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款戀愛遊戲的畫面、語音使用AI生成,你是否還願意真情實感地為之付費?近日,新上線的乙遊《世界之外》憑藉以AI技術念出玩家的名字而出圈,流水一度超過了熱門遊戲《原神》,但不少玩家發現,該遊戲在繪圖中出現四根手指、三個關節的“男主角”,疑似由AI繪製。有人因此質疑,“我為何要氪金抽AI的問題產物”?
記者採訪遊戲外包公司發現,AI工具出現後,該公司原畫業務部分受到很大影響,“去年的原畫業務是前年的幾分之一”。如何看待AI參與遊戲製作,AI遊戲時代來了嗎?
AI做出市場爆款,劣幣驅逐良幣?
1月18日,疊紙遊戲花費三年打造的“沉浸3D戀愛遊戲”《戀與深空》正式公測,當日,騰訊《光與夜之戀》、米哈遊《未定事件簿》等老牌乙遊都推出新卡牌或者活動,新遊戲《世界之外》也匆匆提檔上線,被玩家稱為“國乙118商戰”。一番混戰下,此前最不被看好的《世界之外》卻迅速引發關注,而最讓它出圈的是遊戲中男主角用AI技術念出了玩家的名字,這種技術並不複雜,如今在短影片領域使用AI配音早已司空見慣,但在乙遊中出現還是第一次。
據統計,《世界之外》《戀與深空》在1月20日-1月26日的流水分別為1.19億元及1.236億元,均超過《原神》。不過,相比3D建模細緻、沉浸感強的《戀與深空》,《世界之外》不僅場景、人物立繪單一、重複,不少畫面還出現了明顯的“人體缺陷”,尤其集中在手部的繪製中。比如在一張名為“風雪歸人”的卡面中,男主角顧時夜舉起的手只有四根手指,另外一張古風卡中,男主角易遇藏在袖子下的手臂明顯不自然,疑似有三個關節。對於這些畫面瑕疵,不少玩家懷疑是使用AI繪圖導致,原因是目前AI在手部繪製上表現還不夠完美,而且,諸如人有幾根手指這樣的常識性問題不像是人類畫師會犯的錯誤。
《世界之外》作為一款戀愛遊戲,玩家對故事中的男主有情感投入,疑似AI作圖引發不少玩家不適。有玩家認為,劇情和卡面是乙遊最核心的要素,“這麼重要的東西還用AI,玩家為何要買單?”也有玩家認為單憑三節胳膊、四根手指無法判斷就是AI作品,“AI是個大趨勢,可以用,但也要細化好,而且,用了AI,是否也要降低售價?”最近,Steam上的現象級遊戲《幻獸帕魯(Palworld)》也疑似使用了AI,一些玩家明確表示抵制,“我不會給用AI來製作遊戲的公司一分錢”。
目前《世界之外》的抽卡價格普遍高於市場上其他同類產品。不少玩家覺得,《世界之外》能夠脫穎而出,更多是由於文案水平較高,借用了“無限流”小說概念的劇情給人以新鮮感。但也有人不滿:如果我有一個好的文案,是否就可以藉助AI做一款可以打敗其他遊戲公司耗費眾多人力、物力研發的作品?無論是從技術投入還是產品精細程度來看,《世界之外》都與同日上線的《戀與深空》差距懸殊,但兩款遊戲上線時收入差距並不明顯,也帶來“劣幣驅逐良幣”的質疑。
面對“AI質疑”,《世界之外》官方微博1月31日釋出宣告,表示該遊戲的底層技術、核心體驗及美術風格的研發工作開始於2020年1月,包括被玩家懷疑“四根手指”的“AI作品”也誕生在2022年4月之前,並曬出了人物的詳細美術設定初稿。言下之意,當時還沒有成熟的AI技術可以生成這些作品。遊戲專案組表示,“後續會繼續最佳化並替換當前版本中表現尚有提升空間的部分美術資源,並對後續產出的美術資源進行更嚴格的把關和稽核”。
製作粗糙或許是“品控”出了問題
遊戲中使用AI技術其實已經不是新鮮事。早在去年1月,某美術外包公司創始人季意就關注到市面上出現了“AI出圖”,且在二次元原畫方面效果不錯。“作為一家美術外包公司,我們從去年2月開始使用AI工具進行商業化運作,也給數家一線遊戲大廠做過產品,取得了一定收益。”去年,網易遊戲《逆水寒》也宣佈使用AI大模型等一系列新技術,遊戲中的NPC(非玩家控制角色)可以實現智慧對話,而不是每次都回復同樣的內容。借用AI技術打造自己的虛擬形象也已在不少遊戲中應用。
據某遊戲公司技術美術介紹,自從生成式AI出現後,遊戲公司利用AI輔助設計已經司空見慣,但是大多是作為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大規模地用在成品上尚不多見。不過,AI的出現顯然極大壓縮了人力成本。《世界之外》公測第一天,遊戲專案組即在郵件中表示“我們沒有數值策劃”,並開啟了大量人員招聘。
在季意看來,部分玩家、原畫師對AI的抵制是可以理解的。“去年上半年玩家、畫師都非常牴觸AI工具。畫師覺得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繪畫能力、經驗,由於AI的滲透,變得讓自己的商業價值有所貶值。作為玩家,希望買到的是人工繪製的精美圖片,含有畫師勞動與心血的畫作會更有價值。”但他也坦言,AI技術在原畫上的使用現在已非常成熟,技術進步並不會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放到遊戲行業也是一樣,不管是AI的語言表達和互動,還是基於AI產生的圖片,都能讓一個結果更快呈現在玩家和企業的工作流程中。AI作為工具存在在那裡,不使用的話效率就降低了。在這個前提下,絕大部分企業未來都會擁抱AI工具。”
對於《世界之外》呈現出的粗糙質感,季意並不認為是使用AI工具的問題,他更願意將之歸結為遊戲公司的“品控”問題。“AI是一個‘不帶有好與壞’的工具媒介,如果玩家覺得一個作品瑕疵很大,可能在品控方面存在漏洞。一張圖,不管是畫師手繪還是電腦繪圖,如果有缺手指、缺腿的問題,我認為是質量問題,而非工具問題。”
張贇是資深乙遊玩家,在她看來,男主角“叫名字”其實早就可以實現,但這項技術也許在倫理和版權上還有爭議地帶。“比如聲線屬於生物資訊,洩露了是否有風險,配音演員的聲線自生成的錄音版權歸誰所有?這或許也是其他遊戲廠商尚未將這項技術投入使用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大眾對AI有著強烈好奇心,此前AI拍照小程式“妙鴨相機”就憑藉低門檻體驗AI的方式迅速爆火,但隨著洩露使用者隱私的爭議又火速退潮。
AI遊戲會成為未來趨勢嗎?
季意介紹,目前AI在其公司的使用範圍,更多的是靈感創意的輔助,或者是在上色階段減少工作量,“只靠AI關鍵詞直出,並沒有辦法實現我們想要的效果,還需要人工的創意在裡面,同時現有技術來看,AI直接生成的動畫,造型會有點抖動,還沒辦法達到動畫級的要求。”在他看來,現階段AI的使用主要是提升效率,縮短創意時間,但最終落地需要人手去修、去畫。“節省了大量的驗證時間,比如原來畫這張圖需要兩週,現在可以把創意過程縮減到1天,因為大量的創意驗證的時間可以節省掉了。”
據他估算,在原畫方面,AI對整個工作效率的提升大約在10%-30%左右,主要看畫面及相關要求的複雜程度。“目前還是有50%的工作量需要人為參與完成。”但他也坦言,AI技術興起後,對原畫行業產生了比較大的衝擊,以他所在的公司為例,去年原畫業務縮減到了前年的幾分之一。“隨著整個遊戲專案競爭的白熱化,這兩年有不少專案沒有延續下去,市場上存量的專案比往年少,原畫的總量也就同期變少了。另外,AI對單一繪畫的輔助作用比較大,原來10個人畫10張,用時用半個月;現在10個人畫10張,只要5天,剩下的工作量會變少。”季意認為,這種影響基本上會一直持續下去,“現在原畫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外發的需求減少了75%。”
對於AI語音方面,他表示在技術上並不存在很大的難度,目前只要獲取一個人的靜音素材,就能使用這個人的音色去讀文字、說話或唱歌。去年3月,他們就嘗試過使用AI進行海外小語種的語音輸出。“我們也做買量業務,以影片呈現,需要大量的語音配音。如果約了某一個海外知名人物來配音,會受檔期影響;使用AI後,我們可以做長期的配音,只要獲得授權,並不需要本人參與。你聽起來像真實的人聲,實際上是合成出來的。”季意透露,企業目前也在落地“NPC的智慧互動”,“這項技術的使用範圍很廣,玩沉浸式遊戲如果有一個可以互動的NPC,會讓人體驗到另一個虛擬世界的真實。同時這項技術在遊戲之外也有很大的應用空間。”
除了遊戲本身的開發之外,AI技術也被運用到遊戲內測等其他領域。據盛趣遊戲介紹,早在8年前就開始關注人工智慧介入產品測試,已經讓“你遊戲玩得還不如AI好”這個“梗”變成了現實。
由盛趣遊戲質量管理中心孵化的公司極測資訊,如今已成為一家面向遊戲行業的AI自動雲測平臺,以3-5天為一個測試周期,平臺可以提供3-5萬的樣本測試資料。以一款即將上線的移動遊戲為例,通常想要保證80%的使用者的手機適配性沒有問題,在以往需要四五人耗費兩三天才能完成測試。而使用AI自動化測試,僅需兩三個小時就能完成300臺主流機器的適配性測試,保證遊戲能夠在85%以上的使用者的手機裝置上流暢地跑起來。極測資訊CEO王俊認為,對於AI自動化測試未來的發展方向,希望能夠深入覆蓋更專業的領域,透過學習和積累更多的測試樣本,提升測試的智慧性和深度,“例如在遊戲產品的測試中,可以覆蓋更多的測試場景,讓AI學習不同的玩家、不同的職業,然後去進行多人團隊副本的測試,讓取值樣本更加廣泛和專業化。”
“據我瞭解,遊戲大廠還沒怎麼在產品中使用生成式AI,更多是小工作室在使用AI做遊戲,目前國外已有成功案例。”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3D動畫系主任徐一然認為,AI是一個很好的工具,比如AI配音在音色模擬、轉換等方面已經有相當成熟的技術,也許馬上要顛覆行業,藉助AI軟體也可以讓更多人能夠自己製作遊戲,“AI遊戲”未來會成為趨勢。“在AI的幫助下,你只需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就可以實現各種創意。”需要思考的是相關版權問題,他坦言,AI軟體公司目前還不需要版權,但難保其壟斷市場後不會。“希望國內自主的人工智慧加緊開發,爭取早日趕上國外通用大模型的水平。”
某美術外包公司負責人也告訴記者,隨著原畫部分業務的縮減,周圍也有不少同行轉型做遊戲研發。“我們這個行業的特性是這樣的,當沒有業務的時候,會有人力的空置。很多同行會把成本空置變成小中型專案的研發嘗試,不管是做獨立遊戲還是小遊戲,我相信在市場上應該會產生部分讓自己產品脫穎而出的創意點,也很敬佩這樣的同行。”
張贇注意到,我國去年7月頒佈的《生成式AI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提到,對於提供AI生成內容的服務商,應對圖片、影片等生成內容進行標識。“使用生成式AI,需要告知消費者,網易的另一款遊戲《逆水寒》中就使用AINPC進行了宣發。對於明顯的AI製圖卻選擇避而不談,才是引起玩家爭議的點。”她分析,“也許廠商想用這款產品去試探市場對AI的容忍度,甚至培養消費者消費AI的習慣。預計今年會有更多AI產品試水。”
文/上觀新聞記者 鍾菡 張熠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