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趙雪純
通訊員 覃麗萍 蘇興聖
近日,4歲2個月的肉肉(化名)第一次走進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肉肉第一週表現得很棒,會自己吃飯、穿衣服,表達訴求,是個不服輸的小女孩。”3月4日,老師對肉肉的家長說。而為了讓肉肉能像其他孩子一樣上學,家人和中部戰區總醫院兒科的醫護人員整整努力了4年。
肉肉在宮內B超檢查時就發現了腦發育不良,出生時聽力檢查沒有透過。2個月大時,一直照顧她的奶奶發現孩子的反應有些異樣,原來,她的胳膊不像其他孩子那樣能輕鬆拎起來,反應也很遲鈍。奶奶見狀,立即帶著肉肉四處求醫,肉肉5個月大時,在中部戰區總醫院兒科康復區被確診為腦癱(左側偏癱)合併聽力障礙。“孩子在胎兒期發現腦發育不良,出生後肌張力高,導致活動受限,左側更為明顯,發育水平較同齡兒明顯落後,5個月了還不會抬頭,四肢肌張力高,需要積極進行干預治療。”該科主治醫師覃燕莉說。
張曉潔正在訓練肉肉的主動運動能力
根據肉肉的評估情況,覃燕莉建議肉肉的家長讓她接受偏癱肢體綜合治療、手功能訓練、推拿治療、運動訓練、感統訓練等康復治療。“肉肉開始接受康復訓練時,無論怎麼逗都沒有反應。我反覆用顏色鮮豔的玩具誘導她抬頭,透過刺激穴位促進她翻身,訓練肉肉的主動運動能力。”該科康復治療師張曉潔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漸漸地,肉肉的眼睛會跟著玩具追視,會看著玩具笑,在接受治療一個月後,終於在張曉潔拿玩具吸引她的時候抬頭了。肉肉能抬頭後,一家人非常激動,也增加了治療的信心。肉肉到7個月時會翻身了、10個月時會坐了、1歲時會爬了、2歲時能走了……“剛學走路那會,由於肌力差,肉肉每天要摔100多次才能學會怎麼邁開步子,過了半年才會獨自行走。”肉肉奶奶心疼地說,她每學習一項技能,背後都是康復訓練師和家長成千上萬次的教導,更是肉肉自己成千上萬次的練習。
由於肉肉患有聽力障礙,她在1歲多時便前往北京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手術康復後,覃燕莉經過評估,為肉肉增加了聽力訓練、語言治療和口肌訓練。訓練後,肉肉慢慢地發出了“啊、哦”音,2歲時終於能開口叫“爸爸媽媽”。2歲半時,肉肉的語言已經相當於正常孩子18個月的水平了,可以進行簡單的互動和對話;3歲6個月時可以說出簡單句子來表達需求;4歲時可以背誦唐詩和唱兒歌。結合肉肉年齡段的發育和需求,醫生建議她嘗試融入群體生活,這樣更有利於提高語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
肉肉和康復訓練師們合影
“開心!”這是肉肉放學後對幼兒園生活的評價,回家後還展示幼兒園的各種活動。4年的共同成長,肉肉已經把醫院的康復訓練師們當成了媽媽,每次上課前會興奮地告訴奶奶,要去找張媽媽、黃老師、謝媽媽、李老師等。目前,肉肉已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但每天仍需接受半天的康復治療訓練,讓發音更清晰、肢體更協調。覃燕莉表示,兒童腦癱帶來的損傷雖然較重,在出生後定期體檢,可以早期發現容易被家長忽視的異常問題,及早診斷,及早干預,可以顯著地改善預後,降低致殘的發生率。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