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建議你禁止孩子吃糖?小時候越禁止,長大後傷害越明顯
我家豆豆特別喜歡吃糖,如果讓我形容,真的可以說是像蜜蜂對花朵的鐘情,無法自拔。
每每帶她去超市,經過糖果專區她就走不動步,對那些五顏六色的糖完全沒有任何抵抗力,每次也絲毫不在意我的警告,一到超市就跑到糖果專區試吃。
我曾嚴格要求她不允許吃糖,她也知道對於她吃糖這件事,我的立場很堅定,因此經常藉著去姥姥家的機會,抓住姥姥的“軟肋”,從超市帶回她的“戰利品”——一袋又一袋各種各樣的糖。
老人的隔代親,有時候真的是無底線的讓人無可奈何,雖然姥姥也知道糖吃多了對孩子不好,但禁不起孩子的軟磨硬泡,稍微撒一下嬌,她就無條件投降,不僅給孩子買,還幫著孩子做我的工作:“沒事的,孩子說了,一天只吃一顆,她有分寸!”
甚至一度因為姥姥總是給孩子買糖,我跟她吵過好幾次。
姥姥姥爺則始終認為孩子的口味偏好是自然而然的事,等長大點就好了。但隨著時間推移,他們也覺察到豆豆的飲食逐漸偏好於甜食,再這樣下去,她的身體健康可能會受到影響,牙齒也會壞。因此,關於豆豆是否能再吃糖、如何吃這個“決策”,最後由我來定,姥姥姥爺選擇了暫時退出這一決定的圈子。
不得不說,在家庭教育方面,一定要做通老人的工作,讓她們跟我們統一戰線,才是育兒成功的關鍵。
從小被嚴厲禁止吃糖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
我在單位談起我現在嚴禁孩子吃糖,引起幾位同事的討論,她們覺得,孩子還是不能太嚴厲禁止,我們單位就有一個現成的反面案例。
我的一位同事,她小時候父母嚴厲禁止她吃糖,其實是為她好,但哪個孩子能經受得住糖果誘惑呢?後來慢慢長大一點,能有自己決定事情的權利,原本在父母面前言聽計從的她,開始越長越來越叛逆,成人後,對糖果的強烈依戀甚至到了“變態”的地步。
她每個月拿到工資第一件事,就是用其中大部分去購買心儀已久的各種糖果,很多糖買回去之後吃不完,有的放過期,有的化了,她就把糖紙留下儲存起來,她說,小時候身邊的小夥伴都有糖吃,吃完糖之後就收集各種各樣的糖紙,而她從來沒有糖紙可收集。
身邊很多的人都非常不解她這種行為,然而我知道,那是她對童年限制的一種自我過度補償。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提出過一個心理學概念,叫過度補償心理。
之所以出現過度補償,不僅僅是自卑情結在作祟,優越情結也會出現,這是一種病態的補償現象,過度補償就是對自卑感進行補償的誇張形式。
女孩小時候因為“糖”產生極度自卑心理,長大後就用變態的收集糖的方式來補償童年的缺失,從心理學上看,這種補償其實也是一種“移位”,即為克服自己心理上的缺陷或者自卑,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優勢,從而趕超他人的一種心理適應機制。
不能完全禁止孩子吃糖,但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
我曾經讀到一則新聞,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因為家中嚴苛的糖果禁令,竟然在外偷偷撿拾別人丟棄的糖果食用。
這個故事觸動了我,過分的禁制可能無意中培養出孩子的負面行為。
加上同事的經歷,給我的啟示也是深刻的,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想起孩子一進超市就直奔糖果專區,這種行為的背後,我想也不僅僅是對糖果的喜愛,還有我嚴厲禁止的因素存在。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能簡單地施加禁令,而應該引導他們學習如何在自由中做出明智的決策,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們理解一件事:自由不僅是選擇的權力,更是選擇後果的責任。
我逐漸開始改變我的教育方式,面對孩子對糖果的渴望,我不再是以斷然的"不行"來封閉所有可能,而是轉而教導豆豆如何辨別並選擇對身體有益的甜食。
我們聯手在網路上搜尋製作糖果的方法,一同採購原料,動手做出既營養又可口的甜點來代替糖果,並約定了每天吃的量和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豆豆不僅學習到了很多營養知識,還增加了她的動手能力,也讓她對糖果的態度也開始悄然轉變,再去超市,她已經不再第一時間跑到糖果專區,也會用學到的營養知識給我科普,顏色鮮豔的糖果裡面必然添加了很多色素。
在吃糖這件事上,父母拿捏分寸很重要
事實上,在育兒這件事上,“吃糖”這個事只是冰山一角,沒有“糖”的誘惑,也有其他物品誘惑,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幫助孩子認識到她所鐘的“糖”對身體的危害,以及讓孩子適度吃“糖”,避免孩子長大以後產生過度補償心理。
首先,我們不給孩子創造吃糖的環境。
我們不主動買糖放在家裡醒目位置,帶孩子到超市,也儘量不逛糖果專區,讓孩子減少接觸糖果的機會,孩子不看到就不會想要去吃。
其次,找到替代品。
甜食可以讓我們大腦產生更多巴胺,這種物質能讓人心情愉悅,所以孩子就會把吃糖跟開心快樂聯絡在一起,畢竟,誰能拒絕這簡單直接的快樂方式呢?
我們可以在家裡備一些替代品,比如果幹、自制的小零食等,既滿足甜品帶給孩子的愉悅需求,又安全健康。
在引導孩子們選擇糖果之類零食的問題上,我們作為家長的共識應該是平衡的藝術:既不縱容孩子們的任性,也不對他們的甜蜜願望設限,而是透過適當的教育,幫助他們理解什麼是營養均衡的飲食。
最後,帶孩子瞭解健康知識。
推薦一套非常適合3-10歲孩子閱讀的身體健康科普書籍,叫《孩子,你要學會的身體自我保護》。
這套書共六冊,分為六個主題,從身體的不同部位科普知識,引導孩子科學地愛護自己的身體,培養良好習慣。
這六個主題分別是:
《神秘的身體護衛隊——增強免疫力》:教孩子瞭解免疫力,知道免疫力對健康的重要性,有意識增強自身免疫力,減少疾病;
《不愛笑的秘密——愛護牙齒》:蛀牙是如何形成的,孩子日常刷牙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更好保護自己牙齒,為什麼要少吃甜食多刷牙;
《眼睛的煩惱——保護視力》:牙齒、眼睛是新一代父母養娃“天坑”,如何科學用眼,讓孩子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多吃什麼食物有助於保護眼睛?
《愛吃的大嘴巴——吃出健康》:我們日常所吃的食物,有很多對身體是不健康的,也有很多對身體極有健康,如何吃出健康身體,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問題;
《阿嚏,不要——遠離流行病》:孩子易得的流行病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疾病侵襲;
《動一動,扭一扭——合理運動》:愛運動的孩子才會長高,什麼樣的運動既增強抵抗力、又是長高神器呢?
這套書用孩子喜歡的漫畫為主要表達方式,生動形象地給孩子科普身體健康知識,讓孩子認識到健康飲食對自己的重要性,知道如何更好保護自己的身體。
這套《孩子,你要學會的身體自我保護》連結我放在這裡,強烈建議有孩子的家庭備一套,讓孩子認識健康、保持健康身體勢在必行。
在引導孩子正確對待糖果的道路上,我們應當做的不是設定障礙,而是伴隨他們一起探索,幫助他們建立起對甜食的健康認知。
我們的目標是不僅僅培育孩子,而是護送他們走向獨立,讓他們懂得在甜蜜中尋找營養,在享樂中不失自制。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