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為什麼會在國外如此火爆,以至於一票難求。原因很簡單,因為它符合外國人的審美和價值觀,尤其是符合歐洲人對歷史的認同和對中國古代歷史的想象。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在中國上映已經過去了8個月了,雖然在中國市場獲得了26億的票房佳績,然而觀眾們卻對此劇褒貶不一,一派認為拍的非常好,是中國近十年難得的“魔幻鉅著”和《指環王》系列有一拼;而反對派則認為此劇顛覆了《封神演義》原著中角色人物的固有形象,太過於西方化,不喜歡。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兩個極端分化的評價呢?究其原因只有一點,我們的認知偏差已經到了一個差異很大的地步。
在一些看過老版《封神榜》,甚至是看過原著《封神演義》小說的人眼中,《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無論是服裝還是道具,還是場景拍攝,包括劇本改編完全顛覆了他們對小說中人物的想象,他們認為這是魔改,所以並不能從心理上接受。
尤其是對於黃渤扮演的姜子牙的形象讓他們不能夠認同。
說白了,我們中的很多人不能夠認同,有傳統的固有印象的影子。
但為什麼西方人能認同呢?因為他們沒有“固有印象”這道枷鎖。他們沒有看過老版《封神榜》,更沒有看過原著《封神演義》,而且也沒有從小那些耳濡目染的關於封神的故事。
老外看封神,就像我們當初看《指環王》是一樣的道理,我們看《指環王》之前不知道它的背景,不知道北歐神話裡那些詳細的細節,更不知道《指環王》背後所隱喻的那些東西,但是正是因為不知道,我們才覺得它超級好看。
等看了之後,意猶未盡,我們才會去翻找關於《指環王》的背景神話,以及背後的隱喻,一看之下會覺得這部作品更加偉大。
其實中國封神的內容,比北歐神話要龐大的多,並且也複雜的多,其中蘊含的深意更是富有哲理,而我們的影視劇市場則一味的追求迎合觀眾的低階趣味和爽點,所以時間一場就造成我們很多人不願意去接受新的事物和觀念,每個人沉醉於自我的舊觀點之中,一旦你不符合我的觀點,就會被抵制,甚至會因此在網上掀開罵戰。
西方人之所以能接受《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並且認為它比漫威還要看,主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的背景設定,符合他們對古代歷史的固有模式理解,符合他們的歷史觀。
眾所周知,西方古代的直系文化自中世紀起,便一直是封建制度,注意,這是真正的封建制度王朝時代,與我們歷史課本所講的“封建制”是不同的,在這段時期,“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是一種固有觀念,封建領地內的人民只認領主而不認國王。
這一點跟我們的周朝時期是挺像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演的是商周轉變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雖然我們的歷史課本上說我們真正變為封建制度是從戰國時代才開始的,但真實情況是,奴隸到封建的轉變要遠遠漫長的多,從商周時,封建的雛形就已經開始了。
周文王就是封臣,並且四大伯侯的封地其實很大程度都是自治的,這是與一千多年以後的西方中世紀是很相似的,所以西方人看到這些並不會有疏離感,反而感覺很容易理解。
其實自秦始皇大一統之後,中國便已經不再是封建制度,而進入到了中央集權制度,之後隨著歷史的發展,到明清曲藝形式出現後,我們對一千多年前的歷史再重新演繹為小說,到《封神演義》出現時,中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封神演義》雖然說的是商末周初的事,但無論描述還有事情都跟真實的歷史相去甚遠。
僅從服裝上來講,自周朝建立,周公旦(周文王第四子,武王姬發的弟弟)制定《周禮》之後,中國才有了漢服最早的雛形,之前穿什麼,真的不知道,說不準跟當時的西方人差別不大,這一點上90老版的《封神榜》應該是試圖去還原過,但後來也被噴了。
其實這種造型,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也有一些片段,但估計怕被噴吧,大多數穿的還都是後來中國進入大一統時期的古代服裝,並不是真正商周時期的服裝。
所以,請不要被固有觀念束縛住自己,有時候認為傳統的,其實也是後來改編的事物,並不是歷史的本來面貌,對於藝術創造,我們應該支援和鼓勵大膽創新,讓中國的文化傳向世界,而不是在舊有的模式上作“八股文”,固閉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