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臺春節聯歡晚會沒有主持人,豐富多元的節目該如何銜接串聯?那些需以口相傳的時代精神,又該透過怎樣的方式向觀眾實現觸達?今天(大年初一)19:30在北京衛視、北京文藝頻道播出的2024北京廣播電視臺春晚將為大家交出一份可作為範例的成績單。
據悉,為了更好地展示新時代首都發展變化,生動展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實施成果,感受首都市民熱火朝天的迎春氣息,2024北京臺春晚將一改傳統晚會主持人串聯的模式,以“龍行北京”系列短片(包含五支短片)作為整臺晚會的串聯線索。為什麼會選擇以短片代替傳統主持模式?短片又有哪些創新和亮點?
今年北京臺春晚用短片串聯。
平凡生活中的“我”都是主角
走入火熱生活展現實實在在的快樂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我們的春晚也曾走出攝影棚前往外景拍攝,但在而後的三十餘年之中,在演播室或搭建固定舞臺錄製,邀請幾位主持人用串詞銜接不同節目,仍是央視及各地方臺春晚的主流模式。
今年,北京臺春晚以“我的春天,看我的”為主題,意在讓每個平凡生活中的“我”都成為春晚主角,“我們希望透過社會各界的發聲,去表達他們對春天的理解,體現當下社會的心態、人們的狀態。那在這樣的概念下,我們認為春晚表達不應都放在演播室裡完成了,而是要真正走入到火熱的生活當中。”北京臺春晚總導演秦崢表示。
由此,2024北京臺春晚不設串場主持人,而是以“龍行北京”系列外拍短片代替串聯起整臺晚會的創意應運而生。“龍行北京”集結了北京廣播電視臺二十多位主持人組成“尋龍小隊”,各小隊穿梭於北京的大街小巷,尋找首都最意想不到、獨具特色的五條龍。這組系列短片由五支短片組成:《龍吟千年》《龍馬精神》《龍行天下》《龍耀九天》《龍騰大運》,分別探訪了城市副中心“三廟一塔”和“三大文化建築”、德勝門傳統懶龍館、北京青龍橋火車站、門頭溝琉璃渠村文化產業園和中國考古博物館。
在秦崢看來,當春晚真正走入生活,所有的表達與發聲就不再是“喊口號”,而是讓觀眾實實在在透過春晚鏡頭,看到北京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與更新,看到老百姓們實實在在的幸福與快樂。
從“琉璃龍吻”首秀到“懶龍”
北京豐富的“龍”元素令大家意想不到
談及“龍行北京”的內容創意,2024北京臺春晚總撰稿王寅坦言,今年不少地方臺春晚都將“尋龍”作為重要的內容創作方向,因此他們需要思考如何在體現北京文化、北京精神的基礎上,還能做到別出心裁。
“我們沒有尋找那些大家司空見慣的‘龍’,或者提到北京的龍元素第一反應就能夠想到的,比如故宮的九龍壁等。我們更希望能夠尋找到北京最令人意想不到,且獨具北京文化特色的‘龍’。所以最終我們找到的這五條龍簡單概括有北京‘最長的龍’‘最快的龍’‘最老的龍’‘最年輕的龍’,甚至還有‘最好吃的龍’。”
“最好吃的龍”。
1、《龍吟千年》——中國考古博物館
2023年9月15日,中國考古博物館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中國考古博物館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貴古籍文獻為依託,打造了北京城市中軸線上的“歷史文化客廳”和展示中華文明的國家視窗。今年北京臺春晚尋找的第一條“龍”便是來自於此——中國考古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綠松石龍形器”。它出土於洛陽市偃師市二里頭遺址,被認為是夏朝文化極為重要的見證,也是夏朝出土文物中最為精美的文物之一,被外界稱為“超級國寶”。
王寅表示,夏綠松石龍形器的出土是整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也是中華民族與“龍”形象相結合的重要標誌。“我們請‘尋龍小隊’的主持人到博物館中去欣賞綠松石龍,並且用一個幻化夢境的方式,由主持人幻化成為舞者代表了‘龍’的形象,然後在舞蹈中我們不斷加入形形色色以‘龍’為元素的國寶文物,像大家熟知的‘紅山玉龍’等。證明了我們中華民族是以‘龍’作為精神圖騰的。”
2、《龍馬精神》——北京德勝門懶龍館
《龍馬精神》是五支短片中氣質最為特殊的一支。它的主角不是歷史文物,不是工業遺產,而是北京人最熟悉的一樣家常美食:懶龍。節目組找到了德勝門內大街的一間小飯店,這個小飯店的特色就是賣京味懶龍。
在王寅看來,雖然懶龍是北京最家常的麵食,但很多人或許並不知道其背後的民俗故事。據說,當年天上有一條專門負責降雨的龍,但他性子比較懶惰,經常忘記下雨的日期,惹得老百姓非常生氣。於是大家為了提醒它,就設計出這麼一道美食,用面捲上肉餡,做成龍的樣子,並且給它起名叫“懶龍”。每年驚蟄這一天,大家就會相約去吃懶龍,來提醒這條龍要按時下雨,降福人間。久而久之,驚蟄吃懶龍也就成為了老北京民俗。“它背後的寓意其實就是‘吃了懶龍不犯懶,擼起袖子加油幹’。所以我們也是選擇了這樣一個非常有煙火氣的角度,包括‘尋龍小隊’還拿著懶龍到什剎海分發給街上的老百姓,讓大家一起來品嚐,透過載歌載舞的形式,唱出了春節的熱鬧勁兒和煙火氣。”
3、《龍行天下》——青龍橋火車站
《龍行天下》選擇的點位是位於京張鐵路上的青龍橋火車站。京張鐵路是中國第一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設計,投入營運的鐵路。而青龍橋火車站則是京張鐵路上非常重要的站點之一。小學生語文課本中學到的詹天佑的故事,其中就講述了他在青龍橋火車站設計“人字形”鐵路所遇到的困難。
“我們把青龍橋火車站作為第一個拍攝點位,其實展現的是民族工業百年發展和中國科技的自立自強。而且京張鐵路與八達嶺長城相交,從空中看下去,長城和鐵路就像兩條巨龍。如果萬里長城可以意向為最長的那條龍,那京張鐵路,尤其是在京張鐵路下方執行著的京張高鐵,實際上就是‘最快的龍’——因為中國高鐵的時速領先世界。而這兩條龍的交匯點就在青龍橋火車站,所以它具有很獨特的意義。”王寅表示,另一方面,青龍橋火車站每年都會有一列“限定款”S2號線,被老百姓稱為“開往春天的第一趟列車”,“這條線路將穿越漫山遍野的花海,也呼應了北京臺春晚開往春天的重要寓意”。
青龍橋火車站。
4、《龍耀九天》——北京門頭溝琉璃渠村
在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有一片傳統村落,名為“琉璃渠村”。這個村區的前身是為元代的“琉璃局”,負責為皇家生產建造宮殿所需的琉璃製品。據史料記載,據元代開始,這個村落始終以琉璃為業。2008年,琉璃燒製技藝也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它的特殊性實際上跟北京整個建都史是一脈相承的。”王寅表示,像故宮、天壇、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國家博物館等所用的琉璃幾乎都是從這裡生產的。近年來在城市更新相關政策的推動下,門頭溝琉璃渠村也煥然一新,已經廢棄的老廠房得到全新改造。2023年琉璃渠村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首次對外亮相。園區最佳化10餘座保留建築,並恢復少量窯口燒製工藝展示,以適應現代生產生活需要。園區內有琉璃文化體驗館、西山古道文化驛站、琉璃博物館等,讓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有效利用,形成工業文化與現代文化交融的綜合性文化園區,吸引無數年輕人慕名打卡、觀光,瞭解並體驗非遺琉璃藝術。
探訪琉璃渠村。
“我們選擇這個地方拍攝也是想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千年窯火沒有熄滅,千年記憶依然傳承。”王寅透露,《龍耀九天》短片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彩蛋,就是“尋龍小隊”在文創園裡找到的這條“龍”,其實是故宮太和殿屋脊上的一個“大吻”,也叫做“龍吻”。這個“琉璃龍吻”高3.4米,重是4.3噸,由13塊琉璃構件拼接而成。2023年琉璃文創園的工匠們用原始工藝,原樣比例為太和殿燒製了這個龍吻。上一次透過這樣的技法去燒製龍吻還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間。今晚“琉璃龍吻”也將在北京臺春晚現場首次向公眾亮相。“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傳承寓意,我們也很幸運能夠將它的首次亮相安排在我們北京臺春晚的現場。”
5、《龍騰大運》—打卡城市副中心中
《龍騰大運》打卡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歷史文化遺址“三廟一塔”,即“文廟”“燃燈塔”“佑勝教寺”和“紫清宮”,以及“三大文化建築”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在這支短片中,節目組做了三首歌曲的拼接,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中國龍》,中間會加一段原創的說唱,最後一首歌是《一起向未來》。
“‘三廟一塔’是北京歷史文化的特色之一,‘三大文化建築’則是北京科技創新、文化發展的特色體現。同時這支短片裡我們也大量展現了老百姓載歌載舞的鏡頭,加入了北京城市發展變遷、新時代發展成就、城市日新月異的畫面展現。其實這支短片展現的就是‘人人為龍、山河為龍’的概念——副中心五河交匯,實際上每條河都像一條龍一樣;而每個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也都是‘龍的傳人’。”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佟娜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