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萬眾矚目的春節檔電影《紅毯先生》慘敗票房時,它暴露出一個驚人的事實——劉德華這個香港影壇天王,他在內地的票房號召力,竟然值得商榷。
這部由甯浩導演、劉德華主演的電影,本是氣勢如虹。
但上映後,它卻化為烏有,首日票房僅4000萬,之後更是一路狂瀉,七天總計才7600萬,距離虧損的2.2億投資差得遠。
這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劉德華雖在香港票房不俗,但在內地卻暴露出巨大短板,他需要在綜合實力上有所加強,才能在內地市場立足。
一、《紅毯先生》票房慘敗的原因 這部電影的慘敗,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不符合春節檔的期待;
二是劉德華的號召力遭質疑。 首先,這部電影的風格與春節檔差距太大。春節期間,觀眾期待的是輕鬆爽快的喜劇或是勵志熱血的影片。
但《紅毯先生》卻選擇了低調內斂的風格,這與觀眾預期的大相徑庭。
影片採用極簡手法,沒有明快節奏,也沒有誇張表演,大量戲份只是人物對話。這種風格顯然不適合春節期間的任何一個時間段,更與預告不符,直接導致“期待落差”。
專家分析認為,這部電影本來11月檔期更好,非要改到春節上映,結果戲招自損、弄巧成拙。這也直接導致首日觀影群眾的“欺騙感”強烈,口碑一落千丈。 其次,天王級影星劉德華的票房號召力也受到質疑。
理論上他的名字就能為電影保底,但事實卻令人唏噓。 從資料來看,劉德華主演的多數內地電影都以失敗告終,獨挑大樑的能力備受質疑。
今年的《潛行》《金手指》都沒取得理想票房,更有評論認為,劉德華只有在香港舒適區才能保證賣座。
事實上,劉德華在香港的票房記錄輝煌,很多代表作單部就突破10億港幣票房。但在內地市場,他卻沒有太多讓人深刻印象的代表作。 除了《人潮洶湧》略有建樹外,其他作品無一例外都是失敗收場。就連總票房168億中的94%也來自近幾年香港電影的量產,完全依賴IP效應和合作演員的加持。
顯然,在內地市場,劉德華的個人號召力並不優秀。他難以像在香港那樣獨當一面,這也是這次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劉德華在內地的票房短板 那麼,劉德華在內地的票房短板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他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內地代表作。除了《人潮洶湧》之外,劉德華主演的內地商業電影全部以失敗告終,無一例外。 其中包括這幾年的《潛行》、《金手指》等電影。它們或質量不佳,或撞檔期,最終都未能取得理想票房。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劉德華在內地影響力的不足。
第二,他過分依賴香港IP。從資料來看,劉德華絕大部分票房都是來自香港拍攝的電影,尤其是系列片。這主要得益於香港獨特的IP優勢和豐富人脈資源。 但這也暗示劉德華並沒有內地市場的深耕。一旦沒有香港IP的加持和合作演員的撐場,他的票房號召力就會大打折扣,難以獨當一面。
第三,他難以在內地獨立主演。如果沒有其他明星遠徙和優秀IP作為賣點,劉德華很難獨立撐起一部電影的票房。這次就是明證。 《紅毯先生》宣傳的重點就是“劉德華主演”,呈現出他想在內地獨當一面票房的決心。但結果卻以慘敗告終,這無疑是對其號召力的最好驗證。
綜上所述,在內地市場,我們不得不承認劉德華的短板。他沒有可以並肩港片的代表作,也難以脫離IP獨當一面。這次的失敗很有警示意義。
三、反思與建議 針對劉德華在內市場的這些短板,我們的建議主要有三點:
第一,更好選擇題材和角色。劉德華可以在接片時,選擇更貼合內地觀眾口味的題材和角色。發揮他的演技實力,樹立自己的號召力品牌。
第二,尋找強有力的商業合作。無論是聯手內地一線導演,還是與當紅小生合作,都可以發揮協同效應。這對於開啟市場和樹立號召力大有裨益。
第三,不斷深耕內地市場。就像任何事情一樣,成功都建立在不斷嘗試和積累之上。劉德華不應因為這次失利而氣餒,而應抱定決心繼續闖進內地市場,在失敗中成長。
最後,我們要看到,這次的失敗也有它的必要性。它給劉德華敲響了警鐘,讓他認清自身價值定位和短板不足。這也是他在內地騰飛的必要過程。 我們相信透過自己和團隊的不斷努力,劉德華定能在這片廣袤的內地市場開枝散葉,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