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盡可夫”這個成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本意是相對於一個女子來說,人人都是可以成為丈夫的,但是有血緣關係的父親卻只有一個,父親比丈夫更重要。但是它現在大多都被當作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一個女子的行為不檢點。
就是這樣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你知道它的來源嗎?你知道和它相關的歷史人物都有誰嗎?下面為你詳細敘述。
一、相關故事人物介紹
這個成語的來源,主要與四個歷史人物有關。他們分別是:鄭厲公、大臣祭足、祭足之女雍姬、以及雍姬之夫雍糾。
鄭厲公,鄭莊公之子。據史料記載,鄭厲公是一位城府甚深、能征善戰之人,與祭足是君臣關係。祭足,曾先後輔佐過鄭莊公、鄭厲公兩代君主。在政期間,大權在握,手握濤濤權勢。
雖然祭足輔佐了鄭厲公登位,但礙於其過大的權力,鄭厲公對他也是有所忌憚和害怕的。剩下的兩位人物就比較簡單了。雍姬是祭足的女兒,而雍糾是祭足的上門。雍糾此人無大本事,婚後一直居住在老丈人家。
二、“狗血”的劇情
事情的起因其實很“狗血”,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新帝由於忌憚手握大權的臣子,想除之而後快的故事。在祭足成功輔佐鄭厲公登上王位之後,這位新掌權的大王便想除掉祭足,想要自己的江山自己說了算,想要權力重回自己的手中。於是,他便開始密謀以及四處尋找盟友。
經過多方打聽後,鄭厲公了解到,祭足的女婿對他也怨氣頗深。所以作為敵人的敵人,他倆結為朋友了。鄭厲公特地擺酒宴宴請雍糾,兩人相互傾訴祭足給自己帶來的煩惱,同時,也商量出了除掉他的一個計策。那就是設計在郊外宴請祭足,並埋伏下士兵殺掉他。
但是,轉機來了。不知雍糾是因為酒喝的太多,還是因為太得意忘形了,回家後竟將此計謀告訴了他的妻子,也就是祭足之女雍姬。雍姬聽丈夫說完整件事之後,內心是驚訝又矛盾的。
一方面,她驚訝於,自己的丈夫整日無所事事,全靠自己父親養活,卻想殺掉他。另一方面,她也矛盾糾結著,要不要將這件事告知父親。如果告知父親,自己的父親便可逃過一死,但自己的丈夫卻有了危險;但是如果不告知,自己的丈夫安全了,父親卻有可能喪命。
一邊是有血緣關係的父親,一邊是信任自己的丈夫,雍姬陷入了兩難境地。
在幾番猶豫糾結之後,雍姬決定先聽一聽母親的看法。於是她便委婉的詢問母親:“丈夫和父親那個更親切?”她的母親毫不猶豫的回答說:“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聽完母親的回答後,雍姬決定將此事告知父親。
她並沒有明說,只是含蓄的提醒父親:“為何一定要在郊外設宴呢?”。這句話一下就點醒了祭足這一老謀深算的權臣,當即派人展開調查。
祭足很容易的就發現了他的女婿和鄭厲公的陰謀,於是他便將雍糾殺害,並將他的屍體懸掛在池塘示眾。而聽聞訊息的鄭厲公,則急忙帶著自己的人逃出了鄭國。
三、“人盡可夫”的背後
人盡可夫的背後,蘊含著兩個道理。一是,它告誡了我們,一個臣子,哪怕你功勞再多,只要是手裡握著的權利太大,早晚會招到君主的忌憚,引起君主的殺意。
二是,這個成語向我們展示了古代女子“以夫為綱”“以父為綱”的無奈和悲慘。難道雍姬就想自己的丈夫死嗎?這不過是她無奈之下的選擇罷了。
總結:
一邊是親情,一邊是愛情,不用說古代的女子了,就是現代的女子,在面臨這一選擇時,也會感到萬分的糾結。這就好比問你,“如果你媽和你女朋友同時掉水裡,你先救誰?”。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會想失去其中任何的一方。因此,不要再只用人盡可夫來形容女子的不檢點了,雍姬也是有她的苦衷的。
你們認為雍姬做出的選擇合適嗎?如果是你,你又會做出何種抉擇呢?歡迎關注並留言評論,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