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九, 拜年饗用的菜品。(南方週末記者韓謙/圖)
外婆生氣了。
臘月二十八,我們一家準備從郊區搬去市區的房子裡過年。剛吃完午飯,外婆就著急地把冷凍的雞從冰箱裡拿出來,收拾到包裡。媽媽在旁邊說了兩句,大意是不用著急,下午3點才出發,還有好幾個小時呢。外婆突然脾氣大爆發:“懂麼不懂,還要指揮我”,“我辛辛苦苦做事,還不討好”。
接下去,她又獨自小聲嘀咕了十多分鐘,我和媽媽在邊上緊張得不敢出聲。
外婆生氣的點在於,雞是為臘月二十九的拜年饗準備的,那是她從一個月前就開始準備的大事,容不得家人們的質疑。
拜年饗,是我們老家浙江湖州一帶每年春節前例行的祭祖儀式,先給祖先準備頓年夜飯,再給他們燒紙錢。在記憶中,從小到大,外婆準備的祭祀菜品是固定的:雞湯、紅燒蹄膀、紅燒魚、滷蛋、蒸飯圓、白灼河蝦、炒青菜、蒸千張。
外婆每年的祭祖儀式都放在舅舅家 ,2023年也不例外:桌子朝南的一邊擺上香爐、蠟燭和水果,地下放上蒲團,另三邊擺上酒盅和筷子。儀式上,酒盅裡要倒三巡黃酒。每倒完一遍,每個人輪流跪在蒲團上祭拜。之後,再往桌上擺三碗熱乎的白米飯。
十多分鐘後,祖先們“吃罷離場”,就是給他們燒紙錢的時候了。
大家在生著火的鐵盆邊圍成一圈,往裡投入紙錢。外婆從不買印刷好的冥幣,都是自己買錫箔紙和金箔紙,再一張張折成金銀元寶。在她看來,自己付出了更多勞動,元寶的價值自然就更高。
自從搬到城裡,我對儀式印象最深的就是燒紙錢時整個屋子瀰漫的濃煙,和頭髮上散不掉的煙燻味。
折幾箱子金銀元寶,以及準備食材的活,都是外婆一個人包攬。光是紅燒鹹蹄膀這一道菜,醃製、煮熟入味就得花上好幾天時間。所有食材都由外婆提前準備好,再大包小包地塞滿後備箱,搬去同在市區的舅舅家。就連不需要提前預處理的水果、蔬菜,也得經歷一段30公里的車程。
我偷偷地和媽媽吐槽:這些食材怎麼不到市區再買?蔬菜和水果都已經在冰箱裡放了好幾天,也沒那麼新鮮。舅舅家邊上就有超市和菜場,點生鮮外賣也行啊,省得拎著包跑來跑去。媽媽給我的建議是“閉嘴”:隨外婆去吧,她老人家開心就好。
對外婆來說,拜年饗的特殊性還在於全家人能吃頓團圓飯。她、舅舅一家以及我們家總共7口人,一年也就這一天能湊齊。 儀式結束,祭祀用的菜品被端回加熱。除了拜年饗用的菜品,外婆還給團圓飯加了幾道我們愛吃的菜:糯米藕、魚圓湯、大蒜炒豬肚、八寶飯。
讓她快樂的莫過於每個人都誇讚她鹹蹄膀醃得不錯,不愛吃肉的舅舅也夾了好幾塊大肉,十多道菜基本都被消滅光。
吃完飯,外婆給我和表妹每人塞了只紅心火龍果,並送上一句祝福“新年紅紅火火!”接過火龍果,我不禁感慨外婆對儀式感的追求:這不就是從後備箱拿出來的火龍果嘛!從我家的冰箱轉移到舅舅家,再轉到我手裡,又將回到冰箱。一個沒有物質消耗的迴圈,讓外婆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滿足。
南方週末記者 韓謙
責編 錢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