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一個人,為了改變家境,不惜遠渡重洋。
他經歷了什麼?
面對何種艱難困境?
終究有了怎樣的結局?
這是一箇中國人在異國他鄉打拼的故事。
南腔北調的上海人,決心出國打工
1981年,經過十年動盪的文革浩劫,中國終於步入正常發展的軌道。
然而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生活仍然非常困難。
這一年,丁尚彪終於結束了在遼闊農村的上山下鄉生活,返回到上海這座東方明珠。
可當他真正來到這繁華的都市時,迎接他的卻是滿滿的無奈和失望。
丁尚彪原是老上海人,可十年文革使他南腔北調,在這個陌生又熟悉的城市,他茫然無措。
丁尚彪不但沒有學歷,也沒有任何技能,簡直無法在這個高消費的大城市立足生存。
此時,他的妻子剛生完孩子,正是最需要錢的時候。
作為這個家的頂樑柱,丁尚彪肩上擔子非常沉重。
這天,丁尚彪在報亭門口無意中瞥見一張報紙,上面介紹日本的留學環境很不錯,前景令人期待。
他想起以前聽人誇耀,說在日本打工可以賺很多錢。
一個念頭突然在他心中閃現——為什麼不去日本闖一闖呢?
半工半讀不是很好嗎,不但能學到本事,還能多掙點錢,一舉兩得。
這個主意一出現,丁尚彪就無法平靜下來。
他知道,這可能是改變自己和家人命運的大好機會。
當晚,丁尚彪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妻子,兩人興奮的談論了整夜。
他們都意識到,這是上天給他們的饋贈,一定要好好把握住。
於是,丁尚彪毅然決定孤身前往日本闖蕩,為家人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為了籌措三萬元的留學費用,丁尚彪幾乎向所有的親戚朋友借錢。
本來已經攢下首付準備在上海買套小房子的妻子,也毫不猶豫的把家裡的積蓄全數拿了出來。
夫妻倆打聽到日本北海道有一所留學院聲譽不錯、學費低廉,就讓丁尚彪直奔那裡。
1988年一天,已經35歲的丁尚彪揹著簡單的行囊,一個人登上了去往日本的飛機。
他不知道未來有多少艱辛在等待著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將在異國他鄉漂泊多少年。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他已堅決向前邁開了腳步。
逃亡成功的黑戶生活開始了
1989年初春,丁尚彪輕裝簡從的來到日本北海道一所名為“飛鳥學院”的留學院。
眼前破舊簡陋的校舍和周圍荒無人煙的景色,與留學中介宣傳的美好前景差得實在太遠。
這裡四周幾乎看不到一個青壯年,大多是滿頭白髮的老人和沒上學的小孩。
丁尚彪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政府是故意把留學生們騙到人口稀少的邊遠小鎮,給這裡增添些生機活力。
很快,丁尚彪就受不了這裡糟糕的學習和生活條件。
他發現其他中國學生也都打算離開,前往東京等大城市打工賺錢。
1989年一個晴朗的夜晚,丁尚彪和幾名同學商量後,背上簡單行李偷偷溜出了學校。
他們步行了大概四個小時,才勉強趕上了開往東京的列車。
到了東京後,丁尚彪滿懷希望的申請到大學繼續深造,奈何日語還不夠流利,申請再三遭拒。
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變成一個沒有合法身份的非法滯日者,也就是所謂的“黑戶”。
丁尚彪深感絕望,整個世界似乎都對他關上了大門。
但為了活下去,丁尚彪別無選擇,只能拿出百倍的努力和毅力,接受現實,開始在建築工地幹活,晚上到餐館洗碗擺盤子,常常要忙到後半夜才能歇口氣。
由於非法身份,丁尚彪不敢租正常公寓,只能與其他幾個“黑戶”合租一間狹小骯髒的出租房。
這間房屋面積只有十幾平方米,又破又舊,甚至沒有個正式的衛生間和浴室,大家只能在廚房用塑膠桶簡單衝個澡。
在這艱苦卓絕的環境下,丁尚彪過著連狗也不如的生活。
奮力打工,為實現女兒出國夢而努力
即便已淪為黑戶,但丁尚彪心中從未有過返國的念頭。
因為他知道,如果這樣一無所獲的回國,他會成為親朋好友們口中消極怠工的負面典型。
他那剛出生不久的女兒,更會在眾人異樣眼光的包圍下長大。
丁尚彪沒有忘記自己來日本的初衷,他堅信只要自己積極努力,一定能創造出一個嶄新的未來。
每當體力不支,他就會想到女兒小小的臉龐和清澈的大眼睛。
是的,他要為女兒鋪平一條通往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這是他此生不變的信念。
白天,丁尚彪會去建築工地做粗活,包括搬運磚塊、清理工地廢料等等。
晚上則跑到兩家餐館打零工,主要負責洗盤子、端菜上桌。
他幾乎過著不眠不休的生活,每天要工作15-16個小時,一天掙個100日元左右。
這在當時的中國,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才能掙到100人民幣。
所以丁尚彪的收入水平在同時期的中國人看來,已經非常可觀了。
丁尚彪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在深夜給家裡打個長距離電話。
聽到妻子和女兒的聲音,他就豁然開朗,重新燃起希望。
丁尚彪會簡單跟妻子聊聊自己的近況,然後對女兒講許多宏偉的夢想,讓女兒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要到美國或者英國著名大學深造。
女兒也一定不辜負父親的期許,堅持讀書,在中考和高考都取得了很棒的成績。
為此,妻子也在國內與女兒過著儉樸辛勞的生活。
她本想在上海買套小公寓,但為了女兒將來的前程著想,還是把這些錢全都攢下來準備留學之用。
經過丈夫和妻子多年的努力積蓄,加上國家大力扶持留學的政策,1997年他們的女兒如願以償考取了美國一所相當不錯的州立大學。
八年守候,驚鴻一瞥的父女相聚
1998年暑假,女兒準備前往美國入學報到,在日本轉機期間可以停留24小時。
丁尚彪決不能錯過這難得的與女兒相聚的機會。
當天清晨,他特地請了一天假,早早就來到了機場外,在出口偏遠的一角遠遠等候。
然而他畢竟是黑戶身份,不敢貿然進入機場內部。
終於,丁尚彪遠遠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緩緩走來。
8年未見,女兒已長成大姑娘,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愛撒嬌的小女孩。
想起妻離子散這些年的艱辛,想起女兒離家求學即將開始的新生活,種種思緒湧上丁尚彪心頭,他的淚水禁不住奪眶而出。
這24小時轉機時間對兩人來說實在太過短暫,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父女感情又要被迫中斷。
離別時分,丁尚彪依依不捨的來到距離機場最近的月臺上。
他知道,女兒即將乘坐的飛機就要從頭頂起飛了。
看著銀鳥展翅高飛漸行漸遠,他的淚水再次奪眶而出。
這一次,他目送的,是自己血脈相連的骨肉。
波折重重,一家團聚美國始得圓滿
2002年,丁尚彪的妻子終於在第12次申請後獲得了赴美探親的簽證。
令人欣喜的是,這次她可以在日本停留長達72小時!這對別離多年的夫妻來說簡直是莫大的恩賜。
丁尚彪開始認真策劃這難得的與妻子重逢。
他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清潔家裡,把床單被罩全部換乾淨,還重新拿出了妻子為他縫製的枕套。
相聚當日,兩人相視無語,被歲月打磨的面容已不再年輕。
妻子躊躇滿志地來到異國他鄉投奔丈夫,再次見到他該說些什麼呢?
責怪他出走多年不歸家嗎?
還是埋怨他潦倒日子過的毫無尊嚴?
終究,他們選擇用沉默來囊括這些年的思念與牽掛。
第三天,依依惜別之時,丁尚彪再次來到了那個熟悉的月臺,目送摯愛的妻子離他而去。
5年後的一天,美國的女兒給丁尚彪捎來一個大大的驚喜——她成功獲得了常青藤名校的入學通知書!為讓父親參加自己的畢業典禮,女兒還特地貸款20萬美金,幫他支付手續費用。
這一次,丁尚彪真的永遠離開了生活多年的日本。
2004年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他拖著簡單的行囊,在美國與女兒重逢的那一刻,泣不成聲。
幾年後,女兒和兒子在美國安家落戶。
丁尚彪也終於實現了與摯愛妻子團聚的夢想。
結語:
2006年,丁尚彪離家求生存的艱辛經歷被拍成感人至深的記錄電影《含淚活著》在日本播映,震撼了無數的觀眾。
多年流離失所以後,丁尚彪用自己雙手的努力擺脫了命運的桎梏,贏得了幸福。
正如電影最後的字幕所寫:“活下去的意義,就是看著自己心愛的人一點一點實現夢想,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