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道德經》第八十一章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嗟乎!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時運不濟,命運多舛。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昔時,鴻雁展翅飛南方,勃滿懷羞愧而南行於交趾探父;
今日,秦人縱情大東北,吾一腔孤憤欲獨旅兩極以解鬱。
書 憤
縱有龍嘯凌雲志,熱血燃動鬱郁趨。
廟堂之上多豺狐,彈冠相慶爾虞聚。
生年不百思前賢,借古鑑今自寬敘。
祈治我心憂煩淤,策馬揚鞭療傷旅。
一路風雨奔天涯,肩挑日月失年華。雞脖雞頭閃蹤影,苦樂年華心情佳。
心靜了,慎獨就是天堂;情淡了,人生滿目美景。
張北草原,位於張家口張北縣境內,由中都和安固裡(蒙語"鴻雁")兩大草原組成。主要景觀:白龍洞、古長城遺址、野狐嶺、蘇蒙聯軍烈士陵園、中都草原與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草原天路、閆片山、大圪塔石柱群、安固裡草原、樺皮嶺等景區(點)。
“壩”之稱呼由來:蒙語“打八”是山嶺的意思,與漢語“大壩”音近,經長期口傳此地便被約定俗成為“壩”。清直隸總督孫嘉金在寫給乾隆皇帝的《請於開平興和添駐滿兵奏札》中說:“口外之山,綿亙千里,名曰大壩。”野狐嶺北邊是開闊而平坦的高原,人稱壩上;其南面是與壩上落差很大的丘陵谷地,即為壩下。
壩上野狐嶺,海拔1644.9米,是陰山山脈支脈大馬群山之蘇克魯山的一段山嶺,山勢高峻,風力猛烈,雁飛過此,遇風輒墮,野狐嶺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嶺上散落著六代古長城遺址。從山下望野狐嶺是高達400~600米的一道屏峰,依山就勢修築在這道山嶺上,在崇山峻嶺中綿延起伏。由於古時這裡野狐成群,故此這座嶺被稱為野狐嶺。
蘇克魯山群峰間有一道長4.7公里、寬450米、深73米的裂谷隘口,這是連線壩上壩下的天塹通道,此山谷地勢險峻,林高草茂,過去野獸出沒,行路艱難,如同入狼窩虎穴,因此被稱為“狼窩溝”,而此山口是張家口通向壩上的咽喉地段,風力猛烈,老百姓稱“黑風口”。在《戰國策》、《史記》中都有一個“無窮之門”的記載,說的就是當地老百姓叫的“黑風口”,後來叫“神威臺壩口”。
自古就是通往壩上蒙古高原的一條重要的軍事驛道,唐、遼、金、元、明、清的史籍裡都對它有記載。904年,唐末野狐嶺之戰;遼興宗重熙六年夏四月(1037),獵於野狐嶺;1211年8月,蒙金野狐嶺之戰;明洪武三年(1370),左副將軍李文忠北出野狐嶺,敗元兵於察罕腦兒,永樂八年(1410),明成祖朱棣率大軍北征蒙古韃靼部來到野狐嶺上,明景泰元年(1450),英宗自瓦剌部南歸,也先遣兵送至野狐嶺,明崇禎五年(1632)清兵在野狐嶺一線集結大軍“列營四十里”,答應在張家口開“互市”,並饋金帛酒羊諸物,清兵始退。現存有野狐嶺長城瞭望臺遺蹟,2005年河北省考古人員在野狐嶺一帶進行了考古挖掘,出土了百餘件文物。
1121年,長春真人丘處機應邀到草原見成吉思汗的時候,從山東出發,經過燕京,歷時兩年,西行萬里,當他站在野狐嶺上,遊目四野後便低吟輕嘆道:“登高南望,俯視太行諸山,晴嵐可愛。北顧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風自此隔絕。”元代,中都(張北)、大都(北京)與上都(開平),是元代皇室宗族巡幸避暑勝地,必經野狐嶺上。
明朝建都北京後,加強了張家口一帶的防禦,在此修建和加固長城,新建了許多烽火臺,置於壩頭,可對壩上壩下一覽無餘。
張庫大道穿行在狹長的山谷中,逾嶺縱貫。野狐嶺這條大道一直到1920年,狼窩溝公路正式開通,才被廢棄。自此野狐嶺古道上人煙越來越稀少。
解放後修建張家口至張北公路,正好路過這個烽火臺,便將中間劈開,一分為二,不經意營造了一個壩上的南大門。又因人們從壩下到壩上,經過這個“南大門”時,便至“黑風口”。 是金元大戰的遺址所在。一上壩首先看到的是離黑風口百米之外的蘇蒙烈士紀念塔,旁邊有一個村莊,叫狼窩溝村,顧名思義,在風聲鶴唳,沒有人煙的古代,這裡除了留下短暫的馬蹄兵器撞擊的聲音,一定是野獸們引吭高歌的洪荒世界。
草原天路目前有兩個著名出入口,西端是張北入出口,東端是崇禮入出口。
張北入出口,俗稱野狐嶺入出口,向東100公里到達樺皮嶺,將與草原天路沽源段連線。向西32.7公里到達白龍洞,將與尚義段草原天路連線。從張北還可經戰海鄉進入樺皮嶺入出口。
崇禮入出口,俗稱樺皮嶺入出口,張家口崇禮縣到天路出入口30公里,從此出入口到野狐嶺出入口100公里。
張家口草原天路,簡稱草原天路,也稱草沿天路、百里壩頭風景線,號稱中國的66號公路。地處我國內蒙古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東西橫跨沽源、崇禮、張北、萬全、尚義五縣,全長300多公里(以樺皮嶺為“零”公里起點,目前已開發132.7公里),是我國唯一一條最具有自駕觀光旅遊價值的線路,它集自然、人文、壯美、神奇、舒爽為一體的絕佳免費景區。它猶如一條蛟龍,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盤踞在內蒙古大草原南垣(壩上)的群山峻嶺之巔,藍天與之相接,白雲與之呼應,故名“草原天路”。2011年底,由張家口市張北縣投資3.2億元,於2012年9月底建成通車。
野狐嶺景區:位於草原天路100公里處,是張家口到張北的交通要道。景區內現有蘇蒙烈士陵園和802軍事大演習紅色旅遊景點、喜順溝新農村建設旅遊景點。1945年8月19日~20日,蘇蒙聯軍混合機械化師在普列耶夫上將的指揮下與日寇在黑風口一帶激戰獲勝。54名蘇聯紅軍官兵和6名蒙古人民軍戰士永遠長眠在中國的土地上。殲滅日軍860人。
景區以70年代國防、人防地道工程為主體,以802演習紀念館為依託,凸顯軍事旅遊特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景區因山就勢,精心打造了華北首家在真實的軍事陣地開展真人CS大戰的俱樂部。景區還建有體能拓展訓練區(設有冰橋、緬甸橋、晃動橫梯、軟橋、吊索橋、攀巖及遊戲組合架等器械專案)和國防、人防地道參觀區、大型兵器(飛機、坦克、大炮)戶外展區、遊客諮詢服務點、商品購物區等。
野狐嶺軍事要塞景區的地下人防地道工程,有戰時指揮所、彈藥庫等。這裡禁止外國人進入。
唐末野狐嶺之戰:唐昭宗李曄天覆四年(904),唐朝北部的契丹族以聚族分部的形式活躍在今黑龍江和內蒙古東、中部,南為契丹八部,北稱室韋五部,族內部征伐不斷,八部中實力最強的迭刺部首領(夷離革)耶律阿保機率軍攻打黑車子室韋部。唐蘆龍節度使劉仁恭命其養子趙霸帶數萬兵馬前往救援,被耶律阿保機在野狐嶺狼窩溝設伏,“計殲其眾,擒趙,乘勝大破室韋。”後於916年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這是史載的野狐嶺的第一次大仗。
蒙金野狐嶺戰役:金衛紹王完顏永濟大安二年(1210),成吉思汗率大軍攻打撫(今張北)、昌(今沽源)、桓(今內蒙古正藍旗)三州,金將定薛擁重兵扼守的野狐嶺,被一舉攻克。金大安三年(1211年8月),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騎兵10萬,在野狐嶺與金國展開了決定雙方命運的戰役。金軍完顏承裕主力在野狐嶺一帶防禦,成吉思汗派左萬戶木華黎率領敢死隊出其不意勇猛衝殺突破攻至澮河堡(張家口懷安舊城旁)追上金軍,兩軍在這裡打了三天三夜,這場戰爭以金軍全部覆沒而結束。此役後金軍實力大減,為成吉思汗滅金奠定了基礎。
蒙金野狐嶺戰役頌
蒙金決戰野狐嶺,成吉思汗真英明。
孛落站道獾兒嘴,澮河全殲元朝興。
元人周伯琦作《野狐嶺》雲:“嶺界南北甚寒,南下平地則暄矣。高嶺出雲表,白晝生虛寒。冰霜四時澟,星斗咫尺攀。其陰控朔部,其陽接燕關。澗谷生叵測,梯蹬紆百盤。”張北縣許聞詩先生的兩首七絕,進一步描述了歷史上蒙金野狐嶺之戰:
其一:
野狐嶺北戰場開,幾萬雄兵動地來。
以寡敵多自古少,凱旋齊贊將官才。
其二:
野狐勝地古今傳,路險山高雲漢邊。
莫怪兵家爭此地,長驅直搗控幽燕。
由此可見,野狐嶺地形險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麼,蒙金野狐嶺之戰具體發生在野狐嶺的哪一地段呢?
據吳金嶺著《蒙金野狐嶺之戰舊址考》:野狐嶺是內蒙古高原中南部邊緣、張北縣境與萬全縣境交界處的一段大致呈東西走向的山嶺,當地人亦稱之為壩頭;山嶺以北為壩上,山嶺以南為壩下;野狐嶺是張北縣與萬全縣壩上壩下分界線的統稱。具體而言,自西向東分別又有虞臺嶺、野狐嶺、李太山三個區域性山段之分,中間有多處自然形成的山口,當地人亦稱壩口,溝通壩上壩下,成為野狐嶺這道天然屏障中難得的幾處南北通道。比較大的壩口有野狐嶺西段的水溝臺壩口、土邊壩壩口和野狐嶺東段的神威臺壩口、黃土囫圇壩口。多個朝代的古長城在野狐嶺上綿延起伏,一個個烽火臺雄踞在野狐嶺的山峰之上,凝望南北,直刺蒼穹。
蒙金野狐嶺之戰,應該是在野狐嶺西邊的土邊壩壩口一帶的“獾兒嘴”,而不應該在土邊壩東邊的神威臺壩口一帶。按地理推斷,作戰地點在野狐嶺西段的土邊壩壩口一帶,金兵潰敗之後南下澮河口,基本上算是正南方向,在澮河匯入洋河向東逝去,便至宣德(今宣化),這條路線理論上是比較合理的。至於從撫州出發,為何西南行軍,至土邊壩口一帶?這很可能就是沿著遼金元古道(今張北縣城西河谷地帶)一路而來的。
還有土邊壩壩口,曾是遼金元古道的重要站點。元朝從大都到上都之間有四條道路:驛路、黑谷東路(俗稱“輦路”)、東道(古北口路)、孛落站道(西道)。元朝皇帝每年從大都(北京)去上都(今內蒙古藍旗),堅持“東出西歸”,“西歸”,走的便是孛落站道(西道),亦稱“輦道”,即穿越土邊壩壩口的道路。
土邊壩一帶壩頭以西稱虞臺嶺,土邊壩一帶壩頭以東約兩公里處叫水溝臺壩口;獾兒嘴就在水溝臺壩口一帶。據春墾村人說法,水溝臺壩口,當地民間就稱其為“獾兒嘴”!而西邊的土邊壩壩口並沒有這些地形特點。
水溝臺壩口,東西兩側山地高聳,便於金軍居高臨下防禦衝擊,因此以此作為重要的防禦地點應該也是符合軍事上的防禦構想的。從進攻的蒙古軍隊一方而言,以大部隊騎兵猛烈衝殺,選擇水溝臺壩口這一處開闊的壩口下壩,更有利於大部隊騎兵迅速透過。西邊的土邊壩並非天然的野狐嶺山口,遼金古道下壩的道路舊址狹窄,雖然能向西接近古城河谷地,但是下壩道路狹窄,不利於大部隊騎兵迅速透過。
有資料記載,水溝臺壩口東側半山腰下壩的路上,當年的日寇曾在此修築上壩的鐵路,大躍進時期也曾沿著壩口東側山體修築過鐵路。透過以上地形分析,判斷蒙金野狐嶺大戰的遺址“獾兒嘴”,即在水溝臺壩口,合情合理,沒有問題。
綜上所述,當年那場發生在金大安三年,即元太祖六年、公元1211年的蒙金野狐嶺大戰,遺址應該就在今天張家口市張北縣和萬全縣交界處的野狐嶺西段土邊壩以東約兩公里處的水溝臺壩口一帶。
野狐嶺以西我沒過去,但那裡有以下幾處景區(點):雞冠山景點、劉家房節點、哈叭氣景點、鎮邊臺節點、黃花灘、白龍洞景區等。
雞冠山景點:位於草原天路109公里處,現建有瞭望塔、觀景臺、棧道、住宿群,總投資2500萬元。因其山頂像“雞冠”狀而得名。遠古時期,山腰建有寺廟,多為祭祖、燒香、祈福安康等民間活動。山下有近幾年修建的雞冠山觀景臺,供遊客留影、拍照。
劉家房節點:位於草原天路120公里處,向北經臺路溝到達張北縣,向南到萬全縣,向北十公里到大圪墶和大營灘石柱群。兩個石柱群位於張北縣臺路溝鄉,由排列整齊有序的六稜形石柱組成,直立,密切排列,如人工雕琢一般。據專家考證,石柱群是火山爆發後,岩漿在均勻冷卻及緩慢收縮的條件下生成的。距今已有2500多萬年的歷史,舉世罕見!
哈叭氣景點:位於草原天路126公里處,清時名哈不氣兒。哈叭氣,環山臨水,地衍氣清,神泉古榆,風水獨韻。村東建有大廟,為口外八村唯一一廟,年代久遠,雖八旬老翁不能詳,今僅存宣統三年(1911)重修大廟功德碑。
康熙中葉,內地土地不足,萬全縣民冒禁出邊(長城),前來墾殖,春往冬回。據史料,到康熙末(1722年),該村在內的墾民 “自張家口外至鑲藍旗察哈爾(今內蒙古察右前旗)西界各處山谷僻隅所居萬餘”。雍正二年(1724),察哈爾都統始設官編戶,制定對來墾民人的管理辦法,規定:“除情願在口外過冬人等外,餘者俟秋收之後約令入口,每年種地之時再引出口耕種。”以後在口外過冬人漸多,遂成村落,屬張家口理事同知廳轄。
鎮邊臺節點:位於草原天路127.5公里處,是草原天路西段最後一個村莊,擬建草原天路工作站和農家樂試點,現存有鎮邊臺長城及烽火臺遺址。
黃花灘:西距張北縣城約20多公里,是張北縣儲存最完整的一塊原始草原。以生長黃花而得名,但你不要認為黃花灘只生長黃花,那些不知名的植被讓你數也數清、看也看不完。
白龍洞景區:位於草原天路132.7公里處,擬開發成草原天路西段一個較大的景區,擬建設六代長城觀景臺、白龍洞遊覽景點、張家口長城博物館。
經實地考察,在此景區可見六道長城並行奇觀。有夯土長城、土石混雜長城、毛石幹插長城各種建築形制。還有古居遺蹟、古城遺址坐落其間。真乃立一地則可縱覽二千多年長城的立體畫卷。
白龍洞山,位於古長城(俗稱二道邊)腳下,該山東、北、西三方溝深巖峻,道路崎嶇,小溪瀑布隨處可見;南部為懸崖陡峭,雲纏半腰,霧生腳底,中腰有五洞,從西到東依大小深淺排列。該山近似90度的絕壁,高差達300米,洞口約二十幾平米,深不可測。洞內有一個長0.8米、寬0.3米、深0.5米的天然蓄水池,永不幹涸,可供萬餘人飲用,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據說,從洞裡扔進活雞,就從幾里外的紅絲洞飛出雞毛,洞裡經常有“呼呼”的風聲。據老人講有白龍出入之傳說,故稱白龍洞。現在洞裡有神水、神土、莽洞,引得周圍鄉里頂禮膜拜。
在風電場下,隨處可見當地農民牽來馬匹、駱駝,供遊客有償體驗。
草原天路西口服務站:位於草原天路98.7公里處,約佔地100畝。
黃花坪遊客服務中心:今為草原天路上的漢諾壩地質博物館的所在地。古張庫大道的必經之路,從張家口大境門出發經這裡南壩頭的漢諾壩,再向北延伸到庫倫及恰克圖。
上述兩個服務點已被野狐嶺遊客服務中心所取代。
花蘭井空中草原景點:位於草原天路85公里處,張北縣小二臺鄉,為百里壩頭代表性景觀“百花草坪”之一處。該地海拔1540米,以耐寒、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的原始植被儲存完好。冬春雪壓冰封,壯麗妖嬈;夏秋涼爽,花豔草深,蝶舞蜂飛,微風吹拂,氣象萬千。到此一遊,神怡遠眺,入時空隧道,得睹原始萬年壩上之植物群落。
大好河山觀景臺:位於草原天路88公里處,是天路景觀首選的觀景臺,目前正在擴建。登上觀景臺遠眺視野開闊,天高雲淡,山巒跌宕,梯田縱橫,風電風車林立,清晨掩映在淡淡薄霧中更讓人覺得神清氣爽,置身其中不由的感嘆草原天路“大好河山”的神韻。
小南窪景點:位於草原天路86公里處,是遊客的聚集地。景點旁的“花田草海”是張北縣整合種植資源,圍繞旅遊線路強力打造的一項重點生態旅遊工程。由人工種植的農作物組成了金黃色的油菜花、向日葵,紫色的胡麻花,白色的土豆花,還有薰衣草、格桑花、七彩花田等構成了花的天堂,草的海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與周邊的山地、河谷、原野、村莊一道,形成了壩上獨有的花海草原美景。
花蘭井深斷裂層系尚義套裡莊--張北狼窩溝--赤城獨石口深斷裂區域性,約生成於太古代晚期。是指地殼上“巨型”的線性斷裂帶,其長度可達數百甚至一千公里以上,一般切穿地殼。長期發展往往成為不同大地構造單元的分界線,控制地槽形成和發育過程中的沉積作用、構造變動、岩漿活動及成礦作用等。張北縣南部雄偉壯觀的百里壩頭以及廣闊的熔岩臺地就是這一地殼活動的結果,位於花蘭井村這一深斷裂層則更為明顯。
一路漫遊在天路上,被眼前歷歷美景所陶醉,很久才抵達東昇天路山莊門前。
小元山子景點:位於草原天路67.7公里處,小元山子位於小二臺鄉駐地東南偏南11 公里處。地處丘陵,因位處一座小圓山旁,取名小元山子。是建設汽車營地、燒烤營地、露營基地的理想場地。
邊牆裡節點:該節點目前主要發展以採摘園為主的特色農家樂休閒旅遊,秉承人類迴歸自然、盡享休閒安逸,遠離城市喧囂繁雜,實現天人合一、萬物一家的美好境界。
跑了一天了,傍晚時分至邊牆裡村東頭滿都拉圖莊園,準備在此過夜,晚霞映紅了天路,金色撒滿了草原,美景要欣賞,飢渴也要管飽。向蒙古包裡的主人點了一盆疙瘩湯,就著最美的夕陽風光,一喝而光。
夜幕降臨之際,忽然,村子西邊鞭炮聲炸起,朵朵煙花綻放在寧靜的草原夜空……
夜宿邊牆裡村東頭滿都拉圖莊園院壩,一夢覺起,東方已泛魚肚白。
沿著起起伏伏、蜿蜒無際的天路,駕車行駛在這廣袤無垠的天地間,那起伏的山巒、盪漾的綠波、交錯的梯田、白色的風車、美麗的花海、溝壑縱深、河流森林、草甸牛羊……一幅百里壩頭風景畫卷,彷彿已徜徉在自己心中那一方聖潔的樂園。
即使你曾經馳騁過內蒙古的草原,曾經自駕過入藏線,曾經造訪過歐洲小鎮,這裡的美,依舊會衝擊你的視覺。因為它既可以欣賞到塞外草原風光的美麗,又可以享受到中華歷史文化的真諦,進而給你的人生旅程增添無限的美好回憶。
在晨曦微露中,草原天路旁閃現一座小山丘,丘上遍地散落著碎石塊,與周邊地貌“格格不入”。我猜:它應該是那朝古長城遺址吧。隨後,我便登上這段古代長城的烽燧上,放眼蒼穹,但見天懸半輪明月,東方曙光漸露,好一幅“日月同輝”美景。
草原天路的8大特色:
長城之路,中國曆代長城是中華民族之魂。草原天路沿線就有6代古長城遺址(包含燕趙、秦、北魏、北齊、金、明6代),因此,這是中國長城最集中的展示之路。
軍事之路,草原天路沿線有很多國防、軍事工程,是金元大戰的遺址,是抗日戰爭最後戰場,是建國後最大的802軍事大演習的主戰場,是當年反修防修的第一線,因此是軍事展示之路。
英雄之路,“不到長城非好漢”是毛澤東主席的著名詩句,使天下豪傑以登上長城為榮。草原天路不僅有六代長城可登,還可以飽覽以上七大特色。因此,能來草原天路更是英雄好漢。
風電之路,刀光劍影、戰馬嘶鳴的時代早已遠去,如今在野狐嶺古戰場築起了草原天路,建起了華北最大最先進的風電實驗站,這條醉美公路一路風車林立,槳葉勁旋,風車隨風舞動,揚手撥弄著北方雄風,是我國新能源風電科技的集中展示之路,形成了雄偉壯觀的靚麗風景線。野狐嶺的明天,將乘風而上!
分界之路,是張家口地區壩上、壩下地理位置的自然分界線。
塞北梯田:梯田是北方不多見的風光之一,夏天的顏色還只有翠綠色的單一,但依然能看得見分明的層次。秋天最有看頭的,除了繽紛的色彩、縱橫交錯的線條,還有那收割後成垛、成堆、成行碼放的各種莊稼。一層層的梯田,靜靜地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呼吸著最純淨的空氣;沐浴著最燦爛的陽光;享受著與世無爭的氛圍。
文化之路,是蒙元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交融之路,文化底蘊十分深厚。
風光之路,草原天路是集自然、人文、壯美、神奇、舒爽的風光之路,是中國罕見的最具有自駕觀光旅遊價值的百里風光大道。
復前行不遠,在草原天路邊一處山坳裡,看到了更多的馬兒在成群結隊地吃著草。
老人說:早起的鳥兒有食吃。
我看這一地噙著露珠綠油油地牧草是牧民在自家地裡種的牧草。是過度放牧導致草地大面積退化?或是圍欄養殖需要種牧草?或是牧民利用自己這處水草豐美之地種植牧草出售賺錢?我在有世界第一軍馬場之稱的祁連山軍馬場裡也曾看到幾個馬場也是大面積種植牧草,問當地人說是出售換錢。
白馬飛飛!
風光之路,草原天路是集自然、人文、壯美、神奇、舒爽的風光之路,是中國罕見的最具有自駕觀光旅遊價值的百里風光大道。
草原天路觀馬隨感
東方魚肚踏天路,熠熠晨曦觀馬途。
草綠道彎望無涯,人生失意八九數。
不打擾馬兒了,趁著晨曦景美車少繼續漫遊吧。
駐車大石頭窪村村口草原布達拉觀景臺停車場,準備瞧瞧草原布達拉美景如何?
乘車盤旋在這一帶山窪之間,時而山深林密,濃廕庇天,時而天朗氣清,蜂飛蝶鬧,倏忽崎嶇蜿蜒,危巖壁立,望之目眩,轉眼峰迴路轉,路平坡緩,草香花豔。壯麗山川,俱來眼底,無限風光,美不勝收。
草原布達拉景點:位於草原天路32.9公里處,該景點圍繞大石頭窪村,周圍群山林立四面梯田,登高遠眺景色十分優美,梯田環繞的大石頭窪就像布達拉宮一樣鑲嵌在群山、梯田、草原之中,故名“草原布達拉”。
周邊群山環繞間溝壑縱橫被人們稱作九梁十八窪,平均海拔1480米,地貌特徵顯著,因分佈有九道山樑,十八條山窪,而得名。這裡地形獨特,地勢險要,山峰林立,溝谷縱橫。樹木參天,草場茂盛。植被群落種類繁多,以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
地質科學探索之路,草原天路沿線有漢淖壩地質群落多處,有絕美的大疙瘩石柱群和大營灘石柱群是世界奇觀,因此草原天路是地質科學探索之路。
修建在山嶺背風南麓低矮的一群民居,這裡是小郭家村。夯土築厚牆,低矮保溫強,應是這裡農牧民祖祖輩輩對抗蒙古高原上特殊氣候條件的有效生存經驗見證吧。
摺疊閻片山景點:位於草原天路15公里處有一處制高點便是,張北縣大囫圇鎮萬寶莊東北。因閆片山形狀特別,山上石頭形狀奇怪,遠處看,像是遠古巨人造就的幾組相互守望的石頭城堡,很突兀地矗立在草原天路一側平緩渾圓的丘陵中;近前觀之,又像石林一樣,故又稱該山為“石林山”。
這是冰山退卻時期形成,巖表呈黛黑色,極富層次感,若石林狀。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奇峰突起,峭壁如削,危巖高聳,若屏若嶂。周遭草場草深沒膝,百花盛開。
遼金元時,三朝帝后不斷遊獵於此。今來,其原始的村容村貌、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與奇秀壯麗的閻片山景區形成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發展鄉村旅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以前,該山上建有老爺廟,所以這一帶被統稱為老爺廟溝。抗日戰爭期間,有一個土匪頭目帶領人馬曾在這裡長期居住,當時周圍人只知土匪頭目姓閻,故稱他為“閻片”。1968年,解放軍在閆片山上修建了戰備洞,現在儲存完好。文化大革命期間,老爺廟被毀。同時,該景點正座落在壩頭林場和塞北林場交界處,四周落葉松生長旺盛,林間棲息著各類野生動物,有野兔、山雞、錦雞、鵪鶉、半翅、狍子、刺蝟、黃羊、狐狸等。
在草原天路塔娜谷段,漫山遍野長滿了松樹,草原天路倏地便成了森林幽道,森林把塔娜谷緊緊地拱衛在其中,壯觀!
塔娜谷谷口有牧民聚居的村落,村口還樹了一通石碑,上刻:天路雪鄉。看來,這裡要與東北在冬季要分一杯羹了。
村口,還有幾位建築工人在忙活著,應是邊建邊供遊人玩耍,乘勢而上,為民造福,值得稱讚。
南塘景點:位於草原天路50公里處,原為南塘溼地,溼地垂釣園等休閒旅遊專案。
剛駛過草原天路通往樺皮嶺的三岔路口,因為我不知道具體哪條路是往樺皮嶺的,在這個三岔路口就按導航往左前直行了,沒右拐。走過後感覺兩條路都可以往樺皮嶺,只是右拐是通往樺皮嶺的南口路,左前直行是通往樺皮嶺的北口路。
在此,邂逅一位年長的牧羊人,問其路線,說都可以,只是走我現在這條路風景好。我便接過其手中長長的放牧鞭兒,在空中作游龍猛回頭,但聞鞭梢炸裂三聲,便衝殺而下……
盧家營節點:位於草原天路27公里處,是北通張北縣大囫圇鎮,西南通崇禮縣的重要節點。
駕車陡轉急下,下過近乎七八十度的長坡,便來到草原天路出入口。下車一瞧,這在一處山坳裡,應該不是樺皮嶺呀!四下也不見一個人影,遂再次導航樺皮嶺,過水泉窪村,盤旋而上,便來到一處三岔十字路口右手邊的停車場,問過當地擺攤人:這裡是樺皮嶺停車場。
樺皮嶺轄兩個草原天路入口,北口位於戰海鄉水泉窪村,南口是張北與崇禮的交界處,由張沽242省道貫通。
樺皮嶺景區:位於張家口市壩下的崇禮縣與壩上張北縣交界處,因山上有千畝樺樹林而得名,是草原天路張北段0公里的起點,座落在燕山餘脈的大馬群山之中。夏季,山花爛漫,藍天如洗;秋季,層林盡染,油畫一卷。海拔從1900米延至最高海拔2128.7米,是京西最高峰,有“子天山”之稱。地勢險要,溝壑縱橫,山泉奔湧,森林覆蓋率高達80%,草場廣闊,野花爛漫。年平均氣溫4℃,冬季最低氣溫-30℃,年平均降雪量63.5毫米,累計積雪500毫米,積雪時間長達150天;夏季最高氣溫低於20℃,素有“天下十三省,冷不過樺皮嶺”之說,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景區內綠色長城--“三北”防護林的綠色長廊西起大石頭背山,東落老爺廟梁。縱目遠望,層巒疊嶂,山風起處,林濤陣陣。分明一道,生態長城。
樺皮嶺停車場早餐後,看這裡也沒啥值得看的,就原路返回到張北縣戰海鄉水泉窪行政村四道壩村草原天路北出入口前。
當時不知道樺皮嶺停車場附近還有:在樺皮嶺與沽源刀稜山之間有一片開闊地,曾是明朝軍隊與蒙古軍隊交戰的地方,有著名的“威遠門”和“鎮朔將軍楊洪”等歷史故事。更不用提登天子山了。
這是水泉窪外營村東側的小山包,發源於樺皮嶺北麓的山水,縱貫水泉窪村一路北歌,匯入流經塞北沽源縣城東南的閃電河。
剛返回到四道壩村草原天路北出入口前,一手執幾個自編花環的村婦湊了過來,面帶微笑地問我:要騎馬不?
咋騎法?
達成意向,她便急忙掏出手機,一個電話就把自己丈夫喚來。
離開省道242柏油馬路,下草地準備撒歡。
騎馬途中,我問她丈夫:你貴姓?這是啥地方?
老王告訴我:他是四道壩村人,這裡是四道壩村地界,旅遊季節,他就和老婆在這攬客騎馬,補貼家用。
我回複道:也是,閒著人就廢了,出來見見世面,鍛鍊了身體,還增加了收入,可謂一舉多得!剛說完,我倆都會心地開懷大笑了起來。
我是老王今天第一位客戶,老王主動熱情幫我忙前忙後地拍照,攝製小影片。在此,我向老王同志表示中心地感謝,你辛苦啦!
老王問我:你騎過馬沒?
我回復:我上大學時就在白鹿原鯨魚溝騎過,後來在甘南桑科草原上、川西北諾爾蓋草原、寧夏多地、包頭賽罕塔拉城中草原都騎過馬……
他一聽這,便放手緊抓的馬韁繩,放開讓我獨自騎馬了。
我便雙腿一夾馬肚,雙手一甩韁繩,一聲“駕起”,伴隨著馬蹄“噠噠噠……”我便一路絕塵而去。
這可把跟在後邊跑的老王嚇了一跳,緊追疾呼:勒住馬韁繩,別讓它跑!
幸甚至哉,歌以抒懷。遂綴文以述之:
草原天路行
無窮之門登天涯,天路漫漫景如畫。
野狐嶺上戰事多,誰控可轄上下壩。
風車借勢巨流輸,遊客憑道縱駝馬。
樺皮嶺巔天子山,京西擎天避暑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