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兒要這麼拼幹嘛?又不是男孩兒,不如早點找個好人、有錢人嫁了。”“女孩子太要強不好的呀,以後哪個男的敢娶你”“你年紀不小了,要為以後生孩子做打算,再不生就過了生育年齡了”......
以上這些話都是女孩兒在家庭聚會當中最常聽到的,以所謂的長輩的語氣“勸導”的話。在一次家庭聚會中,關於女孩兒的就業、婚姻、生育,都是這些長輩們的談資,這些話中充滿了重男輕女的論調,都4202了,怎麼還搞重男輕女這一套啊。
其實親戚們的重男輕女思想借助話語的表達對女孩兒們的傷害還不是最大的,最致命的莫過於來自最親近的父母的重男輕女思想對女孩兒的荼毒。
在女性地位與日俱增的今天,女性所面臨的真實處境只有女效能夠切身體會,而男性卻很難感同身受。
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並不是只出現在一般家庭,在很多明星那裡也是非常常見的。
郭采潔因在郭敬明電影《小時代》中飾演顧裡這一角色而受到廣泛關注,如今在《乘風破浪的姐姐3》中再次引起熱議。然而郭采潔的童年經歷也讓人心疼。
郭采潔出生於普通的家庭,作為家中的第二個孩子,郭采潔從小就在家中的小賣鋪長大,與媽媽的關係十分要好,以至於在媽媽過世後很久,她都無法從痛苦中走出來。
因為家庭中一直想要兒子,郭采潔的媽媽在已經養育了郭采潔和姐姐之後,具有高齡產子的風險,選擇拼三胎,只是為家中養育一個兒子。在母親分娩前她和媽媽一樣十分緊張,然而事情並沒有想象中的順利,媽媽在生產時難產,而爸爸這時候卻選擇讓媽媽剖宮產,媽媽最後沒有走下手術檯。
郭采潔曾一度十分痛苦,心想如果自己是一個男孩,媽媽是不是就能活下來,這種“傳宗接代”的思想讓女性變成了生育機器,讓生下來的女孩子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
另一位是曾因《體面》這首歌而爆火網路的於文文。於文文在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時有一個假設題是:如果此時此刻給你一個電話,你會打給誰?於文文的回答是打給她的父母並告訴他們:“未來要結婚的話,你們會生一個女兒,不是兒子,是女兒。”
於文文從小就被當做男孩子去養,於文文的媽媽因為生了她這個女孩兒而與她的爸爸和親人多從發生爭吵,於文文從小也沒有受到家人們的待見,這只是因為她是女孩兒。
95後青年演員章若楠看似是受家庭寵愛的女兒,章若楠其實是“若男”家中希望她可以是一個男孩,所以才給她起名為“若男”。由於家中“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即便她現在有點名氣,但仍然無法抹除重男輕女帶給她的影響。
葉一茜曾因重男輕女登上熱搜,網友們森碟打抱不平。
森碟曾經和爸爸田亮一起參加《爸爸去哪兒》而被大眾所熟知。因為森碟的活潑、可愛懂事的形象,深受網友喜愛。而她的媽媽葉一茜的眼裡卻成了“會耍心機的女人”。
葉一茜也曾多次在節目中表現出對待兒子和女兒的區別對待,把“重男輕女”的思想展現的淋漓盡致。
從歷史的時間長河來看,似乎女性所追求的平等、自由和權利在不斷受到保障。看上去我們似乎已經實現了男女平等,女性獲得了受教育權、可以自由從事和參加自己喜歡的職業、可以自由戀愛等等。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女性獲得再多自由和權力也都是徒勞,男性有著一種先天性的優勢。在老一輩那裡“重男輕女”的思想似乎怎麼也無法斬斷,他們依然信奉著男性就是比女性優秀,孩子當然還是男孩子好。
當今社會,一些家庭中重男輕女的思想依舊未消除,但是讓人困惑不解的是為什麼這些父母依然選擇要生下女兒呢?甚至有網友發出疑問:“家裡是有皇位要繼承嗎?”
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中,需要進行耕田、犁地,男性由於體力的優勢,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耕作者,而女性由於自身的條件限制無法承受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從而在家中織布,所以“男耕女織”的社會狀況形成。
在現代,重男輕女思想形成的原因就在於根深蒂固的“養兒防老”思想,在這一輩父母眼中兒子就是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而女兒則是被視為附加的存在。
他們覺得自己老了還有女兒幫著兒子一起分擔養老的責任。
這類父母覺得如果哪天自己女兒混得好了,可以拉她的哥哥或者弟弟一把。可是在這樣的家庭狀況之下,女兒就是她父母眼中工具人般的存在。
他們總想要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回報。這樣的父母覺得女兒遲早要嫁出去,所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沒必要付出太多,最後養的也是別人家的,所以這類父母以最低的成本去養育女兒企圖獲得高回報。
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來自社會的壓力這樣的父母抱著僥倖的心裡期待著男孩子的出生,只把女孩兒當做一種過渡。於是社會中就出現了許多“招娣”“盼娣”和“來娣”。
這樣的父母在現實生活中只會對自己的女兒進行無休止的道德綁架。
以及這類父母他們始終不覺得自己的這種做法過分,不會覺得對自己的女兒不公平,有些母親甚至都是這麼過來的卻依然要女兒把自己所遭受的再承受一遍,他們也始終不會承認自己的重男輕女。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令人心疼的女兒們,她們會發出:“為什麼重男輕女的父母偏要生女兒啊?”
“還不是為了賣女兒填補兒子”
“隨便給口飯吃就能養,以後還能幫著家裡做家務,工作生活上還能幫助兄弟”
在這樣的家庭狀況中成長的女兒,她們的心理上受到了極大的折磨。
“弟弟身體不好,可家裡又重男輕女加上高考的壓力,甚至想過了結生命。”
“父母讓我為弟弟的車錢付款,說我大學花了太多的錢”
“我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出去就是外人了,以後錢和房子都給弟弟。”
儘管在現代社會“重男輕女”的思想有所改善,但是“重男輕女”的劣根性並沒有有所緩解,只是形式上變得更加緩和、更加隱蔽。
同時,我們也看到,並不是所有女性都是“重男輕女”思想荼毒之下的受害者,她們可能是幫兇。面對社會的規勸,這種“重男輕女”思想的存在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無法言說的長久而隱蔽的苦痛。
這種痛苦包含了一種被內化了的、女性對於自我身份認同的困境。因此,女性覺醒從來都不是一句口號,而應久久為功。即便我們無法阻止自己繼續被傷害,也無法阻攔她人被傷害,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防止自己成為加害者中的一員,也盡力不去成為構成這份傷害的一部分,不要放棄可以“做些什麼”的機會,讓機會成為可能,讓“男女平等”成為現實。
同時,請不要因為父母“重男輕女”就因此恨他或者做出傷害對方的舉動(那樣會從受害轉變為傷害),父母接受和傳承的也是上一輩認的思想,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思維模式,無法像現代很多青年可以獲得精神上的突破或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