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在我們的印象中他是喜氣洋洋,熱鬧非凡的,大家都非常期盼春節的到來。
但歷史上有一年的春節,卻被禁止,任何人都不能慶祝春節,就連“恭喜”兩個字都不能說出口,這一天甚至還要像平時一樣正常上班。
那麼為什麼這一年的春節這麼特殊呢?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春節被禁過,在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春節的由來
在這之前可以瞭解一下春節的由來,春節作為我國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
而一開始實行春節的目的是為了在一年的開始,以及在上一年結束的時候,我們通常將它稱之為過年,以年為單位來稱呼。
而過去也不是像現在一樣的科技時代,而是最樸素的農耕時期,家家戶戶都以種田為生,最期盼的就是每年都可以豐收。
這個時候的人們也格外相信自然的力量,但由於很多自然現象沒有科學解釋,大家就將這些寄託於鬼神。
因此在每年春節的時候,都會集體進行祭祀,祭祀自己的祖先以及諸神,以保佑自己可以五穀豐登。
這也就有了春節的由來,演變到後來漸漸就從祭祖的活動變成了習俗,如今的春節變成了大家走親訪友的日子,喜氣洋洋。
除此以外,關於春節的來歷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隻叫做“年”的怪獸,每年臘月三十的晚上,都要跑出來到處吃人。
人們被年獸追趕的到處逃跑,直到有一次兩個牧童甩鞭子比賽,鞭子揮舞在地上的聲音竟然意外嚇跑了年獸。
也就是從這以後,人們知道了年獸害怕響聲,在後來的每年臘月三十的晚上,為了防止年獸再出來吃人。
人們紛紛都會製造出各種各樣的響聲來嚇跑年獸,慢慢的就發明了鞭炮,慢慢的流傳到現在成為了我們春節的習俗之一。
而這只是對於鞭炮這個春節習俗的由來,在春節的時候還有很多歷史悠久的習俗,例如家家戶戶都會換上新衣,尤其是紅色的衣服,寓意著喜慶。
也會在晚上的時候做上一頓年夜飯,代表著閤家團圓,在很多特定的地方大家還會包餃子剪窗花、貼春聯。
雖然如今的科技發達,人民已經滿足最基本的溫飽問題,但是為了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大家都要外出進行工作。
因此春節也成為了大家閤家團圓的一天,這一天外出工作的人們都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會紛紛拜年,在家門口掛上紅燈籠。
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國家和人民也會舉辦相關的活動,踩高蹺,龍燈會煙花燈,以及一些地方的花鼓戲,舞獅子都是重要的春節活動。
但就是這樣一個受大家歡迎的節日,卻在有一年被明令禁止進行,所有人不僅要求正常上班,甚至不能互相說恭喜兩個字。
這一年的春節對於全國人民來說都是非常灰暗的,而這個重要的節日甚至因為這場世界差一點被取消,那麼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唯一一次禁過春節
故事發生在民國初期,這個時候的清政府統治非常封建,思想腐朽背景黑暗,社會人民都處於嚴重的壓迫當中。
一部分人開始反抗清政府的統治,很多人受到外國文化的衝擊,產生了新思想,新文化,整個社會都處於劇烈的變革中。
但是由於清政府過度的封建,導致很多人對於國外的思想接收的過於盲目,造成了嚴重的思想偏差錯誤。
而這樣的情況導致的後果就是,大家對自己本國的文化進行摒棄,更多的是選擇外國的文化,這也就是後來所說的崇洋媚外。
而這也對我國包括春節在內的文化習俗,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和衝擊,大家對清政府的封建制度嚴重不滿。
只要與清政府制度或者是節日相關的內容,大家就會選擇進行放棄,甚至是嚴厲的打擊,而這其中就包括春節。
因為春節是由祭祀祖先和諸神而產生的一種節日,在當時看來具有嚴重的封建色彩,為了不沾染到清政府的封建惡習,大家對春節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打擊。
尤其是晚清政府下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帶頭領導著眾人集體反抗春節活動,在春節到來的時期,大家還要像平時一樣正常工作,正常出行。
在互相見面的時候只能用最普通的打招呼用語,不能互相問好,也不能互相說恭喜,尤其是恭喜兩個字更是成為了禁忌。
而這件事情的影響和發展也變得非常惡劣,當時的清政府試圖對這些舉動進行干擾,但是產生的效果卻非常細微。
即使是在政府的干預之下,春節依舊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民國時期的南京政府,更是帶頭倡導這一行動。
這讓中國內部產生了激烈的分歧,一方要求保留春節這個習俗,而這一方要求對春節完全取消,轉而過西方的節日。
為了可以減少矛盾的激化,決定對春節重新進行整改,調整成雙方都滿意的樣子,而這也包括其他的傳統節日。
而最後的結果就是將春節所慶祝的時間變成西方元旦的時間,選擇與西方國家的節日慶祝時間相一致。
這也就有了先前所講的,正式宣佈春節為工作日,徹底取消春節的慶祝活動,同時向鞭炮,對聯等與春節相關的物品也禁止售賣和使用。
雖然這是很多知識分子所體系和倡導,但是無形中卻對底層的民眾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很多人的工作時間延長,休息時間縮短,甚至還要被迫接受外國的文化衝擊,以及一些國外文化的習俗和活動。
也有很多依靠販賣春節鞭炮對聯等商品為生的小販,失去了生活的主要來源,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因此在這個決定已經發出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雖然對這個決定實行強制的手段進行實施,但依舊有很多民眾繼續過春節,用自己的行動來進行反抗。
最終恢復原狀
但是礙於當時的政府和很多知識分子的強制,進行反抗的都是底層民眾以及一些普通老百姓。
大家並不敢貿然的發起反抗,只能在春節這一天,在自己的家庭內部偷偷進行慶祝,但是雙方五行之中也形成了很長時間對峙。
而這樣的改變並沒有迎來大家想要的結果,很多人都無法接受新的思想,尤其是在短時間內接受國外的文化。
而我國的傳統文化習俗也紛紛被擾亂,這也造成了當時的中國內部一片混亂,有的人甚至因為在這一天說了一句恭喜發財,就被命令到孫中山的雕像面前進行反省。
這一天原本是閤家歡樂的日子,結果卻導致所有人在這一天變得愁眉苦臉,好好的一個節日氛圍就這樣給破壞了。
所以這個貿然的決定長久實施下去的結果,就是對整個國家的文化造成混亂,既無法接受新文化新思想,也無法維護好本國的文化。
所以在持續了五年的時間終於被徹底廢除,而禁止過春節這幾個字眼,就像他最初實行時禁止人們說恭喜一樣,成為了大家口中的禁忌。
那段日子對於全國人民來說都是灰暗的,辛苦了一年還要繼續工作,即使在最開心的日子裡卻被最大限度的束縛。
這也讓中國的人民都不想回到那段時間,如今春節再一次作為我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深受大家的喜愛。
這件事情雖然對春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好在沒有影響到春節後來的發展以及如今在傳統節日中的地位。
但他同時也給予我們一定的警醒,我們可以學習外國的文化和思想,但前提他是對我們有幫助的。
不能一味的進行效仿,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我們也要尊重我們祖先所留下來的傳統文化和節日習俗。
這樣我們才有我們本國人民自己的特點,而今後也不會出現在民國時期那樣對傳統文化進行暴力干涉和取消的行為。
無論是春節還是其他文化,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是其他文化所無可替代的。
我們過春節不僅僅是為了閤家團圓和歡樂,更是為了代替我們的祖先將這份文化和觀念不斷的進行傳承,不斷的進行延續。
總結
在面對新的文化以及本國文化之間,我們一定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念,對於外來文化我們要保持開放的態度,積極的進行接受採納。
同時也要平衡好國外文化與我國文化之間的關係,在社會進步和變革的軌跡當中,我們不斷的更新我們的傳統文化節日,讓他可以更好的傳承下去,而不是一味的選擇放棄。
這才是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所真正應該做的事情,保護文化,改進文化,以及傳承文化。
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