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藝謀宣佈退休的那一刻,中國電影界是否真會響起“國帥下馬,群龍無首”的慨嘆?
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張藝謀可謂是一人掌握了無數資源與關注度。他那張藝謀字牌,似乎成為了這個行業的標杆與保證。
然而浪潮是難以阻擋的,當張藝謀漸漸老去之時,中國電影界已經湧現出無數新銳勢力。他們當中,又會有誰成為下一代的標杆?誰能夠撐起中國電影這面大旗?
當我們再喚一聲“陳導”或“馮導”的時候,會不會只得到歷史的迴響? 那些似乎永遠也不會被時光淡忘的名字,也在歲月洗禮下褪色。他們曾經引領了無數電影人的風騷,現在卻也只能在記憶裡懷念往昔。
多少人經歷過光環漸失的滋味,這也許就是這個圈子的定律。當輝煌的曙光來臨時,沒人會在意失敗;當光環褪去之後,更多的是失落。但是我們知道,電影和導演就像鳳凰涅槃一般,他們死而復生的能量遠超過大多數行業。
那麼新生代導演們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新鮮感?他們手中的第一道曙光,又會為中國電影史揭開怎樣的新篇章?讓我們一起來見證......
第五代導演曾經風光無限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批電影學院的畢業生問鼎影壇,他們被後人稱為第五代導演。這些導演為中國電影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就是張藝謀和陳凱歌。
說起張藝謀,人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他那獨特的視覺風格。張藝謀電影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畫面非常美。他善於利用色彩、佈景、燈光等元素,營造出彷彿活了過來的畫一樣的美輪美奐畫面,被譽為“畫意導演”。
那些壯觀的場面,恢弘的構圖,至今依然讓人目不暇接、讚歎不已。比如《英雄》裡千軍萬馬的戰爭場面,《滿江紅》裡李市長彈劾秦檜的朝堂大戲,無不令人神往。張藝謀每一部電影,都在視覺上帶給我們極大的震撼和享受。
與張藝謀不同,陳凱歌的電影更注重內心世界的刻畫。他擅長透過人物內心的微妙情感變化,講述一個個扣人心絃的故事。最有名的當屬《霸王別姬》,那段程蝶衣和王寶強在臺上對戲的經典片段,至今令無數觀眾牽腸掛肚、難以忘懷。
陳凱歌早年並未直接進入電影行業,而是當過中學語文教師。這為他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基礎,他的許多電影都展現出高超的文學功底。陳凱歌電影的臺詞往往意蘊深遠,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
與張藝謀、陳凱歌高大全的藝術風格不同,馮小剛更擅長娛樂商業片。他出身寒門,自小生活窘迫。少年時他流離失所,被迫離開學校。這些艱辛的經歷讓他對底層人物的命運有著特殊的同情和理解。
長大後的馮小剛,憑藉與生俱來的橡皮糖般的韌性,在藝術道路上摸爬滾打、不斷掙扎。終於,他憑藉第一部商業電影《像霧像雨又像風》一舉成功。從此開始了他在娛樂商業片上的不斷嘗試和突破。
《非誠勿擾》將中國的婚戀變成了真人秀表演,《天下無賊》用黑色幽默嘲諷人性的陰暗面,而《甲方乙方》則反映了普通人在城市生存的各種困惑。這些電影打破了傲慢與偏見,讓觀眾看到了最真實的自己。
馮小剛用他的電影,將中國人的喜怒哀樂娓娓道來。他用自己的經歷講述他人的故事,用平凡人的視角看這個世界。這也成就了他商業片領域的成功與卓越。
張藝謀、陳凱歌和馮小剛三人,各具特色,攜手並進。他們當年的輝煌,至今仍然在中國電影史上熠熠生輝,永遠定格在那個光景裡。
老一輩導演日漸被邊緣化
歷史輪迴,時過境遷,當年風頭無兩的第五代導演們,如今也漸漸老去,有的還在堅持,有的則日漸黯淡。人氣導演張藝謀已經年過古稀,他還在繼續為電影事業默默耕耘;陳凱歌和馮小剛則面臨著不同層面的滑鐵盧,他們曾經如日中天的光環正在褪色。
張藝謀作為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至今還在堅守電影創作的第一線。現年74歲的他,依然精力充沛、心無旁騖。他的新片《第二十條》已經在2月10日春節檔隆重上映,一時間因“國師上陣”再度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在華語電影圈,能有張藝謀這樣高產而又極具盛名的老人家實屬罕見。他至今已執導超過30部電影,涉獵題材廣泛,是當之無愧的電影“千面天王”。其藝術成就和影響力足以載入中國電影史,與西方電影大師們比肩而立。
隨著新片的到來,張藝謀證明了自己的時代價值沒有被歲月淘洗。他依然具有召集各路明星的號召力——電影《第二十條》彙集了範偉、趙麗穎等眾多一線演員。其堅守本心的創作精神,也讓人對中國電影前景充滿希望。
相比之下,陳凱歌的遭遇就沒那麼樂觀。這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大師,近年來明顯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他的最後一部電影《志願軍戰隊》,作為一部質量過硬的佳作,卻在商業上遭遇滑鐵盧。8.6億的票房數字遠遠不及張藝謀的新作,讓人不得不擔心陳凱歌在市場的受冷落。
其實,陳凱歌也曾風光無限。以《霸王別姬》為代表的電影作品,無不展現了他卓越的藝術功力。只是大環境的變遷似乎不再眷顧這位老藝術家,讓他在商業化的市場裡失去了立足之地。
陳凱歌是否還能重擎巨旗,再創佳作?電影界和觀眾們都在拭目以待。
而面臨的困境最大的,恐怕非馮小剛莫屬。這位“賀歲片之父”如今已然人氣全失、滑向邊緣。
從《非誠勿擾》到《天下無賊》,馮小剛曾風光一時,商業片市場被他牢牢佔據。但近年他停止了電影創作,除了年紀與身體狀況備受關注,在公眾面前的曝光率也驟降。更有從業人士透露,他現今在圈內地位已大不如前,淪為卑微求助的角色。
如此慘淡的境遇,與當年呼風喚雨的盛世輝煌形成了鮮明對比。馮小剛走下神壇的速度之快,令人唏噓嘆息。他身上似乎預示了娛樂圈的無常與冷酷——明日黃花一現,便可能落得與塵埃同在。
人氣是如此無常,逝去的永不復返。這些老一輩的電影人,他們的故事似乎在提醒人們,永遠不要因為一時成功而沾沾自喜。因為沒人能夠逃脫時間的洗禮。新人不斷湧現,曾經的輝煌終會被新銳所掩蓋。這就是這個圈子的定律。
新生代導演備受矚目
當老一輩電影人的光環漸漸褪色之時,一批新銳的年輕導演崛起了。他們大多出生在八九十年代,與網際網路同步成長,更擅長運用新媒體和商業手段來吸引年輕觀眾。這些新生代導演備受矚目,成為影視圈的新寵兒。
其中最耀眼的新星,非辛爽莫屬。這位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的導演,先後憑藉《隱秘的角落》和《漫長的告別》兩部作品一舉成名。僅僅兩部電影的導演履歷,就足以讓他在圈內享有“天之驕子”的美譽。
辛爽的電影有極高的藝術性,又兼具強大的商業價值。這在影視圈並不多見。他那獨特蘊藉文學氣息的風格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讓人聯想起年輕時的陳凱歌。有評論甚至認為,辛爽就是傳承陳凱歌衣缽的新生代藝術導演。
如果說辛爽是藝術派新銳,那麼吳京則代表了商業新銳力量。這位演員出身的導演完成了從戲路轉型,憑藉戰狼系列電影成功轉型為商業大片導演。
吳京天生的喜劇細胞和商業嗅覺,讓他得心應手地掌控大片的製作。精湛的動作設計與火爆的場面,也成就了他在商業型別片的成功。如今已經沒有人會再質疑吳京導演的地位,《戰狼》的票房成績和社會影響力讓他成為新生代最亮眼的代表之一。
除了辛爽和吳京之外,徐崢、甯浩等演員出身的導演也開始嶄露頭角。徐崢憑藉搞笑風格紅透半邊天,而今他已經成功轉型,以監製和導演的身份參與了多部賣座電影的製作。其擅長運用娛樂和商業價值的手段吸引大眾眼球。
甯浩則透過《我不是藥神》等作品煥發了個人的導演才能,展現出平實內斂而不失獨特視角的風格。《瘋狂的外星人》、《西遊伏妖篇》等作品的成功,也讓人對這個90後導演寄予厚望。
除了老生常談的幾個名字,還有許許多多潛力值得期待的新銳們。他們中或許隱藏著未來的巨匠,等待著那一刻綻放光彩。
這些新銳們最大的優勢,是他們思維活躍,敏銳地捕捉時代脈搏;擅長運用新媒體和年輕人的審美來創作。但相對而言,他們在電影藝術方面則欠缺積澱,作品的深度和內涵還有待提高。
不過,新銳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強敵。電影是需要代際傳承和融合的。只有老中青不同代人密切合作、取長補短,中國電影才能煥發出更耀眼的光彩。這需要整個環境的共同推動。
老一輩導演也可能再度爆紅
曾幾何時,王家衛也是影壇的一顆耀眼新星。多年之後,這位老藝術家帶著他那獨特的文藝氣質,再次透過電視劇《繁花》轟動影視圈,讓人們驚歎他的永恆魅力。
《繁花》的爆火似乎在告訴人們,在這個影視大行其道、流量至上的時代,仍有這樣一群人,堅守著純粹的電影美學追求。王家衛用他的作品證明了,真正優秀的內容和視覺體驗,永遠不會被淘汰。
一名傑出的導演,就如同一位藝術總監。他有能力發掘演員的潛力,從而將影視作品推向成功。 我們都記得,黃渤、趙又廷等當紅影帝影后都是王家衛一手捧紅的。在《繁花》裡,唐嫣和舒淇的精彩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
“繁花”似乎預示著,中國影視界整體實力正處在穩步增強的階段。這得益於環境的推動,也源於眾多影人的不懈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電影電視的明天會更加絢爛多彩。而當今那些風頭正勁、朝氣蓬勃的新銳們,也終將化作螢幕上的繁花,綻放生命的光與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