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涯論壇的鼎盛時期,有一個熱帖是討論娛樂圈裡的面具(虛偽)人。高贊回答裡就有劉德華。
答者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實質的證據,只是覺得,他的人設太完美——勤奮、努力、樂觀、樂於助人、面面俱到、永不疲倦。
滴水不漏。
這世界上怎麼會有如此完美之人?
如今,天涯論壇已徹底消失於網際網路,而劉德華卻比20年前還紅,還完美。
誰去戳破這種完美偶像?
更大膽點,誰敢諷刺這種完美偶像?
沒有人比甯浩更合適。
這就是我之前期待《紅毯先生》的原因。
但看過之後,我的感受是:
喜歡,但意猶未盡。
甯浩精準,但力度不夠。
最大贏家,則是劉德華本人。
《紅毯先生》不僅拓展了他的演技寬度,文字角度在他一百多部電影作品裡也是絕無僅有的存在。
但電影確實不夠商業,諷刺很多,不夠爆笑,沒有“薑還是老的辣眼睛”這種俗梗。
再加上結局缺乏高潮設計,所以,票房很可能不太行。
我個人喜歡,會打75分。
為什麼喜歡?
因為這部電影再次彰顯了甯浩導演獨一份的精準。
他太明白這個故事最大的諷刺和荒誕在哪裡,他也毫不費力地捕捉到了它。
所以,他把這部拍成了劉德華的虛假傳記。
故事裡的劉偉弛“多年拿不到影帝”、“金像獎影帝風波”、“隱婚多年不公開”、“拍戲騎馬摔倒受傷”等,都是劉德華的真實經歷。
甯浩用劉德華諷刺什麼?
首先是巨星的懸浮、虛偽甚至陰暗。
影帝輸給“陳龍”,他以優雅大方幽默的方式應對,情商滿分。
但轉頭在車裡,在化妝間,就是陰鬱的、不甘心的特寫。
我非常喜歡電影裡劉德華展露出的這一幕,跟他演那些假惺惺的反派不同,這些“陰暗”更人性,更真實,更劉德華。
劉偉馳找“林浩”導演拍農村題材,不是因為劇本好,也不是伯樂之恩,而是“大棉襖容易在國際影展上獲獎。”
電影第一部分,就是展現天王為了拍一部很可能得獎的戲,以自己“勤勉、認真”的人設,去農村體驗生活,鬧出的荒誕事。
他獨自住鄉村小旅館,賓館裡的沙發因為年久失修,一坐就發出滋滋聲——住半山豪宅的他,因此玩得不亦樂乎。
我很喜歡這個細節,屁股下發出滋滋聲,寓意屎尿屁,完美偶像在屎尿屁中得到了難得的愉悅和放鬆。
漂亮的諷刺。
這一部分的諷刺整體上成功,去“鄉下體驗生活”,不僅是個很好的噱頭,更給了天王很多“私下無人”的空間,讓他充分暴露虛偽,甚至惡趣味。
如果惡趣味再多一點就更好了。
大概還是顧及劉德華的身份。
當這部分諷刺無法再推進時,甯浩調轉槍頭,開始諷刺娛樂大眾及自媒體生態。
拍騎馬被動保協會網暴、道歉不誠懇被各路自媒體網暴,花錢請來的00後公關公司,很懂群眾情緒但完全不在乎真相。
點也都抓到了,但還是跟第一部分一樣的問題,撓了撓就一筆帶過了。
不是甯浩不會往深了撓,是他知道再往深了撓就過於冒犯——如今已經不是《瘋狂的石頭》那個年代了。
某種程度上,這正是甯浩的另一種智慧——他比大部分導演都懂得分寸感,都懂得點到為止。
最終,甯浩借豬,諷刺所有人。
虛偽的巨星是“豬”,不關心真相的觀眾是“豬”,幹不成事也養不熟的工作人員是“豬“,“D站”和“短影片”更是豬豬豬。
最後,備受重視的豬死了,卻其實無人在乎,連動保組織都沒來鬧事。
這豬的隱喻,與其說是絕妙之筆,不如說是無奈之舉。
另一種隔靴搔癢罷了。
所以,《紅毯先生》面臨一種尷尬,對迷影觀眾而言,有些意猶未盡。
對想單純圖一樂的觀眾,笑點不夠密集,最後還缺乏拉拽情緒的高潮戲。
票房很難打得過春節檔前面那幾部。
但有一點,《紅毯先生》的作者性,春節檔最高。
所以,值回票價。
且配得上“甯浩作品”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