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確實是人才濟濟,甚至早在宋江等人上山之前,寨主還是王倫時,作者便將水泊梁山塑造成了一個如同獅駝嶺一般地方。
濠邊鹿角,俱將骸骨攢成;寨內碗瓢,盡使骷髏做就。剝下人皮蒙戰鼓,截來頭髮做韁繩……斷金亭上愁雲起,聚義廳前殺氣生。
所以那些梁山好漢多半個個都如凶神惡煞一般了?倒也不是,讀過原著的人都知道,梁山之上也不乏各種混子,而真正厲害的,也始終是人氣最高的那幾個,比如武松,但說來奇怪,武松不過是個都頭而已,憑什麼這麼猛?
一、梁山的四大都頭
所謂的都頭,其實就相當於如今的連長,這職位說低也不低,但放眼整個梁山,原本作為軍官出身的好漢可有不少,諸如五虎就多半有官職,然而相對於五虎而言,更多人似乎更認可“武松更強”這種觀點。
不過不讀原著的人可能不知道,梁山之上除了武松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三位都頭,只是那三人在書中的表現並不突出。
其中排名最高的是坐上了第十二把交椅的“美髯公”朱仝,筆者對於朱仝這個角色的評價就是“言過其實”,初登場時,作者彷彿是將他往“關二爺”的形象去塑造的,然而當關二爺真正的後人“大刀”關勝登場之後,朱仝這個角色的定位就變得尷尬了,除了初期保小衙內一戰彰顯了他的忠義之外,後續的劇情中幾乎沒有亮眼的表現。
至於“插翅虎”雷橫和“青眼虎”李雲,那就更不用說了,幾乎就是龍套角色,尤其是那李雲,簡直就是湊數的。
不過這些個都頭的表現越是糟糕,就越發顯得武松的實力不合邏輯,同樣是都頭,憑什麼武松那麼猛?
二、比猛虎更猛之人
武松之猛可以從幾次戰鬥看出來。
比如最值得吹噓的“景陽岡打虎”,其實電視劇都無法將武松打虎的精彩完整的呈現出來,原著描寫其實更為細緻。
你且看這段描述:“那大蟲咆哮起來,把身底下扒起兩堆黃泥,做了一個土炕。武松把那大蟲嘴直按下黃泥坑裡去。那大蟲吃武松奈何得沒了些氣力。武松把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蟲眼裡、口裡、鼻子裡、耳朵裡都迸出鮮血來。”
猛虎撲食之前做了幾下刨坑的動作,而武松則恰恰利用這低於路面的坑完成了反殺,這一戰是將武松的機智與臨場應變能力體現得淋漓盡致。
又比如梁山徵東昌府一戰,敵方守將“沒羽箭”張清雖然近戰功夫一般,但他那飛石絕技卻無人可當,盧俊義帶著一眾人馬前去攻城,張清則是來一個打一個,就連關勝、董平這種五虎將級別的高手也被他打得頭破血流,至於盧俊義,他壓根就沒敢出戰,一旦出手,他也難免被那石子擊中。
而在與張清的對決中,武松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全身而退的。
當時的情況是魯智深捱打,卻被武松救下,書中只道:“魯智深擔著禪杖,此時自望見了,只做不知,大踏步只顧走,卻忘了提防他石子。正走之間,張清在馬上喝聲:‘著!’一石子正飛在魯智深頭上,打得鮮血迸流,望後便倒。張清軍馬一齊吶喊,都搶將來。武松急挺兩口戒刀,死去救回魯智深,撇了糧車便走。”
你看,魯智深可常被視為堪比武松的存在,甚至他們二人在投奔梁山之前,早已在二龍山落草,當時武松還認了魯智深為兄長,且不說個個山頭都是以實力論資排輩,至少二龍山是給了讀者這種感覺,畢竟楊志、魯智深都算得上是頂尖強者,但他們的表現,著實不如排行老三的武松。
所以這是為何?
武松憑什麼這麼強?難道就因為作者賦予他的戲份最多,他被塑造成了“主角”?
當然不能籠統的用一句“主角光環”來解釋武松的強大,其實還是那句話,《水滸傳》原著描述其實非常“細”,而作者早已在細節中解釋過武松為何那麼強大。
三、十字坡大戰孫二孃
當初武松途經十字坡,遇上了開黑店的孫二孃夫婦,他與那賊婦人的一戰就詮釋了什麼叫“實戰能力”。
在武松踏足十字坡之前,魯智深已經在此地遭過一劫,他喝了張青夫婦準備的藥酒,被迷暈之後就只能任人宰割了,若非張青夫婦留他一命,他早已淪為武松手中的肉包子餡了。
而武松則不同,他進入那酒店之後,瞬間察覺那包子的味道不對,而面對孫二孃的百般撩撥,他也不為所動。
書中只道:“那婦人笑著尋思道:‘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孃!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不是我來尋你。我且先對付那廝!’這婦人便道:‘客官,休要取笑。再吃幾碗了,去後面樹下乘涼。要歇,便在我這家安歇不妨。’武松聽了這話,自家肚裡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孫二孃表面怕武松害她,其實她言語中的輕浮早已被武松看穿,此時武松已起殺心,誰是獵人,誰是獵物,孫二孃還沒擺正自己的位置。
孫二孃依舊按照慣例,想用毒酒迷暈武松,而接著武松的一番操作卻將她嚇出豬叫。
原著道:“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隻手一拘,拘將攏來,當胸前摟住。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壓在婦人身上。那婦人殺豬也似叫將起來。”
直至張青趕來,才保住孫二孃一命。
面對美色,武松毫不動心,只以凌厲的攻勢反手擒下對方,幾乎是在頃刻之間就完成了“反殺”,這種犀利的洞察力和靈敏的反應能力,還有幾個好漢擁有?
他是不是梁山第一高手不好說,但他的強大確實是有據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