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動畫片《大耳朵圖圖》開播至今已經20年了。大年初三起,心地善良、精力充沛、愛吃零食、愛胡思亂想,有一雙招風耳、會“動耳神功”的圖圖,又回到“重溫經典”頻道陪全國電視觀眾一起過大年。
古靈精怪的圖圖,原型源自何處?為什麼是招風耳的形象?持續20年的創作,圖圖的故事為何會被一代又一代大小朋友喜愛?未來“大耳朵的圖圖”還將帶給觀眾哪些驚喜?
來看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大耳朵圖圖》導演速達,以“圖圖媽”的視角分享的“育娃”心得。
2024年是系列動畫片《大耳朵圖圖》在央視首播20週年。時光荏苒,圖圖的原型——我的兒子速暢今年就要研究生畢業了,動畫裡的圖圖仍是那個貪吃、糊塗又溫暖的天真小男孩,牽動著孩子們的喜怒哀樂、陪伴他們成長。承蒙大小觀眾們的厚愛,近200集的《大耳朵圖圖》在電視臺播出時,多次收穫央視少兒頻道以及四大少兒衛視收視第一的優秀成績,在網際網路的播放量超40億,覆蓋觀看使用者近3億人。動畫電影《大耳朵圖圖之美食狂想曲》《大耳朵圖圖之霸王龍在行動》也依次推出,在全國影院放映並登陸影片平臺,獲得土豆(圖圖)迷的喜愛。
“圖圖”的形象是這樣誕生的
剛開始創作《大耳朵圖圖》時,我兒子跟圖圖差不多大。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經常發生的一些小趣事以及讓大人忍俊不禁的俏皮話都被我記錄下來。每當翻閱那些童言童語時,仍會被逗得哈哈大笑。於是我萌發了將兒子作為原型,創作現實中童趣生活的念頭。透過上海《歡樂蹦蹦跳》欄目主持人小荷姐姐的介紹,我認識了她們劇組的策劃編劇叮噹老師。我們二人一拍即合,《大耳朵圖圖》初具雛形。
劇本中不少趣事正是真真切切發生在我兒子身上的。比如其中有一集圖圖參加《歡樂跳跳跳》便取材於兒子的真實經歷,再比如《圖圖得了羊鬍子瘡》,也是兒子的故事。當然更多的是對周圍孩子們身上趣事的再創造。
有了故事來源,還得有造型設計。我請了外面的設計師試畫了幾種風格,還都不太合適,再加之當時也缺乏孵化資金,於是還是請出父親幫我設計了大耳朵圖圖的一系列形象。因為兒子小時候是招風耳,所以他就給胡圖圖畫上了“大耳朵”。其實父親速泰熙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是有名的兒童畫家了(現在叫插畫家),為全國各大兒童雜誌畫過獨具民間特點又富有時代色彩的插圖、連環畫。九十年代初,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導演找到我父親,請他擔任《魔方大廈》以及木偶片《小鵝與紅房子》的美術設計。
第一次踏進美影廠大門的那個夏天,我拿到了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動畫專業的錄取通知書。在去北京上學之前,父親帶我去探訪美術電影創作的奧秘。從此我與這片動畫聖地結下不解之緣——我的大學老師錢運達(《天書奇譚》《邋遢大王歷險記》《草原英雄小姐妹》導演)、浦家祥(參與《驕傲的將軍》《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影片創作)都來自美影廠。工作以後,我也有幸成為了美影廠的一名員工,甚至在創作道路上收穫了“圖圖媽”的新名字。
這部由一家三代人參與創作的動畫片,經過多年的努力,不僅收穫孩子及家長的喜愛,吸引了更多懷念純真童年的成年觀眾們的關注,同時也獲得了業內專家的認可。系列動畫片《大耳朵圖圖》獲得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首屆動漫獎最佳動畫電視片獎、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金鷹獎、白玉蘭獎等26項重要榮譽,圖圖動畫電影獲第三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第14屆中國動漫金龍獎銅獎 、中國國際漫博會“動感金羊”優秀獎等榮譽。
創作“圖圖”20年的變與不變
能夠入選全新開播的“重溫經典”頻道,與《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一起作為首批經典動畫播出,《大耳朵圖圖》的全體主創無比自豪,也充滿感謝!儘管創作歷程橫跨20多年,但圖圖依然保持著較高的市場認知度與旺盛的發展勢頭,我們認為這與20年來大家所堅持的“不變與變”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是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創作理念不變。《大耳朵圖圖》的故事是中國式現代化程序的縮影,實際創作上離不開中國的傳統文化、民間文化土壤。在美術設計方面,我們以“有根的現代”為創作理念,設計形態各異而風格統一的人物造型,強調了中國民間藝術推崇的“拙”的形態,即“拙”中見智、“拙”中現趣,傳承和創新“中國動畫學派”的文化核心,弘揚中華民族審美情趣,讓小朋友從小受到中國文化薰陶。在配音方面,我們追求生活化、中國化,用聲音表演作為畫面的補充和提升。創作團隊希望《大耳朵圖圖》是一部“接地氣”的現實題材動畫,希望在美影藝術源流滋養下,作出新時代新表達。
第二是兒童視角的核心主旨不變。《大耳朵圖圖》的動畫內容幽默詼諧,關注孩子心靈成長,關注家庭和睦、關注社會和時代的和諧發展。我們認為,放下成年人的架子,順著孩子們的目光抬頭看,就可以看到一個出人意料的廣闊世界。孩子的天真無邪、無拘無束,讓這個世界比成年人熟悉的世界更加有趣,更加奇妙,更加豐富多彩。我們一直試圖去挖掘和展現孩子幽默純粹的內心世界,這使得我們的動畫不僅為孩子們所喜歡,也能夠給大人以回味和啟迪。
第三是不變之上如何求變。除了不變的核心理念,圖圖的創作上也在不斷求新求變。20年來,《大耳朵圖圖》始終關注社會各界對於作品的反映,從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與市場的發展,不斷豐富故事內容與擴充套件表現載體。在完成五個系列共130集的動畫片的同時,2013—2014年推出了60集三維幼教系列片《圖圖的智慧王國—數學系列》,在內容上充分發揮寓教於樂的特質,在技術上探尋三維動畫的表現形式。
2017年,首部動畫電影《大耳朵圖圖之美食狂想曲》耗時5年製作而成。該片在延續一貫的散點透視動畫風格的同時,在創作題材上以個人與家庭為起點,展現關於食品安全的社會熱點問題,擴充套件了現實題材的深度和與社會發展的聯動;在動畫呈現上對畫面、音樂、特效等進行了全面升級,設計了近300個人物、200多幅場景設計圖,同時還發行了上海話版本。2021年,第二部動畫電影《大耳朵圖圖之霸王龍在行動》延續觀照現實的創作方向,關注孤獨老人養老和陪伴問題,深度體現“人人奉獻愛,溫暖大家庭”的正向價值觀,有笑有淚有感動,用純真的童心童趣喚醒對老人的關注和關愛,展現了孩子們無私的愛心與責任心。今後,圖圖的系列片還將創作下去。第三部動畫電影《大耳朵圖圖之夢迴赤壁》已經完成了劇本創作,希望喜歡圖圖的同仁給我們更多支援和幫助,讓它早日誕生。
在我的眼裡,動畫片從來不是“小兒科”,而是一份任重道遠的事業,承載著對一代人未來發展的責任心。一個生命最初受到的教育,很多來自他(她)觀看的動畫片。動畫片承擔著對人生價值觀的開蒙,也承擔著對審美的引導。所以,高品質的動畫片既要傳達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又要吸納各國優秀文化和技術,還要體現高品位的審美選擇。只有心懷這樣的覺悟,才能在這個領域走得長遠。這條路雖然走得不易,但帶著這份熱忱、勇氣和責任感,我們願在傳統與現代的邊界上不斷探索、嘗試、突破,為小朋友和大朋友創作更多充滿童真和童趣的作品,滋養人心,溫潤人心。
(本文來自“電視藝術”微信公眾號,作者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限公司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