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蘇墨
寧渡七月鬼,不惹三季人。
最近看到這樣一幅漫畫:
一頭見多識廣的老牛指著河裡的東西,告訴同伴,那是一隻鱷魚。
同伴搖頭,認為那是一個木樁。
老牛便扔了塊石頭砸向鱷魚,示意同伴錯了。
然而,固執的同伴堅信那就是一塊木樁。
此時,老牛急了。
為了說服對方,它開始用樹枝戳、用水潑,最後甚至跳到了上面用腳跺。
結果,自己被吃掉了。
故事令人捧腹之餘,更發人深省。
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喜歡教育別人,遇到錯誤,總想糾正、教導對方。
殊不知,你永遠無法說服一個無知又偏執的人,一味較真,受傷的只會是自己。
正如迪特里希·朋霍費爾所說:不要去試圖說服愚蠢,因為愚蠢不接受啟蒙。
跟蠢人爭對錯,豈不是比他還愚蠢?
01
作家三毛旅居沙漠的時候,她與鄰居罕地一家交情很好。
有天偶然得知,鄰居要把年僅十歲的女兒姑卡嫁出去,她大為震驚。
她好心勸說,這是不人道的,對一個女孩子來說非常殘忍。
鄰居卻認為,大家都是這樣,而且姑卡還可以早點生孩子。
三毛試圖糾正他們這種扭曲的觀念,怎知對方卻越來越反感,兩家差點因此反目。
著名心理學家艾裡說:人們往往不願接受自身知識的侷限,並常常為自己的無知辯護。
你永遠無法喚醒一個裝睡的人,你也永遠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固有認知。
所以,不要和蠢人爭辯,否則到最後你會搞不清楚到底是誰蠢。
美劇《老友記》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一次聚會中,考古學家羅斯和按摩師好友菲比聊天,他發現對方竟然不相信進化論。
羅斯便向菲比科普進化論,力圖讓對方明白:
“進化論已經是科學事實,就像我們所呼吸的空氣一樣。”
然而,任憑羅斯長篇大論、唇焦舌幹。
菲比仍然堅持進化論是錯的,還反過來勸說羅斯思想要開放一點。
倔強的羅斯不惜跑回學校,抱來一箱科研報告和一堆2億多年前的化石向好友證實。
沒想到,菲比不僅沒有改變想法,還不耐煩地嘲諷他:
“你有時間跟一個按摩師爭論,還不如多花點時間發幾篇論文!
那一刻,羅斯才恍悟,你永遠無法啟蒙一個認知低的人。
想起王爾德說過的一句話:和別人談論他不瞭解的東西,永遠是徒勞的。
一個人的認知半徑,決定了他對待事物的看法。
每個人只能看到與自身同樣多的東西,只能根據自己的認知去理解身邊的一切。
所以,當你妄圖去啟蒙低層次的人,只會是對牛彈琴、雞同鴨講。
一如郭德綱所說,你一個火箭專家跟一個種地的掰扯,火箭是不是靠點火柴上天的,就是愚蠢。
井底的青蛙,怎會相信天地無限。
三季的蚱蜢,怎會明白一年四季。
跟無知的人較勁,只會白費唇舌,強行啟蒙愚蠢,最終倒黴的是自己。
02
《獄中書簡》中,迪特里希·朋霍費爾有一句話令人醍醐灌頂:愚蠢比惡意更加危險。
因為惡意,你可以反擊,而對於愚蠢,你的抵抗和力量往往無濟於事。
強行啟蒙,很可能會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
哲學家蘇格拉底在《理想國》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群人生活在一個山洞中,他們從出生就被鐵鏈子禁錮著,無法接觸到外面的事物。
一直以來,這個密閉的空間,就是他們的全部世界。
直到一天,其中的一個囚徒意外掙脫了鐵鏈,跑了出去。
他發現外面的天地是那麼的廣闊,天是藍的,雲是白的,連花兒都是香的。
他激動地跑回洞穴,告訴同伴外面的美好,想帶大家一起到外面的世界去。
結果沒有一個人相信,大家反而認為他要害他們,合夥兒把他殺掉了。
你跟蠢人講道理,換來的很可能不是感激,而是仇恨和危險。
明朝末年,南方一個富庶的小村莊。
一天村裡來了一位博學多識的學者,他敏銳察覺到了當地氣候反常,認為當地大機率會迎來一場大旱。
便通知村裡,讓村民們抓緊做好貯糧準備。
村民們聞言皆哈哈大笑,認為這個人是個騙子
無奈之下,學者提醒他們,即使不信,未雨綢繆也是好的。
結果無知的村民們竟然把他關了起來。
後來當地果然大旱,村子裡的人活不下去,都逃走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無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卻不自知。
在生活中,你會發現那些認知低的人,不僅思維狹隘,而且性格也往往偏激。
你越糾正,他越覺得自己是對的;你幫他太多,他反而覺得你不懷好意。
你的一腔熱忱,轉眼就成了揮向自己的刀。
對於這種人,放棄你的好意,及時遠離,才是上上策。
正如莫言所說,懂得剋制自己糾正別人的慾望,不要隨便給別人忠告和勸告,聰明的人不需要,愚蠢的人聽不進。
管好自己,不強渡他人,是自保之道,更是明智之舉。
03
猶太人把人分為三種:
第一種,聰明的人,他們從這個世界中的一切來學習;
第二種,普通的人,他們從自己的經驗教訓中學習;
第三種,愚蠢的人,他們認為自己不需要學習。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蠢人的認知裡,他們自認為掌握著真理,擁有一切問題的答案,而且是最完美的。
所以,教育他們沒有任何意義。
對於這種人,最聰明的做法就是,不爭不辯、默默遠離。
哪怕當他們說1+1=4,你只要告訴他,你說得都對。
1936年,著名畫家張大千在英國伯靈頓舉辦個人畫展。
在參觀者盛情邀請之下,他現場作畫。
收筆時,只見他端起茶杯含了一口茶,噗一聲把水噴到了畫紙上,原本呆板的牡丹登時變得明豔生動起來。
這時,一個英國畫家站出來,大笑道:原來中國畫家畫畫靠噴口水!
大家轉頭看向張大千,卻見他笑而不語。
事後,很多人不解,問他:您明明用的是中國水墨畫技法中的潑墨法,為什麼不解釋呢?
張大千笑道:跟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外行人有什麼可爭辯的呢!
寧與明智之士激辯真理,勿與愚昧之輩道長論短。
司馬懿說:與愚蠢硬碰硬,拼個頭破血流,豈不更愚蠢?人生難免會與愚蠢為伍,要學會適時低頭。
低頭,不是懦弱,而是一份深諳孰輕孰重的成熟與清醒。
與其在爭執中白白浪費時間,不如把精力放到更值得的事情上。
很多時候,避開愚蠢,就是絕頂聰明。
▽
特別認可國學大師曾仕強的一句話:寧渡七月鬼,不惹三季人。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莫過於,不與無知的人爭對錯,不跟槓精講道理。
認知不同,微笑作罷;頻道不同,轉身就好。
有時候,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亦是一種智慧。
最後,把喜歡的一個小故事,送給大家。
一年輕人請教大師:怎樣說服一個愚蠢的人?
答道:不爭、不辯。
年輕人質疑:我不贊同你的觀點。
大師微笑:是的,你說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