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舟舟的世界》在臺灣國際紀錄片節首次上映,看過這部紀錄片的觀眾幾乎都對患有唐氏綜合徵主人公胡一舟的音樂天賦感到好奇。
自那以後,舟舟在殘聯參加了春晚,在中央芭蕾舞劇院參與了表演,一時間,這位“天才指揮家”在全國走紅。
可是在近年來,每當舟舟的訊息出現在網路時,就會有人說“天才指揮家”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原因是有人爆出當時演出現場所有人都在配合舟舟演戲。
那麼,舟舟的“天才”到底是不是騙局?如今20多年過去,為什麼很少見到舟舟的身影了呢?
舟舟出生
1978年4月1日,這一天是愚人節,當許多人都在互相開玩笑捉弄時,上天也向胡厚培開了個玩笑。
當天,醫院傳來一聲啼哭,舟舟出生了,胡厚培得了一個男娃娃,但不幸的是,舟舟被查出患有唐氏綜合徵,這種綜合徵會使樣貌改變,智力低下,甚至運動能力缺失。
舟舟的出生,讓身為父親的胡厚培不知是該喜還是悲,年四十得子,已算得上老來得子,可偏偏舟舟又是愚型兒。
“現在就要為他以後的生活做打算了,因為舟舟可能一輩子的智力都不會有提升,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
醫生的話如同一道閃電,劈在了胡厚培本就不堅固的心房上。胡厚培是在歌舞劇團工作,每月的工資微薄,僅夠一家人吃喝,舟舟出生後可謂是給這個家庭又增添了一份苦難。
在歌舞劇團中,胡厚培很少提及自己的兒子,每當大家在聊孩子時,胡厚培的面子和自尊心都會驅使他遠遠地躲在一邊。慢慢的身邊的同事經常在背後七嘴八舌的說著什麼,這些細細碎碎的話語,無時無刻都在打擊著胡厚培的內心。
大家雖然經常議論可實際上還是同情胡厚培的,知道胡厚培家裡條件不好,便將一些能賺外快的活讓給胡厚培,劇團裡的一些好事也想著胡厚培,但往往就是這樣的憐憫之心最令人不適。
雖然舟舟智力低下,但每當胡厚培回到家時,舟舟都會跑過來抱住父親,雖舟舟智力低下有時十分調皮,但胡厚培覺得,畢竟是一個大活人再怎麼說也是自己兒子。
“他就算傻一輩子,也是我兒子。”
這是胡厚培多年來第一次想開,也算是在內心深處,放過了自己。
不過,胡厚培算了一下,自己已經是四十多歲,多年後舟舟成年長大,自己已經老了,百年以後沒有辦法照顧舟舟了怎麼辦?他自己又該如何照顧自己?
胡厚培與妻子一合計,便打算再生一個孩子,當時處在計劃生育時期,胡厚培費了很大的勁才申報成功允許生二胎。
1981年,胡厚培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了,這一胎是女兒,胡厚培很是欣喜,在胡厚培的心中,第二個孩子是男是女,日後都要替自己照顧舟舟一輩子。
這顯然對第二個孩子是不公平的,可胡厚培卻說:“這是沒辦法的辦法。”
逐漸的,兩個孩子慢慢長大,在從小的生活中,胡厚培的女兒就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對待。吃飯時,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會先緊著舟舟吃,而女兒想吃時胡厚培總是說哥哥生病了,作為妹妹要讓著哥哥。
每當女兒抱怨這種不公平的對待時,父母都會對妹妹說:“不僅現在要讓著哥哥,以後長大了也要一直照顧哥哥。這是你的責任。”但是,舟舟對於父母的這些“良苦用心”,根本全然不知。
初識音樂
8歲時,舟舟的智力就如醫生所說,只有三四歲孩子一般。在生活方面舟舟根本就無法自理,穿衣不會穿,認字不會認,連家門都認不得,只知道吃飯和認識父母。
胡厚培想,是不是和同歲孩子一起玩一玩,智力就能有提升?
後來,胡厚培也不再在乎別人的眼光,開始將舟舟帶到了室外和其他小夥伴玩,可是小夥伴們根本就不願和舟舟一起玩,還組團一起欺負舟舟。
但這並沒有打擊胡厚培,白天送妹妹去上學後,胡厚培便將舟舟帶在身邊。這次,胡厚培再也不帶起所謂的面子。
排練室中,胡厚培在排練,舟舟就到處玩耍,經常到樂團之間來回跑。但沒多久,胡厚培就發現了舟舟的“非人之處”。
“老胡,來看看你兒子,今天奪走我的指揮棒三回了。”
胡厚培走到舟舟的身邊,命令舟舟把指揮棒交出來,但舟舟還是緊緊地握著,生怕誰搶走了。
一旁排練的阿姨看出了舟舟的想法:“舟舟,你喜歡這個是不?”
舟舟點了點頭,將指揮棒抱在懷裡。
“那你想向那個叔叔一樣,當個指揮家不?”
“嗯,想。”舟舟點了點頭,笑著說。
一旁的人見此情景隨口問了一句:“那有沒有你喜歡的音樂啊?”
“門,門。”舟舟指著樂譜說。
這讓在場的人有些捉摸不透,以為舟舟是在胡言亂語,就連胡厚培也不明白舟舟在說什麼。
突然,同事的孩子突然說:“是不是《卡門》?”
舟舟點了點了點頭,舉著指揮棒開始轉圈。後來,胡厚培給舟舟做了一根指揮棒,讓舟舟跟著指揮家一起指揮,但不能搗亂。那一個下午,舟舟異常的乖巧,每當《卡門》響起時舟舟便拿著指揮棒開始有樣學樣的對樂團進行指揮。
音樂一停,樂團的眾人便開始給舟舟鼓掌,說舟舟指揮的很好。
“舟舟,以後我們就看你的指揮了。”
一聲一聲的玩笑,在舟舟心中卻是一句一句的肯定。後來的每天,舟舟都會跟著樂團在一旁指揮,大家也都逐漸的習慣了。
不過,舟舟好像已經沉浸在“指揮家”的這個名字中了,去哪裡都要隨身帶著指揮棒,只要聽到音樂,馬上就會舉起指揮棒開始指揮,直到音樂停止為之。
舟舟的母親張惠琴當然也知道,樂團之所以能讓舟舟跟著一起排練,是可憐自己,順便哄舟舟玩,實際上樂團的節奏還是要跟著真正的指揮家走。
但是胡厚培卻認為,雖然大家都在哄舟舟玩,但看得出來舟舟確實喜歡音樂,不說讓舟舟成為大音樂家了,萬一音樂能治療舟舟的病情呢?這也是件好事。
“天才指揮家”
後來的日子裡,胡厚培依舊每天帶著舟舟到樂團中“排練”,舟舟的母親張惠琴一天打幾份工,就是為了攢些錢給舟舟治病。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著,十分平靜。
1997年的一天,武漢胡厚培所在的樂團迎來一位重要的客人——張以慶。張以慶是湖南電視臺的編導,出手的作品也都很優秀,能讓張以慶來到樂團拍攝,是難得的。
在拍攝時,大家都在臺上正常演奏,想要拍出一個完美的片段,可臺下一側的舟舟引起了張以慶的注意。張以慶經過打聽才知,舟舟這麼多年來經常跟著父親到樂團“排練”,一聽到音樂就會情不自禁的當起“指揮家”。
舟舟的故事,給了張以慶拍攝靈感,張以慶當即決定,可以為舟舟拍一部紀錄片。
1998年,《舟舟的世界》上映,在當時,舟舟的故事讓更多人瞭解到了唐氏綜合徵,也告訴人們“一切生命都具有尊嚴”。紀錄片中大多是記錄舟舟的日常生活,一部分拍攝的是舟舟認真作出“指揮”樂隊的片段。
大家從來沒見過一個唐氏患者居然能指揮一個樂團,很是新奇,給舟舟貼上了“天才指揮家”的標籤,各大報紙也開始逐漸登報舟舟的相關資訊。
一時間,舟舟以“天才指揮家”的身份火遍全國,各大媒體紛紛向對舟舟進行採訪,就連許多國外明星都想要求見舟舟一面。各式各樣的樂團花大價錢請舟舟前去“指揮”演奏,只要舟舟站在舞臺揮動指揮棒,便可迎來一陣掌聲。
那麼,舟舟真的“指揮家”嗎?其實所有人包括胡厚培都知道,樂隊演奏是看譜子的,根本沒有人看舟舟,舟舟的指揮,其實也是在胡亂的晃動指揮棒,之所以有掌聲,或許觀眾只是新奇罷了。
所以,舟舟出名以後,更對人對其的介紹是病情,是家庭困難,而不是“指揮家”的成績。後來,舟舟的熱度下降後一些人又將舟舟的家事講出來,以感動觀眾,經常一場要提到“舟舟母親因過度勞累患癌去世”這樣的話數十次。
熱度消散,胡厚培想開了
2006年,舟舟的母親張惠琴因癌症去世,其實張惠琴很早之前就患上了癌症,當時醫生說張惠琴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可是張惠琴就是憑藉著對舟舟的愛,一直支撐著自己的身體。由於過度勞累加上病情的嚴重,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
在那時,舟舟便沒有了熱度,不要說受邀參與大型活動了,就連小劇場都沒有人請舟舟演出了,因為觀眾看“乏”了,畢竟當初也只是新奇。
這樣一來,舟舟一家便沒了收入,生活又變得窮困潦倒。許多人認為,舟舟前幾年到處演出,甚至接受高額演出費,應該此生不愁溫飽問題,但其實,舟舟賺下的錢,全都給母親張惠琴治病用了。
胡厚培再次為舟舟的未來擔心,因為此時自己已經是高齡老人了,只有一套房子和6000元的退休金,根本沒有能力繼續養育舟舟。
此時胡厚培便想起了當年生下為了以後照顧舟舟的女兒。胡厚培將自己的房子過戶給了女兒,還將退休金的一大部分交給了女兒,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後能夠擔起照顧舟舟的責任。
女兒從小被灌輸的思想就是為了照顧哥哥而生,對於父親的請求就算是再反感,也要答應,因為如果父親走了,舟舟真的就沒有人照顧了。
2016年,將近40歲的舟舟患上了肺癌,胡厚培慌了,為舟舟拒絕了一切採訪要求,拒絕了一切演出,哪怕家中很需要收入。
胡厚培開始細心照顧舟舟,經常帶著舟舟到公園呼吸新鮮空氣,給舟舟做營養膳食,慢慢的舟舟的肺癌居然有了好轉,這讓胡厚培心中的石頭徹底放下了。
後來雖然胡厚培女兒答應照顧舟舟,但舟舟並不喜歡這個嚴厲的妹妹,為了舟舟的以後考慮,胡厚培便將舟舟送進了殘疾人藝術團,在藝術團中,偶爾會有一些演出,這樣舟舟自己也有了收入,舟舟的殘疾人夥伴們也會對舟舟儘可能的幫助。
有記者曾到藝術團中看望過舟舟,發現舟舟在這裡十分開心,因為舟舟在藝術團中,依舊可以在音樂中做“指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