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強一家遭遇的悲劇 在這個春節,全國電影市場為《流浪地球2》熱情高漲,卻也悄悄迎來了一部不容小覷的內地影片——張藝謀導演的社會題材電影《第二十條》。
這部電影講述了三起發生在社會底層的案件,案主們都是普通老百姓,卻因“防衛過當”或“故意傷人”等罪名,陷入與正義之間難解的困境。
最先曝光在銀幕上的,是王永強一家的故事。這個家庭本已是弱勢群體,殘障的女兒需要醫藥費支撐生計,為籌措看病的費用,王永強只能向當地慣為惡勢力的村霸借高利貸度日。
我曾親眼見過無數這樣的家庭,一旦被掠奪性的高利貸捕食,就很難再翻身建立起經濟來源。我無法判斷每個人的選擇對或錯,這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
所以當電影情節推進到王永強妻子被村霸強姦這一幕時,我只感到無比異常的震撼—— 這一刻,銀幕外的觀眾們,都在為故事人物悲鳴,為他們遭遇的不公傷感。
然而更讓人心碎的是,無論我們如何痛心疾首,劇情都在穩步推進,沒有任何理想中的大團圓結局。這一刻我明白,電影要呈現的,就是來自社會深處的現實。 當晚得到噩耗的王永強,在一時的激情裡對村霸造成重傷。但這一念之差,卻將他推向與正義的對立面。
韓明代表的普通人處境 與王永強案相似的故事,還在電影中上演。公交車上一男子制止色狼的舉動,卻被控以“故意傷人”;
一名學生為阻止校園欺凌付出沉重代價。 這些案例背後,有一個共通的形象——執行司法程式的中年男人韓明,也代表了當下最普通人的處境與心理。 我曾聽從朋友推薦去看《無依之地》,導演是義大利知名導演羅伯託·羅西里尼。
他善於刻畫中產階級的普通人,那些明明過得很優渥卻常常感到人生沒有意義的中年男女。 而張藝謀這次透過韓明一角,同樣精準抓住了這個群體的核心特徵。
他小心翼翼地過每一天,面臨的困境卻像是命運安排的圈套。明明已經習得了如此多世故,卻仍然過不好自己的生活。 “因為他無法判斷下一個冒出來的惡人會以什麼方式作惡,更不知道他會毀掉誰的人生、侵害誰的生活。”
三個案例中的代際傳承 王永強為了給女兒治病而把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也為了保護女兒,妻子才不得不跳樓尋短;
公交司機的女兒,是他上訪請求平反的動力;韓明為了兒子,不得不反覆為難老師...... 這三個案例有很強的代際聯動性。孩子們成長在這樣一個亂世,理應有權利享受天倫之樂,卻成為父母或自己面臨厄運的導火索。
這讓人不禁想到,我們究竟會給下一代留下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法律應該讓壞人的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的出手代價更大。不然的話,我們將把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交給孩子?”電影之中檢察官韓明這樣質問自己。
而在最後一個案件中,我們看到公交司機的女兒,在目睹父親相繼離世的痛苦過程後,紅著眼睛問檢察官:“我父親是壞人嗎?如果當時是你,你會怎麼辦?” 這個問題,同樣擺在每一個面臨選擇的成年人面前。
它揭示我們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痛苦矛盾,父母的無奈,以及孩子們脆弱的內心世界。 這也許是電影核心所要表達的思考。
“如果一定要付出代價,由誰來承擔” 當一個轉折點來臨,我們常問自己——如果這是正確的事,為什麼要承擔巨大代價實現?
但同樣的,它也在提醒我們思考更本質的問題: 如果追求正義一定要付出代價,那麼,這個代價由誰來承擔? 在電影裡,韓明的上司提出了這個問題。實現正義,對一個成熟的司法制度而言,其實就是在試其延展性和包容度。但這同時也意味著,需要有人願意接住系統出現裂痕時的不確定性。
崑山反殺案等真實案例啟示 如果說,電影只是電影,純粹的編劇想象。那麼在2018年發生的真實 “崑山反殺案”,同樣震撼了公眾的法律觀念。 騎腳踏車回家的男子於海明,因為搶道幾乎被一輛寶馬車撞倒。車上下來一個酒鬼模樣的“龍哥”,舉著水果刀就要砍人。
於海明在正當防衛的格鬥中奪過龍哥的武器,並將其反殺。 在輿論一片質疑“防衛過當”下,最終於海明無罪釋放的結果,成為法律進步的標杆。 類似的是發生在學校的反殺事件。因被15人毆打,一名未成年學生小蔣使用摺疊刀反擊,造成3人受傷。
這一次,在司法程式反覆拉鋸中,幸運的是,法院最終認定小蔣為正當防衛。 但不幸的是,經歷牢獄之災的他再也無法重拾學業,只能輟學謀生。 這些案例都在告訴我們,人生中遠沒有那麼多非黑即白的對和錯。
但法律和司法的本意,應該是守護正義,而不是倉促用規則否定正義。 每一條法律背後,都無數慘痛的教訓在提醒我們珍視生命,而不只是程序正義。
電影結尾聚焦光與正義的情感 當電影的燈光重新亮起,這部讓人永生難忘的力作也畫上了句號。在一片或欣喜或沉重的表情中,我注意到每個人眼裡都閃爍著些微微的淚花。 那是被昇華的情感,來自內心對正義的赤子之心。
在看過這樣殘酷的故事後,人們才會重新審視自己生活中所習以為常的安穩、規則和法律構架。 它們也許不盡完美,但總歸罩佑了大多數普通人的基本生活。
只是在偶爾面臨邊緣的灰色地帶,我們也會痛苦地意識到,法律和正義還有些距離。 但電影的結尾,也在告訴我們光明與希望。正義或許有時候會隱匿起來,卻從未真正遠離過人類社會。
它來自於我們心中對好的嚮往,源自人性赤誠的善意。 當整部電影落幕,人們面上重新綻開笑容,正是因為內心深處,我們依然堅信正義的種子永遠活在人們心中,並且會破土發芽,再次推動人性向善與光的方向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