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捫心自問,你認真讀書了麼?《送東陽馬生序》這麼火,為什麼?因為他把世間的運轉規律講述的很明白。老師為何喜歡好學生?領導為什麼喜歡好下屬?父母為什麼喜歡好兒女?你怎麼向上爬?怎麼實現階級跨越?全部告訴你了,可你一無所知,直到中年蹉跎,才明白其中含義!
我不知道這篇文章今天是否要求背誦,也不知道今天正在讀高中的孩子們,對此文是何感受。覺得是繁重的學業應付了事呢?還是覺得對自己有所啟迪呢?
總之我在讀書時讀到這篇文章,第一印象是由衷的敬佩。
這篇文章是宋濂晚年寫給後輩的,更能看出他通透的人生態度,沒有一句話高高在上地向後輩炫耀,也沒有任何苦口婆心的碎碎念。只是很謙遜和平和地回顧自己的生平,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每一個讀者。
最近這篇文章很火,咱也來湊個熱鬧!看到很多的標題:“蹉跎歲月後,才讀懂了《送東陽馬生序》,教育的滯後性,在這一刻完成了閉環。”
有人喟嘆年輕時不好好讀書,有人理解了中舉的范進,有人理解了孔乙己。
來吧,先複習一遍部分原文!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附帶解析) 明 宋濂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質疑讀書能不能改變命運的人,先問問自己:你從小是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有沒有做到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你是頂呱呱的讀書人才。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為家中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
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鬆讀書。抄寫完後,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
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能夠看各種各樣的書。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看看宋濂吃的苦,你們別身在福中不知福。藏書之家的子孫越是不爭氣,反倒襯托宋濂的品格。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已經成年之後,更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苦於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跑到百里之外,手拿著經書向同鄉前輩求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
窮人家的孩子,想遇到貴人,跳到更高的平臺,實現階級跨越,那就不要怕路途遙遠,也不要怕丟人,想法子跟他去見個面。
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請教;有時遭到他的訓斥,表情更為恭敬,禮貌更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話;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
當老師嚴厲地批評或指責你時,不要像天塌地陷那樣無法承受。你應該學會控制你那可憐的自尊心。
那些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人,並不一定會對我另眼相看。畢竟,還有許多達官貴族在排隊等待他們的青睞。因此,你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擁有足夠的勇氣和厚臉皮。當他們批評你之後,你可以選擇在他們心情愉悅的時候,虛心地向他們請教為何會如此批評。
他們往往樂於分享他們的內心想法和建議。在這些交流中,他們會分享那些不是輕易能教給別人的知識。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當我尋師時,揹著書箱,趿拉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嚴冬寒風凜冽,大雪深達幾尺,腳和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到學舍後,四肢僵硬不能動彈,僕人給我灌下熱水,用被子圍蓋身上,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旅館,我每天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
家庭條件雖不富裕,但我深知苦與樂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的出生並沒有決定我們的命運,而是由我們自己塑造的。在生活的道路上,我們需要認清自己的身份,勇敢面對挑戰,努力追求夢想。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著錦繡衣服,戴著有紅色帽帶、飾有珍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左邊佩戴著刀,右邊備有香囊,光彩鮮明,如同神人;我卻穿著舊棉袍、破衣服處於他們之間,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並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勞和艱辛大概就是這樣。
想象一下左邊是富二代,右邊是官二代,你能和他們並肩一坐,並非僅僅靠那一身行頭,甚至那些身外之物,對於你來說,它們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你要牢記你的使命,不忘初心。你的同學們並非傻瓜,他們看到你勤奮且堅韌的身影,會相互傳遞你的事蹟。最終上層也會有所耳聞。你的人生就要展翅高飛了!
--------------------------------------------------------------------------------------------------
讀完節選文章,我們再回歸現代。讀一讀黃國平博士的《致謝信》,此文被評為現代版的《送東陽馬生序》,下圖便是:
複習完這兩篇文章,穩定下情緒,我們再回歸一下自己身上。
許多人第一次讀到這篇《送東陽馬生序》時,還是個懵懂的中學生,那時候滿腦子想的,或許是怎麼把書桌上的書堆高些,好擋住老師投來的目光。而對文中的那些話,只是“小和尚唸經”般地揹著,理解大概是不深的。
而如今,當年的學子大多已經走入而立、不惑之年,幾經社會的打磨,重讀《送東陽馬生序》,竟被宋濂這番飽含苦心的自述震撼得忍不住落淚,直感嘆:少不知所云,而今方悟。奈何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所以,讀書能改變命運嗎?當然能,肯定能,絕對能。但是,你認真讀書了嗎?就算你做不到宋濂的讀書讀到書痴聞名於世的地步,但是,如果你真的認真讀書了,相信現在一定不會悔恨吧!?
讀書當然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但是,讀書永遠是勞動人民逆襲的近乎唯一的出路!
我這樣說就嚴謹了很多,雖然有極小機率不讀書的勞動人民也可能改變命運,但大多數需要透過讀書來逆襲。
也難怪有人說,倘若人生不如意,不妨讀讀《送東陽馬生序》。每個人的一生,努力不一定有回報,刻苦不一定有成就,可是不甘於庸庸碌碌的你我,即使出身平凡,最好的辦法也是胼手胝足、腳踏實地。
正是由於這些帶給人們文化共鳴的傳承,《送東陽馬生序》成為無數人用讀書改變命運的寫照,也激勵後世學子,啃下讀書之苦,將治學成果化作利刃,劃破重重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