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huang
編輯|t
引言
民國時期,銀元是市場上的主要流通貨幣,但是不瞭解的人只以為市場上只有“袁大頭”這一種銀元,其實不然,民國時期許多型別的銀元都被髮行出來,且在市場有一定的價值。
那麼這些銀元都有什麼樣式的呢?一塊大洋究竟能有現在的多少錢呢?
一、大洋的樣式
對於許多人來說,提起大洋想到的是印著袁世凱的銀幣,但是早在袁世凱發行印有自己頭像之前,晚清的清政府就已經推行銀幣了,而且不光清政府,還有各個軍閥及國外也發行銀元。以廣東為例,當時在市面上流通的銀元就有數十種。
比如英國在香港發行的銀元,印著的是不列顛女神,所以該銀元又有著“杖洋”、“港洋”、“站人洋”等稱號,後來其他列強也在自己的殖民地中發行銀元,如西班牙、墨西哥,他們的大洋叫做“鷹元”,還有張之洞鑄造的“龍洋”,上面印著一直蟠龍。
民國成立後,銀元種類更是多種多樣,先是印著孫中山的“孫大頭”,後來是袁世凱發行的 “袁大頭”還有四川軍政府鑄造的“大漢銀元”,為了便於記住,人們又叫它“川洋”……
所以,市面上的銀元種類繁多,但是儘管他們的面額都是一元,但其重量、成分卻不一樣,自然他們的購買力也不盡相同,為此還專門發展出了一套專門用來轉換各個銀元的價值系統。
比如廣東就引用了“毫”這一單位,當初清政府就要求,1枚龍洋可以兌換2枚五毫或是5枚雙毫,以此類推可以兌換20枚半毫,只不過具體的兌換還要看銀元中的含銀量。
不管怎麼說,大部分銀元的推行都是為了斂財,後來時局變換,銀元的購買力越來越低,這使得廣東市面上毫洋的數量越來越多,成為了重要的流通貨幣。
二、大洋的發展歷史
其實早在16世紀,銀元就已經流入中國,不過那時的銀元僅是達官貴族的收藏品,並沒有放在市面上進行流通,後來到了鴉片戰爭,清政府的戰敗使得國外的銀元真正地開始在國內流通。
那時的墨西哥銀元逐漸成為了市場內主要流通的銀元,上海一度被這個銀元所壟斷,後來是墨西哥轉而採用金本位制,墨西哥銀元才逐漸減少。
後來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清政府也選擇發行銀元,在宣統、光緒年間都分別釋出了銀元,統稱為“龍洋”,不過清政府所發行的銀元無論是成色還是重量都不符合要求,所以在民間並不受歡迎。
不過清政府為了貨幣改革,也曾積極討論,甚至設計了幾版精美的銀元,可惜並沒有得到推行。後來隨著清政府的消亡,清政府所推行的銀元並沒有來得及大規模發行,只有一部分流入了市場。
清政府滅亡後,除去那些地方軍閥發行的銀元,中央政府也只有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發行過兩版銀元,自然就是“袁大頭”和“孫大頭”。
不過國內的貨幣體系一直處於較為混亂的情況,連年的戰亂,貨幣的濫發,都導致銀元的購買了逐年下降,到最後失去其應有的價值,等到新中國成立後,這些銀元也失去了其貨幣價值。
但是這也讓人好奇,這一塊大洋的購買力究竟是多少,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三、一枚大洋的購買力
考慮到當初與現在的物價不同,且民國時期的物件也是變化很大,銀元的價值更是一直降低,所以並不能準確地估出一塊銀元的準確價值。
以最著名的“袁大頭”為例,該銀元發行時間、流通時間都很長,因此其價值也是處於變化當中,所以就以當時的物價作為參考。
人們最關心的莫過於衣食住行,如果都滿足了,就會轉而關注起了娛樂活動,那麼就從當時的衣食住行與娛樂活動下手。
以民國時期人們最常買的大米、肉是之類的入手,在民國前十年中,以最為繁華的上海為例,一塊大洋可以購買30斤上等大米,豬肉能買8到10斤,棉布可以買19尺子,可見銀元的購買力不容小覷。後來到了20年代,每石大米的卻需要10銀元,可見銀元貶值的厲害。
在說住的問題,在1920年的時候北京的租房價格月租大約在2元左右,貧窮者選擇偏遠、條件差的,月租會便宜許多,月租會降到1元一下,但是更有出手闊綽者會選擇以一月10元的價格租一套較為豪華的房子。
至於買房子,那所花費的價格就更多了,像魯迅為了在北京買一套四合院,也是十分困難的,據悉魯迅的四合院價格為3500塊大洋,考慮到魯迅當時的社會地位和稿費等,已經屬於高收入者,但是為了購買一套房子,還是選擇貸款了500大洋,這才湊足了購房錢。
那麼出行問題呢?以火車出行為例,從南京到上海,火車票分三等,價格分別是2.5元、5元、10元,以此不等,可以說出行的價格昂貴,相當於普通人家好幾個月的飯錢了。
還有娛樂問題,民國時期電影行業得到了發展,許多人也選擇趕時髦看電影,那麼電影票是多少呢?如果選擇一家普通的電影院,花費僅有2角,但是如去高檔的電影院,那價格就昂貴了,分別從4角到6角再到一元,這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就有點奢侈了。
那麼當時人們的工資又能有多少呢?以工人為例,大城市如上海,那裡的一家麵粉廠的工人每天能有三角六分到四角,像是重工業的工廠,如唐山開灤礦務局,他們的二等氣電機匠最多隻能拿1元,頭等氣電機匠工資倒是不低,能拿個一元至一元八角五分左右。
這時工人,那麼當時的文人呢?像是職位比較高的如報館總理一個月能拿300元左右,編輯能拿個150元,對比工人可以說工資很高了。
透過這些林林總總的進行總結,不難發現在銀元沒有貶值厲害的時候,一塊銀元至少是能有幾百塊錢的價值了。
參考文獻:
錢嶼.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銀元始鑄紀[J]. 中國錢幣,2002(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