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試管嬰兒活不過40”的傳言又開始在網上引起熱議。
一直以來,人們對試管嬰兒技術充滿了質疑,認為他們很有可能存在先天缺陷,從而導致種種不幸後果,如短命、智力低下、容易患癌等。
其中,“活不過40歲”的說法傳得最廣。事實上,這則謠言最容易被打破,因為世界上首例試管嬰兒誕生在1978年,距今已46年,而我國首例試管嬰兒誕生於1988年,她叫鄭萌珠,如今已36歲,結婚生子。
一、中國首例試管嬰兒是怎麼誕生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村婦女鄭桂珍婚後一直沒能懷上孩子,在當時的農村少不了被議論。身邊同齡人的孩子都上學了,夫妻兩人就更著急了。後來兩人到醫院檢查,鄭桂珍就被確診雙側輸卵管不通。那時醫療條件落後,鄭桂珍想做母親,真的難!
可鄭桂珍並不想放棄,她先是求神拜佛,後又嘗試各種偏方。可幾年下來,錢沒少花,罪沒少受,但依舊未能如願。
轉眼鄭桂珍也快40了,就在她感到絕望時,偶然聽說北京有機構研究體外受精技術。在這之前中國並無試管嬰兒成功案例,丈夫起初並不願意鄭桂珍去冒險。
但這或許是鄭桂珍最後的希望,在她苦苦哀求下,丈夫還是同意了,先去見見正在艱難探索試管嬰兒技術的張麗珠教授。
張麗珠教授在國外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毅然歸國從事婦科事業。從醫多年收到上千封不孕症患者的書信,深知不孕不育家庭的焦慮以及對孩子的深切渴望,於是,她決定研究試管嬰兒。
儘管在國外試管嬰兒有很高名氣,但在國內卻從未聽說,無論裝置儀器還是專業人才皆是空白。
這種情況下,不足十平方米的工作間和僅有的一個且鈍到要反覆打磨的取卵針,就是張教授團隊最初的模樣。環境艱苦,但張教授團隊不怕艱辛,仍將試管嬰兒技術研究成功。
鄭桂珍夫婦是張教授第十三個病人,之前十二個並未成功。這次給鄭桂珍的手術方案是開腹取卵,又長又鈍的取卵針,取出的卵泡液甚至只能暫存在有特定培養液的保溫杯中。
好在最後成功找到優秀卵子並在體外受精,最後受精卵經特製管子順利植入鄭桂珍體內。
七週後,嬰兒強烈的心跳聲在鄭桂珍腹中響起,中國首例試管嬰兒成功了!
經歷了跟其他孕婦同樣的十月懷胎,鄭桂珍成功誕下這個嬰兒,取名鄭萌珠,意為“萌生自張麗珠”。
此後,鄭萌珠順利成長,讀書、上大學、結婚。
2019年4月15日,鄭萌珠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下自己的孩子,這是我國大陸首個由試管嬰兒分娩的“試管嬰兒二代寶寶”。
二、鄭萌珠的成功,只是因為幸運?
當年鄭萌珠出生之後,張麗珠要求張桂珍夫妻在北京休養兩個月才回老家。
在鄭萌珠的成長過程中,張麗珠也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和關懷。鄭萌珠的身體發育、智商、語言能力等等,都在張麗珠團隊記錄的範圍內。
紀錄顯示,我國第一例試管嬰兒非常成功。
試管嬰兒發展至今,其核心技術手段已更新至第四代,但目前主要採用的是前三代技術。
第一代
主要針對女性輸卵管問題、排卵問題等不孕不育問題,以及男性免疫性不孕、輕度少精弱精等,多數人進行的都是一代試管嬰兒。
第二代
主要針對男性嚴重少精弱精,透過穿刺等方式挑選可用的精子後再注射到卵細胞漿內。
第三代
主要針對有血友病、色盲等基因遺傳病的夫妻,透過遺傳學診斷的方式來幫助挑選沒有疾病基因的胚胎,再移植回母體孕育。
很多人一定以為三代技術,是迭代更新的關係。其實不是,不同試管嬰兒技術並不代表優越性,只是適用人群不同,具體要選擇哪一種,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因此,關於試管嬰兒的不實傳言,本質上還是大眾對這項技術的恐懼與不信任。
實際上,它不僅成熟可靠,而且造福了無數家庭。
目前中國是全球開展輔助生殖最多的國家。2022年6月國家衛健委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經輔助生殖技術而出生的嬰兒數就超過30萬。
國內目前每年有130萬對夫婦選擇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技術,每年新生兒中,也有3%來自於試管嬰兒。而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黃國寧,介紹其所在醫院每年不孕門診的就診人次達到45萬人次,開展的試管嬰兒助孕取卵手術約1.1萬人次,佔比約2.4%。
試管嬰兒曾被誤解成違揹人倫,但真正要警惕的應該是未來將會出現的人造子宮工廠。
三、世界首個“人造子宮”工廠即將誕生
比起“試管嬰兒”,人造子宮工廠才是令人懼怕的“新技術”。
2017年,來自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塑膠袋創造了人造子宮環境,併成功孕育了小羊羔。
生物專家雜湊姆•蓋利因此大膽地提出了名為“ECtolife”的嬰兒工廠專案——讓現代生物技術和人工智慧結合,共同模擬子宮環境。在強大的人工智慧系統的幫助下,能瞭解整個生產過程,以此保證步驟安全性、精確性。
人造子宮的初心是好的,比如能減輕女性分娩之痛,亦能提高早產兒存活率和減少併發症等等。但是,也不能忽視人造子宮帶來的道德倫理問題。
人造子宮出現後生育將不再依賴女性,雖解放了女性,減少女性健康風險,但也容易導致女性在社會地位和某些文化中受到質疑,甚至還有家庭觀念瓦解的可能。另外,人造子宮也會導致父母角色與親子關係要重新界定,會重新分配倫理秩序。
當孩子被當成商品販賣,便會被打上商品屬性,如“嬰兒”被迫接受可定製,購買者可以選擇甚至創造基因,在全世界的範圍內,輕鬆決定這個孩子的膚色、體力、身高和智力。
這遭到了生物學家的集體反對,因為對於基因編輯,人類目前尚且無法完全把握,一個基因會帶來什麼樣的副作用,該如何控制,統統沒有成熟。
並且,基因編輯帶來的另一個社會問題是,加劇不公平。
原本人類社會依靠帶有不確定性的“基因彩票”,來保留階層不會完全固化的可能性。但是當基因編輯出現,“基因彩票”就會變成“基因儲蓄”,越是有資源,獲利越大。
當所有的希望都被擁有資源的人佔據,那社會底層將永遠沒有向上的餘地。
這次是人造子宮工廠的可怕之處。世界名著《美麗新世界》寫的正是這樣一個場景:嬰兒被集中培育,一出生就被劃分等級種姓,完成不同的社會分工。個人將不再具備思考和獨處能力,也感受不到情緒,人不再為人。
新技術本就是雙刃劍,對於無法生育又渴望孩子的夫妻來說,人造子宮就是他們的救星。但目前人造子宮技術尚未成熟,無論技術層面或是倫理層面,都有待完善。
科技向善,才有未來。
參考資料:
[1]《中國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被質疑活不過40歲,如今怎樣了?》.艾彌兒.2023-03-13
[2]《瘋狂!年產30000嬰兒,世界首個“人造子宮”工廠要來了!》.52赫茲實驗室.2024-01-10
[3]《世界首個人造子宮工廠,年產3萬嬰兒,娃真的不用自己生了麼?》.婦產科網.2023-02-0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