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往往是一座城市地標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大約有兩百多座塔。高聳入雲,屹立不倒,一座座塔不僅守護了百姓的平安,更承載了城市的文化與記憶。今晚,由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聯合出品,首席戰略合作伙伴華夏銀行、特約贊助京能集團、特別支援金隅集團贊助播出的大型文化原創音樂真人秀《最美中軸線》第八期,將以“塔”為題眼,探尋與北京中軸線相依相伴的文脈傳承,感受首都北京的發展變遷。節目中,胡彥斌、袁婭維、任自豪將組成本期“拾音團”登塔望遠,他們會迸發出怎樣的音樂創作靈感?這首以“塔”為元素的主題曲,又會彰顯怎樣的中軸魅力?
奧林匹克塔上俯瞰中軸線
解鎖白塔最佳觀賞地
北京奧林匹克塔位於北京中軸線的北延長線,在碧水藍天的映襯下,宛若一棵拔地而起的大樹,被稱為“生命之樹”。塔的頂端矗立著奧運五環標誌,象徵著奧林匹克精神與北京“雙奧之城”的榮耀歷史。
新年登高步步高,本期“拾音團”的第一站便是奧林匹克塔。北京史研究會名譽會長李建平深入淺出地解讀“塔”字的內涵,並出題考驗大家。“拾音團”對著地圖一一作答北京中軸線兩邊都有哪些塔,並驚訝地發現塔大多數都位於中軸線的西側。為何會有“東城無塔、西城五塔”的現象?奧林匹克塔又為什麼坐落在北京中軸線的東邊?今晚節目揭曉答案!
接下來,“拾音團”一行人又前往塔兒咖,解鎖觀賞妙應寺白塔的最佳視角。李建平娓娓道來,講述妙應寺白塔與北京中軸線的密切關係。原來,妙應寺白塔與北京中軸線同時修建,不僅是一座為了護佑北京中軸線、北京城而建的塔,更是見證了北京中軸線七百多年變遷與發展的塔。妙應寺白塔與北京中軸線,堪稱北京城的靈魂和脊樑,蘊含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古塔巍然見證往來古今
中軸線上迴響歷史餘音
妙應寺白塔既見證了朝代的興衰更迭,也見證了黎民百姓的人間煙火,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拾音團”兵分兩路,打卡熱鬧的前抄手衚衕與東夾道衚衕,以衚衕、白塔為背景拍照留念,最終在妙應寺白塔匯合。在對妙應寺白塔的歷次修繕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1978年的修繕,人們意外發現了鎮塔之寶以及羅德俊的手稿。
本期節目也情景演繹了羅德俊與許冠英的一段對話。當時戰事風雲瀰漫,文人羅德俊登塔追古憶今,感慨萬千,決定加入二十九軍與許冠英一同抗日,卻被對方制止。羅德俊袒露心聲:“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你們這些兄弟、同胞在戰火牢獄中奮戰,可我自己卻在象牙塔裡修修補補。”許冠英的一句話“這不是象牙塔,這是北京的脊樑,是北京的生命線”讓他終於清醒。“塔佑文脈,天佑中華”,兩人在白塔下的慷慨陳詞,讓在場所有人感動不已。
離開白塔後,“拾音團”又前往另一座與中軸線頗有緣分的塔——天寧寺塔。天寧寺塔位於北京歷史上的第一條中軸線——金中都中軸線的西側,距今已有905年的歷史。上世紀三十年代,在塔當時沒有明確紀年的情況下,眾人都誤以為它始建於隋代。梁思成先生、林徽因先生秉著嚴謹的學術態度,透過塔的平面佈局與建築形制,判斷其為遼代的建築。梁思成還依據天寧寺塔從下而上的層次和比例,寫成節奏。這段節奏會給“拾音團”怎樣的啟發?他們又將如何在主題曲中譜寫“塔”的深刻意蘊?今日20:20,鎖定北京衛視《最美中軸線》,一起登塔遠眺,聆聽歷史的聲音,回應文明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