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感專家煙雨懿蝶
2023年,“子涵媽媽”火了。
因為孩子在學校被蚊子咬了一口,子涵媽媽在微信群裡對幼兒園的老師提出了嚴厲的質問,甚至用誇張的言辭問老師:“為何蚊子偏偏咬了我家孩子,而不咬其他人?”誇張的言論讓網友們感到困惑。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了一個理念,即“課題分離”,其核心在於明確區分在人際關係中“哪些是我應擔責的,哪些是他人應負責的”。
然而,在親子關係中實現課題分離並非易事。
“子涵體”之所以引發廣泛關注,既包含了對那些過度依賴他人的“巨嬰家長”的諷刺,也表達了對教師承受壓力的同情。
從一個小小的蚊子包引發一連串的追問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其中的荒謬與小題大做。
為此,南方日報發文稱,“多一點耐心,尊重孩子的節奏,給到一個家長最該給的東西:愛、欣賞、接納、支援,那便是他兒時所能獲得的最大養分!”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課題。
阿德勒認為: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只要能夠進行課題分離,人際關係就會發生巨大改變。
有很多家長是“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
其實,對於孩子的學習,父母的角色更像是一個課題的設定者。
父母的課題是創造一個有利於孩子學習的環境,而孩子的課題則是專注於學習本身。
當父母與孩子各自專注於自己的課題,這樣的分工合作無疑是最理想的。
然而,當父母過度介入孩子的學習,提出各種要求與指點(這也是許多家長常見的做法),這便是對孩子課題的干涉。
這樣的干涉往往讓孩子感到不自在,產生壓力和逆反心理,反而阻礙了他的學習程序。
當孩子對學習缺乏熱情,逃避完成家庭作業時,最終需由孩子自己承擔這一後果。
學習,無疑是孩子的人生課題,而非父母的任務。
父母的職責在於將這些道理清晰傳達給孩子,確保他理解後,鼓勵他勇敢地面對挑戰,而非選擇逃避。
培養孩子的自主選擇能力至關重要。
若父母過度干涉孩子的課題,可能導致孩子一無所獲,甚至失去面對自己人生課題的勇氣。
從心理學角度看,改變的關鍵在於自己,孩子亦是如此。
因此,你的核心任務是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過度使用外力強迫孩子學習,往往適得其反。
因為你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馬喝水。
阿德勒說過:“沒有學會直面困難的孩子,最終會想要逃避一切問題。”
干涉孩子的婚姻與人生也是在干涉他的課題
演員朱雨辰媽媽在節目中說:“我兒子的每個戀情,每個女友我都知道,我也都要干預。”
42歲的朱雨辰目前仍然是單身狀態,他的母親曾對霍思燕頗有好感,有意讓她成為自家的兒媳。
然而,霍思燕得知朱雨辰是媽寶男後,果斷地表示了拒絕,她直言:“對不起,我並不想找一個兒子來照顧。”
朱雨辰的三段感情歷程,都因母親的介入而未能修成正果。
父母插手兒女的婚姻,往往容易引發兩代人之間的矛盾。
誠然,父母的關心是出於對孩子的愛,這種情感本身並無過錯。
然而,過度的關心與干涉,有時卻會轉化為一種沉重的負擔,讓兒女感到壓力與束縛。
心理學中有一個術語叫做“投射效應”,它描述的是個體將自己的喜好、想法和情緒像投影儀一樣投射到他人身上,進而以自己的標準來評判他人,這是一種以己度人的心理現象。
顯然,朱媽媽就是想給自己找個當媽的兒媳婦來照顧自己的兒子。
紀伯倫曾在他的《你的兒女》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把孩子的課題還給他自己,讓他擁有自己生命的渴望,所有的困擾便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