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的北方絲綢之路出現之前,就有一條從成都出發,往西南、經緬甸到達古印度的西南絲綢之路,即“蜀身毒道”。這條西南絲綢之路的故事,被繪本作家吳敬畫進了第一本描繪蜀身毒道的原創繪本《絲路》裡。
今年世界讀書日期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魔法象童書館聯合新華文軒,在成都文軒親子書店、成都文軒西南書城、成都天立學校舉辦了《絲路》新書首發暨作者見面會。
中國,是絲綢的故鄉。蜀,是中國最早養蠶織綢的地方之一。蜀人能養蠶吐絲,織成絲綢,他們生活在大盆地之中,四周都是崇山峻嶺。
作為一本中國傳統文化輕科普原創繪本,《絲路》正是講述了一支蜀人探險隊帶著用蠶絲織就的寶貝,從四川盆地出發,一路翻山越嶺,淌過大河,憑藉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終於到達傳說中的古印度,將中國絲綢傳播到更遙遠的地方。這條千年的商貿之路,財富之路,友誼之路,化身為如今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文明之路。
“我曾從《山海經》中讀到過一則‘歐絲之野’的故事,再結合嫘祖的記載,於是便想到以小女孩為主角,創作一本有關古蜀絲綢起源和蜀身毒道的繪本。”吳敬說。
為完成創作,她曾多次參觀成都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和三星堆博物館等獲取資訊材料。繪本中許多畫面場景和器物設計靈感來自國寶和世界級文物,比如:“採桑”畫面出自戰國採桑宴樂攻戰紋銅壺,“織綢”出自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蜀錦織機模型,“異國的集市”出自伊朗波斯波利斯遺址浮雕。此外,吳敬查閱有關古代印度、古代波斯的古蹟圖文和影片資料,邊畫邊改,“蜀人的服飾和形象設定就改了五版,古印度的角色也改了三四次。”
西南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貿易通道,它實際上是古代中國同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以至歐洲等地各文明之間碰撞、交流、互動的重要紐帶,是歐亞大陸相互影響、促進發展的文明載體之一,對歐亞古代文明的發展和繁榮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作用。熟悉它、瞭解它,能讓我們對中國的歷史甚至世界歷史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絲路》充分展現了絲綢之路沿線的風俗民情,帶領小讀者重溫那段偉大而傳奇的絲路旅程,感受“西南絲綢之路”給世界文明作出的偉大貢獻,讓“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延續,表現了中華先民們“走出去”的信念和奮鬥精神。
南都記者 朱蓉婷 實習生 陳銘心羽
通訊員 鄭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