒有。
“黃昏雨中,那斷腸的詩句怎一個‘傷’字了得?想當年,那淚眼婆娑的身影,如今只能在雨中追尋。”李光炘心中嘆息,他手執酒杯,詩意盎然,卻又滿是無奈。
朱淑真,那位被馮夢龍譽為“閨閣文章之伯”的才女,陳廷焯也稱她詞中有“正聲”,她的才華橫溢在當時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這樣一位天賦異稟的女子,她的一生卻是如此的坎坷,死後更是淒涼,她的文字幾乎盡成灰燼,後世再難尋覓她的足跡。
這讓李光炘不禁感慨:“李朱兩家,原本並駕齊驅,如今卻只剩下李清照一人傳於世,朱淑真的才華和名聲,竟如過眼雲煙般消散。好一句‘趙宋詞女,李朱名家’,現如今,朱淑真的故事,卻只能在雨中,和這斷腸的詩句裡尋覓。”
02才女的誕生
經歷了靖康之難這場讓北宋王朝顏面掃地的慘敗後,餘孽南渡,落腳於杭城,開啟了南宋的新篇章。在那片由瘡痍到復甦的土地上,朱家府邸迎來了家中的小公主——朱淑真,小名秋娘。
這小娃娃,一出生就哭得跟捅破了天似的,但一雙大眼睛裡透著叫人心疼的美。朱老爺子樂壞了,給孫女起名淑真,暗含希望她能真誠善良,淑女風範。
朱家世代書香,淑真自小就在一堆墨香紙醉的環境里長大。她爹朱睎顏是個官宦,家裡境況算是相當滋潤。朱家對淑真的寵愛無微不至,從小就讓她沉醉於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之中。
淑真的童年,和大多數小姑娘沒啥兩樣,春天就想著弄點花花草草,嘴上唸叨著“樓下垂楊千萬縷”,又或者像極了紅樓裡的黛玉,獨愛清冷之物,對竹子啊、梅花啊特別有感情。淑真還特別能寫,一開口就是詩,一揮手就是畫,閒來無事就對酒當歌,一點也不在乎那些“侍兒全不知人意,猶把梅花插一枝”的小事。
15歲那年,淑真就立下了個大志向,要寫萬首詩證明自己。這小丫頭,言談間就不同凡響,比那些江湖上的豪傑還要氣魄。
03死後名聲大噪
1182年,一個年輕才女離世,攪動了文壇一池春水。朱淑真,這個名字在她離世後不久,便被范成大的哥們兒魏仲恭搞了個詩集出來,叫《斷腸詩集》。
魏仲恭在序裡把朱淑真吹得跟什麼一樣,說她是“蜀中的花蕊夫人,近代的李易安”,差點沒說她是詩詞界的女神了。老哥還感慨,要是能早點遇到朱淑真該多好,每次聽到她的詩,都是那麼的耐人尋味,讓人聽了心裡直癢癢。
不久後,又一個學霸孫壽齋跳出來,也給《斷腸詩集》添了個後序。孫壽齋言之鑿鑿地說,朱淑真那是有種天生的才華,寫詩詠詞,那叫一個行雲流水,讓人羨慕嫉妒恨。要是放到現在,估計她早就是詩詞大會上的常勝將軍了。
這朱淑真,確實是個了不起的角色。她那幾首詩,不僅僅是藝術成就,更像是她對這個世界的大膽質疑和挑戰。她的文字,對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觀念,可謂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但這樣的堅持和反叛,給她帶來的不僅僅是讚譽,更多的是無形的壓力和苦楚。那個時代,還沒準備好接受一個如此獨立思考的女性,朱淑真的一生,可以說是為後世女性爭取到了發聲的權利,也為自己帶來了難以預料的苦難。
04才女被詬病的原因
這最大的苦難莫過於朱淑真有個情人。她寫的那首《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這首詞啊,簡直就是把相思寫到極致,把那種去年見過面的甜蜜和今天見不到人的痛苦描繪得淋漓盡致。讀一遍,就像是喝了一大杯蜜糖水,甜到心底,然後突然之間被人從背後狠狠一棍,痛得直不起腰來。這詞裡頭的情意綿綿,就像是細雨溼衣,你看著看著,就發現自己已經被淋透了,但是又甘之如飴。
歐陽修,這位文壇的大佬,偶爾也會玩點小情調,露出點風流倜儻的一面,結果就是一堆年輕人對他暗送秋波,心裡那個崇拜啊,彷彿他是那夜空中最亮的星星。這詞如果真的是他寫的,那他不僅僅是文壇領袖那麼簡單,簡直還得加上情場高手的頭銜。
但是,別急,這首詞在那幫後來的學者把它前前後後研究個遍,翻來覆去考證一番之前,大家都以為這是朱淑真的傑作呢。
原本是歐陽修的手筆,大家還覺得挺有情調,一聽說是朱淑真寫的,這評價就180度大轉彎,直接變味兒了。那幫理學家一聽這事兒,可不樂意了,紛紛揮舞著道德大棒,說她這是在放蕩形骸,簡直是敗壞風氣。有幾個心急的,還沒弄清楚事實,就急忙跳出來給她澄清:“這淫詞怎麼可能是她寫的,雖然咱也沒啥證據。”
這事兒後來雖然澄清了,確實不是朱淑真寫的,但她那段傳說中的情史,卻沒法兒就這麼一筆勾銷。別的不說,單是她那詞《清平樂·夏日遊湖》: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就足以讓那幫掛著道德師爺牌子的理學家們群體性發飆。
你看她那詞,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一開頭就透著幾分慵懶中的嫵媚,接著,“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這不僅僅是大膽,簡直是放飛自我,直白表達了女性對愛情的嚮往和渴望,不愧是讓人家理學家們看了要氣炸的料。
朱淑真這樣的才女,不拘小節,敢愛敢恨,就算是在那個禮教森嚴的年代,也要活出自己的風采。可惜了,她的這份坦率和勇敢,在當時卻成了被非議的理由。不過,換個角度想,她的這份不羈,也正是她魅力的一部分,足以讓後世的我們為之傾倒。
05為愛赴死
朱淑真這事兒,真是讓人家唏噓不已。她那情事,純粹得很,直白得很,就像她自己一樣,不避世俗眼光,大大方方地愛著。元宵佳節,燈火輝煌下,她豪放地說:“要是能變成人間的一對繾綣,也別怕月亮時隱時現。誰有空在這燈火輝煌裡沉醉,明年咱們倆還能不能一起賞燈,那就不得而知了。”情感裡頭,她明知無望,卻仍舊義無反顧,寧可愛情至上,生命反倒次之。
她在詩裡鼓勵那位情郎要勇往直前,別因著一時的落魄而頹喪,“你瞧那賈誼年輕時不得志,馬援老了才顯露鋒芒。”
她借用李商隱那一句“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向情郎明言,一旦離散,那“吟詩百轉千回,心裡話兒卻是一丁點兒也沒透出來”。不僅是打扮懶得理會,更是因思念而日漸消瘦,“離別之後,我比以往更是憔悴,可這份思念,卻比任何時候都深”。
她坦蕩蕩地抒發著內心的孤寂和不滿,寫下了《減字木蘭花·春怨》:
一個人的行走、坐臥,孤單的歌唱對酒,夜晚也只能一個人過。靜靜站立,心裡卻無比煩亂,這微寒的天氣,更是讓人感覺淒涼。 這份心情,又有誰能理解?淚水洗去了我半面妝容,愁緒和疾病相伴,燈光下的夢,怎麼也做不完。
在那個女子只能依附於父家夫家的年代,朱淑真渴望的,只是一份雙方情深意切、白頭偕老的愛情。但現實殘酷,她的愛情夢想,在外界壓力下,經歷了甜酸苦辣,終究是在夫家的打壓下結束,留下了遺憾和憤怒,最終走向了悲劇的終結。
06後人對她的評價
朱淑真掛了,真是可憐見的。她那一袋子詩詞,活生生的被她老爹老媽一把火給燒了,說是怕世人知道她有那麼點不檢點。她連個像樣的葬身之地都沒有,就這麼沒了蹤影,連塊墓碑都沒留下,真是古時候的悲劇。
這朱淑真的命,真是夠戲劇的。她平生最愛那些詩詞,可到頭來,成了火焰的犧牲品。“孤窗無聊,弄弄那些字句”她可能是這麼想的。結果呢,她的老爸老媽可能是覺得,這些詩詞裡透著點不正經,或者是別的啥原因,總之一火燒,全都沒了。
真是諷刺,如果不是因為朱淑真那點破事兒被人家傳來傳去,她那些詩詞也不會被那些喜歡八卦的傢伙們四處蒐羅,增加了不少茶餘飯後的談資。這才有了魏仲恭這麼一齣戲。
說到宋代寫詩詞的女人,人家首推李清照,朱淑真排第二。但是,有的博學之士就覺得,朱淑真的作品沒李清照那麼回事兒,說她的詞,既沒李清照那種格調,也缺那份胸襟。
更有甚者,批評她寫的都是些苦悶戀愛的事,題材狹隘,意思也拗不過來,還有人直接攻擊她,說什麼“密約黃昏試晚妝”,“身名不愛詩名愛”,這不是明擺著的人身攻擊嗎?真是的,古時候的人怎麼就這麼愛管閒事呢?
07生錯了時代
要說朱淑真這位姑娘,確實有著一手好文采,但命運卻沒那麼給力。別提什麼李清照的爹那樣的開明人士了,朱淑真哪有那般運氣?
她就是一個深宅大院裡渴望飛出去的鳥,想要的只是一點自由,一丁點兒追求真愛的權利。拿她和李清照比?開什麼玩笑呢,那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好嗎。更別提拿那幫兒時代的男詩人來對她指手畫腳了。
朱淑真的故事,說到底,就是一個關於夢想和現實的老套劇。她在那個小小的世界裡,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華,卻總被那無形的牢籠束縛。她想要的愛情,不是那種你儂我儂、小鳥依人的膩歪玩意兒,而是那種心靈深處的、能讓她感覺到真實存在的東西。
可惜,時代的侷限,家庭的枷鎖,讓她的這些簡單願望,都顯得那麼奢侈。
也可惜了,她的時代不懂她。她那心裡頭的那些事兒,只能在她那些被火燒的詩詞裡找找了。她取的那個號“幽棲居士”,聽著就讓人心酸,這不就是在說她這一生的孤單和落寞嗎?
這世上總有幾個懂她的人,比如那個雨中找不到她墓地的李光炘,他那一番悲嘆,大概也算是對朱淑真詩才的一種認可吧!
朱淑真那詩,寫的是啥呢?“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這不就是她自己的寫照嗎?春天來了又去,她的青春也就這麼匆匆流逝。她那心裡的苦楚,也只能在黃昏的雨中,悄悄訴說了。
唉,這世道啊,有時候就是不懂才女的心。朱淑真,這個名字,應該被更多人記住,她的詩,她的故事,都應該有更多的光照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