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主機遊戲界的“老酒館”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今年春節回家,與90後、00後、10後等不同年齡層玩家接觸後,筆者瞭解到一些有趣的見聞。
簡單總結下來,因為各異的成長環境、時下心態與需求,他們對於PC、手遊、主機的遊玩習慣產生了不同偏好。其中超出筆者這類遊戲“老古董”認知的,即成長在手遊時代的原生玩家,似乎跳過了牢牢佔據80、90後這代人記憶的PC端遊戲,逐漸擁抱主機。
或許這些見聞、觀點只是基於部分地區、個體得出,但正如我們在《四線縣城玩家斷代:暗區瘋狂下沉,大學生‘拋棄’PC》一文中所述,它可能代表了一部分玩家的未來選擇。而有時一葉落,也可能知天下秋。
不過,這亦全非不根之論。因為不同時代使用者習慣變化背後所裹挾的一些新業態現象,往往也能印證一二。例如春節期間筆者觀察到,此前多見於上海、杭州等一二線城市的主機遊戲體驗店,如今也出現在了滁州、銅陵等三四線城市及其縣城的街頭巷道。甚至有不少年輕人,以在老家開一間主機遊戲小屋作為理想中的創業專案。
上個世紀80、90年代,紅白機、小霸王開始走進部分家庭,開啟了很多中國玩家的1.0遊戲時代;之後街機廳在街巷出現,伴隨著八神庵、不知火舞等耳熟能詳的名字,踏入遊戲2.0時代;而接下來的3.0時代很長時間是由網咖制霸,直到手遊與電競時代的到來,線下游戲體驗店又催生出手遊體驗館、電競酒店,慢慢進入遊戲4.0時代。
而當眼下主機遊戲產業已深入到這些所謂的“下沉市場”,是否也意味著它確實存在著不小的使用者需求。與此同時,這一國內遊戲領域曾幾乎跳過的產業,又會否開啟新的浪潮?
主機遊戲入駐小城娛樂
每年春節除開飯局,看電影、逛商場幾乎成為了親朋聚會的必備節目。就比如今年我們分工去看了好幾場。年輕人在《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第二十條》中翻滾情緒,做父母或爺爺奶奶的則更多是帶著孩子去《熊出沒·逆轉時空》縱向天倫之樂。
春節檔看電影大家總是輕鬆愉悅的,不過就怕去的太早乾等著入場。或許是為了留客亦或是拓展業態,以前我們那的電影院也會配套抓娃娃機、街機等設施,讓顧客自助遊玩。
可能是自己以前沒有注意觀察,今年老家的電影院大廳多了一些PS5、Switch、Xbox等遊戲主機。雖然單小時35-50元的價格遠超很多網咖,但還是吸引了不少人遊玩。出於職業習慣和好奇,筆者也湊了過去,順便了解了下玩家情況。僅從當時那部分玩家的言談舉止和外表來看,消費者主要以高年級學生和工作的青年人群體為主(16-35歲)。
江弘與璨璨在同一所大學讀書,兩人之前因為朋友邀組玩遊戲認識,目前是情侶關係。他們告訴我,平時兩人會經常玩一些組隊/聯機遊戲,包括《王者榮耀》《蛋仔派對》等手遊和《胡鬧廚房》《雙人成行》等主機遊戲。
“雖然玩的都不是很精通,但這幾乎成為了我們溝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先把釘子射到上面那個點……”江弘邊教璨璨玩《雙人成行》邊說道。
相比之下,旁邊與筆者年紀相仿的(30歲左右)嶽宬則專注在《艾爾登法環》中挑戰女武神。簡單攀談幾句後我瞭解到,嶽宬屬於是資深遊戲玩家,不僅有高配置PC、手機,也買了PS5、Switch等主機產品。
可能是自小就接觸過主機/PC遊戲(包括小霸王、PS2等),一直以來嶽宬對手遊基本不感冒。他認為,雖然現在很多手遊大多采用類似手柄的雙搖桿方案,但在實際體驗上“戳玻璃”和實體按鍵還是有很大不同。甚至玩一些雙端發行的熱門手遊,他也是透過PC+手柄的方式。
後來從嶽宬那裡得知,其實除了電影院外,老家一些洗浴中心、商場也有類似主機遊戲體驗區。不過與正兒八經的網咖、電玩城相比,目前這類主機遊戲體驗店更多還是以吸引顧客為主,很少有回頭客。但能夠看到的是,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接觸到主機遊戲,這類新興業態在一些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城正逐漸冒頭。
一門爭奪商場“閒人”的生意?
坦白說,線下主機遊戲體驗店在一些小城市或許還屬於新興業態,但它其實早已有“成熟”模式。
尤其是在前幾年的網際網路共享經濟風口下,共享主機遊戲機這種社交屬性爆棚的娛樂新方式,在大城市深受年輕人的追捧和喜愛。這期間也誕生了一些共享主機品牌,例如“玩刻”、“玩趣驛站”等。
其中“玩刻”是由成立於2017年深圳唱刻科技推出的商用遊戲主機行品牌,近年來陸續入駐深圳南山永珍天地、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北京三里屯太古裡、杭州銀泰In77、成都IFS國際金融中心等頭部商圈。根據相關報道顯示,截至去年9月玩刻使用者已破800萬,預計2023年玩刻門店數量突破600家。
這類共享主機遊戲最大的賣點在於“無人值守、自助服務”。門店配置基本為“沙發+手柄+大屏顯示器”,按照體驗時長自助付費。
不過這種看似“躺著賺錢”的模式,也存在一些風險或爭議。一方面,它提供的主機遊戲涵蓋PlayStation、Switch、Xbox等平臺,其中不乏《艾爾登法環》《雙人成行》《馬力歐派對》等熱門大作,有些門店甚至能提供三四百款遊戲。可另一方面,這些遊戲大多源自海外,擁有全部版權的體驗店並不多。
一些主機遊戲體驗店會採取“綜合手段”來補充遊戲庫。比如採購來自第三方的雲服務或“盜版遊戲庫”,亦或是將Steam上的遊戲下載到機器裡等。
而根據主機遊戲體驗店發展階段來看,此前市場上主要有三大型別:以商場、交通樞紐等高流量場所為主陣地的“共享遊戲卡座”;有著更高資金投入門檻,類似網咖的主機遊戲專門門店;大型連鎖品牌,集提供遊戲體驗服務,以及主機、遊戲周邊和文創銷售的綜合門店。
拋開其中數量較少的第三種類型,前兩者均面臨的問題是“回頭客不多”。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來主機體驗店消費其實更多是消磨時間。現在雖然這類業態逐漸由大城市拓展至三四線地區,可同樣是如此。
“平時主要以高中生或者青年男性居多,寒暑假大學生會更多些。”安徽銅陵火車站附近某商城主機體驗店老闆老戴錶示,“一般都是逛商場累了或者等待看電影的客人,辦會員的不多。”
在消費上,主機店會比網咖、網咖等更高。一般大廳32元/小時,包間52元/小時(PS4、Switch),PS5包間62元/小時。不過大部分使用者的消費時長不會像在網咖那麼長。
他也坦言道,目前因為小地方類似競爭少、相對體驗價格高,再加上接觸主機遊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門店經營的還算可以。但整體上,目前主機體驗店更多還是爭奪商場裡“閒人”注意力的生意。
老酒館式的遊戲小屋
那主機遊戲體驗店是否就不能做熟人生意呢,其實也並非全然。近兩年在一些城市就出現了很多“老酒館式的遊戲小屋”,甚至成為很多年輕人回鄉創業的理想專案。
不久前,筆者在B站上刷到一個影片,來自山東青島的一對年輕UP主(老闆“某天的遊戲小屋”,老闆娘“貪吃的欣醬”)進入了我的視線中。兩人經常會錄製影片,打卡記錄創業開設主機遊戲店的經歷,並向粉絲彙報自己的營業情況。
一方面這類生活化的有趣內容吸引了很多網友關注,另一方面也為同樣在做或想做主機遊戲體驗館的年輕人提供了創業經驗。不過,筆者還是想提醒大家一句“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因為在翻看某天過去的影片後,其實我發現他的“遊戲小屋”和過去的遊戲廳以及前述線下主機遊戲體驗店有著本質不同。
關於前者,某天曾表示主機遊戲體驗店整體更偏向體驗而非日常遊玩。真正的核心玩家大多擁有自己的主機,不太會經常去線下消費。可國內主機市場還處於藍海狀態,對主機遊戲感興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可能會為了新穎、舒適的體驗付出更多消費。
對於後者。其實從某天釋出的影片來看,其“遊戲小屋”也並非單純提供主機遊戲體驗。它的經營底層邏輯十分強調內部氛圍,增添了生活化、社交化、派對化等經營互動內容。
例如小屋提供從小霸王、PS2到PS5、Switch甚至桌遊等豐富型別遊戲,能滿足懷舊、嚐鮮等不同玩家需求;老闆、老闆娘時常會親自下場,與客人組隊、PK亦或是教學,讓顧客有種賓至如歸的舒適感;以及小屋推出“與老闆娘合影”、“通關遊戲可在卡帶上簽名”等與顧客互動的活動,給與了遊客更多店內正面反饋。
某種程度上,這就好像熱播劇《老酒館》《深夜食堂》,酒菜地道之上在於服務。可以說體驗遊戲只是某天搭起來的門面,而核心是在不同遊戲文化理解的基礎上,多了煙火氣、人情味。這也是筆者將這類主機遊戲體驗店稱為“老酒館式的遊戲小屋”的緣由,也是某天等“一反常態”能做起熟人生意的關鍵。
在近期釋出的B站影片中,某天就透露道,春節假期開店8天,營業額記錄比去年提高了7000左右。這也讓他動了拓展店面規模的心思。
當然,“某天的遊戲小屋”的成功可能還是少數案例。不過筆者相信,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以及泛使用者接觸到、喜歡上主機遊戲,主機遊戲體驗店市場或將迎來發展風潮。
或許不遠的未來,“xx遊戲小屋”也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街頭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