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青樓的本義是指豪門大戶的奢華庭院,由於華麗的庭院總跟奢靡豔麗的生活有密切關係,久而久之,其含義跟風月場所扯上了關係。後來,青樓逐漸演變成風月場所的代名詞。
古代青樓的雛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近代歷史學家黃現璠在《唐代社會概略》中寫道:“中國青樓之起源,大概胚胎於周襄王時代,齊國管仲之設女閭,即其作俑者”。
當時,齊國國都臨淄是華夏大地上最大的商業城市,商賈遍地,經濟繁榮。齊國著名宰相管仲看到其他國家的商人在齊國賺了很多錢,為了留住這些商人在齊國消費,就召集來一批女俘,著手建立了青樓,並給起名“女閭”,很快給齊國積累了不少財富。
其他國家看到這樣做有利可圖,開始效仿管仲,一時間,青樓在天南海北遍地開花。到唐宋時期,隨著社會經濟和市井文化不斷發展,青樓的發展也達到了頂峰,大城市隨處可見青樓,社會上逐漸形成了“青樓文化”。
古代青樓女子的主要服務物件是士大夫階層,為了留住這些有頭有臉的客人長期來消費,她們自小學習琴棋書畫、歌舞,以及各種禮儀,既知書達理又善解人意,真正稱得上是才貌俱佳的女子。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面對這樣的青樓女子,有多少英雄好漢能無動於衷?他們寧願拜倒在她們的石榴裙下,把她們當成生命中的紅顏知己,為博紅顏一笑一擲千金。
尤其是古代那些多愁善感、風流倜儻的文人雅士,總跟青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們的愛恨情仇的背後,都可以找到一位與之共鳴的青樓女子。青樓似乎成為了古代文人“修齊治平”的偉大抱負破滅後,逃避現實的最佳隱身之所。
從唐詩、宋詞、元曲,再到明清小說,讚美青樓和青樓女子的詩句和段落數不勝數。可以說,中國古代的文化藝術和青樓相輔相成,一個成全著另一個。李白、白居易、杜牧、溫庭鈞、柳永等文豪的許多作品,無不記錄著“青樓文化”的本色。
青樓這個特殊的場所,既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王朝的興衰更迭,也目擊了一個又一個風塵女子的喜怒哀樂。
青樓給人的印象是光鮮美麗,但是,它畢竟是一個風月場所,更是一個江湖,其環境的複雜和危險,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所以,古代大大小小的青樓,不僅要網羅一批年輕貌美、多才多藝的女子充當門面,還要豢養一批凶神惡煞般的壯漢,以減少麻煩。
總體來說,古代青樓豢養壯漢的主要作用有兩個。
其一,壯漢給青樓看家護院,維護整個青樓的安全和秩序,類似現在的保鏢或者保安。
俗話說:樹大招風。古往今來,有錢人和有名望的人容易惹人注意,遭人眼紅。在古代有實力開辦青樓的人,當然都是有錢有名的商人。這些人在出行時,為了免受心懷叵測之人的惦記,通常會隨身攜帶幾名壯漢保護自身安全。
現代的一些商人出行時,同樣會前呼後擁攜帶數名保鏢,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青樓本身是一個小江湖,來裡邊消費的“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可謂是魚龍混雜,其中不乏吃白食、砸場子的人在裡邊惹是生非。
如果遇到故意找茬的人,“以牙還牙”的效果往往比通情達理要好得多。當一個青樓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來保駕護航,對老闆來說,只需躺著賺錢就可以了。
其二,壯漢給青樓當“幫兇”,防止青樓女子逃跑。
古代的詩詞歌賦裡雖然把青樓描述得如何好,把青樓女子刻畫得多麼靚麗,然而,這裡畢竟是一個見不得光的“牢籠”,如同人間地獄,囚禁了多少妙齡女子的青春,大部分青樓女子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史書記載,古代青樓女子的來源主要有五種。
一是女俘虜,多是戰敗國的嬪妃和宮女。
二是貧苦家庭的女子,古代一些貧苦家庭的女子為了生存,不得以進入青樓謀生。
三是被誘騙過來的女子。
四是有一定才華卻愛慕虛榮的女子,古代女性可供選擇的職業十分有限,一些女子依仗自己有些才華卻不願過苦日子,所以自願進入青樓。
五是家庭出現變故的女子,古代一些女子由於家庭破碎或者丈夫去世,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不得不進入青樓。
這些女子進入青樓後,青樓會給每個人出具一張許諾信守的憑證,俗稱“賣身契”,上面白紙黑字標明贖身的價碼,抵押在青樓。當女子們攢足了錢,不想在這裡幹了,可以拿錢給自己贖身。
當然,普通的青樓女子從妙齡青春幹到人老珠黃,也攢不夠給自己贖身的錢,只能等著有朝一日,遇到喜歡自己的客人交完贖金把自己帶離苦海。當她們踏入青樓那一刻起,便走進了“地獄”。
以上五種青樓女子,除了第四種之外,其他或多或少都心有不甘,面對青樓長期的壓迫、折磨和摧殘,不免會滋生逃離青樓的想法。
對青樓老闆來說,青樓女子是“搖錢樹”,怎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搖錢樹”溜掉。
因此,青樓平時豢養的心狠手辣的壯漢,在這時便會跟青樓老闆沆瀣一氣,充當老闆的打手和幫兇,以嚴厲而殘酷的手段,威懾和杜絕青樓女子逃跑,直到壓榨完她們身上的最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