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2》,終於要來了!
還是熟悉的味道,還是當年的陣容,也加入了不少新鮮血液。
我去,這不徐志勝嗎?!
時代變化也太快了,不光藝人能當演員,網紅能當演員。
脫口秀演員,也能當演員了。
那麼真正的科班演員們,都去哪兒了?
*中戲表演系2020級元旦合照
“科班出身”的含金量,真的變低了嗎?不再重要了嗎?
所謂“科班出身”,是指意思是受過正規教育或訓練。
放在演藝界,那就是系統學習過理論知識、接受過表演訓練。
而內卷嚴重的內地,“科班出身”的限制就更嚴格。
必須畢業於“北影”、“中戲”和“上戲”這類全國知名高校。
空口無憑,咱們用資料說話。
根據北京電影學院統計,2008~2018年的十年間,獲得金雞獎、金像獎和金馬獎最佳男(女)主的演員有131名。
其中有69位是科班出身,超過一半。
他們多是中戲、北影、上戲表演系的畢業生。
既有陳寶國、張嘉譯這些老戲骨,也有“四旦雙冰”中的章子怡和李冰冰。
胡歌和周冬雨等新生代演員,也都是科班出身。
剩下的演員中,即便不是科班,也有不少算“準科班”。
比如李雪健、張國立、劉濤、張譯,都在文工團或者話劇團工作過,一邊工作一邊學。
劉德華、劉青雲、劉嘉玲,則出身TVB開辦的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雖然培訓時間短,多少有點港人特有的急功近利。
但學到的乾貨,可一點都不比內地高校差。
可見科班出身的演員,平均的綜合實力要比非科班強上一些。
但是科班出身,並不能保證演藝道路暢通無阻。
幾大院校的表演系,每年都有海量畢業生。
可真正嶄露頭角的,又有多少呢?
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科班出身,不代表他就擁有平均線以上的演技。
同一個班級,正數第一和倒數第一,差距還是挺大的。
陳坤和黃曉明是同班同學,演技方面的差距就肉眼可見。
科班出身,只是給了演員一個相對堅實的基礎。
業務短板少,工作狀態穩定。
科班演員可以不挑題材和劇種,無論扮演什麼角色,都能保證發揮平均線上下的演技。
所以很多非科班出身的演員,出道作、甚至成名作都是偶像劇。
*2018版《流星花園》
偶像劇沒那麼多景別,對演技的要求也不高。
來回正反打的特寫鏡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在相貌上的優勢,掩蓋演技方面的不足。
科班出身和名校畢業,逐漸成了給專業素養“兜底”的東西。
你是科班出身,演技好是理所應當。
要是演技拉胯了,還會背上“XX之恥”的罵名,讓母校蒙羞。
比如某位演技和臺詞幾十年如一日,沒有絲毫進步的85花,就被稱作“北影之恥”。
我可沒指名道姓,各位粉絲別對號入座。
科班出身,反倒成了一種拖累。
況且現如今,無論是資本還是觀眾,都越來越忽視科班出身帶來的穩定性。
一方面,明星出道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
跨行早已稀鬆平常,表演這一行更是如此。
有經過專業培訓,快速投入市場的“練習生”。
他們擁有優秀的外形、出色的歌舞能力、能夠快速積累大量粉絲。
千禧頂流謝霆鋒,在訪談節目《從何而來》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娛樂圈浮躁的現狀。
“別人的練習生,可以訓練好幾年。”
“而我們剛練了八九個月,就覺得要出來賺錢了。”
資本的目標就是賺錢,自然傾向於選擇有粉絲基礎的藝人,參演掙快錢的偶像劇。
以確保這次投資,至少能保底。
等流量們積累了足夠的偶像劇,總會漸漸接觸正劇,實現徹底轉型。
除了練習生和流量藝人之外,還有不少網紅轉型當演員的。
就比如辣目洋子李嘉琦。
她在短短7年間,實現了從影片段子手到知名演員的轉型。
參演的影視劇,已經超過了56部。
還有愛情保安、被全網群嘲的劉宇寧。
畢業於丹東烹飪二技校的他,非但不是科班出身,甚至不是正規本科畢業。
在我印象中,2015年左右他還是摩登兄弟的主唱,直播唱歌。
在古偶劇裡看到他的臉,才警覺劉宇寧已經頂著罵聲轉型了。
《警察榮譽》爆紅的白鹿,其實也不算科班出身。
畢業院校是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在陸虎單曲《留言》MV裡擔任女主角,這才向影視圈發展。
別說是網紅,現在單口喜劇演員,都能演網劇了。
《七時吉祥》裡把命冊當小說寫的李天王,還有隔壁轉命星君。
正是在《脫口秀大會》爆紅的楊蒙恩和楊笠。
從“誰都能說5分鐘脫口秀”,變成了“誰都能演網劇”。
反觀科班出身的演員們,生存環境從未像今天這麼惡劣,生存空間被嚴重壓縮。
學習和訓練帶來的演技“無用”,卻帶走了寶貴的時間。
科班演員畢業後,年齡最小的也該22歲了。
*朱一龍26歲才正式出演電視劇
他們沒有粉絲基礎,剛剛入圈機會也很少。
運氣再好,也要在好幾年後才能混出頭。
就比如田曦薇,她是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標準科班生。
2018年大學畢業後才出道,直到去年才靠《卿卿日常》紅起來。
如果她沒簽經紀公司,這個女主的位置未必能落到她頭上。
而比田曦薇小兩歲,今年才24歲的趙露思,卻早已成為95花頂流。
她非科班出身,而是從中國臺灣的明道大學畢業。
這是一所私立院校,算是國內的三本水平,而且今年就宣佈停止辦學了。
後來又作為交換生,去美國鍍金。
再加上現在科班的門檻越來越低,相應的含金量也越來越低了。
有些流量藝人,先上車再補票,先出名再走特殊渠道入學。
結果學沒上幾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劇組裡,最後還能拿到文憑。
這樣的科班,還能算科班嗎?
這樣出來的科班生,還不如在劇組成長起來的實戰派吧?
那麼科班是不是不重要了?
不,很重要。
它是演員演技的兜底,是入圈的敲門磚。
*隔壁韓國,idol很難走進忠武路
但更重要的是“學習”,無論是科班教育,還是額外的培訓,亦或劇組錘鍊。
很少有人會拿出人口普查的勁頭,去翻看藝人那比我的命還長的百科詞條,來確認他到底是不是科班出身。
我們觀眾更在乎的,是實打實的演技。
科班只是給了演員一個較高的起點,演技好不好,還得看個人的天賦和努力。
天賦總有用完的一天,演藝之路越往後走就越艱難,考驗的是“經驗”。
每當提及天賦型演員,我們總會想到王寶強。
他草根出身,只有小學學歷。
幸運地被導演選中,飾演《天下無賊》裡天真淳樸的傻根兒;
在《hello,樹先生!》裡,他也發揮了渾然天成的演技。
不像是演的,懷疑他真是樹先生。
但是成名之後,他並沒有繼續靠天賦吃飯。
而是不斷學習,如今執導的電影《八角籠中》,口碑和票房雙豐收。
流量和網紅這些非科班,應該比科班演員更卷。
因為紅是一時的,而過氣是瞬間完成的。
比如演員趙晴,就是古風漢服圈裡聞名的網紅“全麥小核桃”。
她以清麗的造型被於正看中,在最近熱播的《為有暗香來》中,飾演女二號。
可演技實在僵硬,愣是把女二演成了惡毒女配。
他們並不具備相應的實力,只是恰巧得到了這麼一個機會。
入了這行還不努力提升演技,到最後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現在藝人都在卷顏值,卷誰的臉更小,身形更瘦。
其實演員應該卷的,始終都是演技,是“聲臺形表”的基本功。
要是人人都本著“比比誰更爛”的心態,舔著臉當演員。
那處於“完”和“沒完”疊加態的內娛,就真的徹底完蛋了。
要是你贊同我的看法,該點什麼不用我再提醒了吧?
今天就說到這裡,咱們明天見!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