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三十年前的美國片,竟預言了國內網際網路的言論。
比如,“她穿那麼暴露,自己都不檢點”
比如,“女孩子大半夜在外面晃什麼晃,不是自找的嗎”。
是的,這部《暴劫梨花》講了女人被強暴,還講男人在這之後怎麼嘲笑女人。
主演朱迪·福斯特,因此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她可以騷,但你不能動。”
這可能就是影片要教給男性的最樸素真理。
01 當女人被強暴後
當一個女性被強暴後,她會在經歷什麼?
不止是生理上的疼痛,外界的輿論更像利劍。
先說故事。
酒吧裡,莎拉被三個人性侵了,她身體淤青,大腿滿是血痕。
然而,更令莎拉疼痛的不是這個。
來調查真相的人,語氣充滿了懷疑的氣息,冰冷地問她是否得過性病。
更可怕的是還在後面。
莎拉的律師菲,讓莎拉去現場認人。
所有男人都冰冷地盯著莎拉,彷彿什麼事也沒發生。
而在法庭上,罪犯每人交了1w元保釋,
檢察官竟然說,沒有發生強暴事件,一切都是莎拉為了作秀。
看到這種情況,同樣作為女人的律師菲為莎拉打抱不平,想打贏這場官司。
但,打贏官司的關鍵點在於什麼?
不是證據。
而是莎拉本身的不檢點。
菲在調查中得知,莎拉喜歡喝酒,吸毒,穿衣性感,而且有前科。
菲不斷問她是否有過群體性行為,甚至包括去酒吧時有沒有穿內褲。
這關鍵嗎?很關鍵。
因為檢方會用她的品行不檢,來撤訴。
阻力還不止這些。
因為莎拉的不檢點,取證也極為困難,外界輿論並不會偏袒她。
酒吧的服務員,雖然是莎拉的朋友,但卻言言辭閃爍,不願趟渾水。
酒吧老闆,為了照顧生意,自然不願多說一個字。
至於,菲的上司也根本不在乎,一場冰球賽比女孩被強暴更引起他的關注。
也因此,這場官司打得十分艱難。
強暴者的辯護律師有許多周旋的餘地。
用罪犯學習成績好,前途光明來要挾菲,將強暴罪,替換成了傷害罪,以此不留案底。
重重阻力之下,菲同意了。
然而,這就是公道嗎?
雖然罪犯被關進去來,但卻不是以強姦罪的名義。
刑罰也從判5年以上,變成了關押9個月。
與此同時,莎拉承受的傷害卻在日益加深。
男友對莎拉的態度變了。
外界對她的態度更是無盡的嘲諷,罵她人盡可夫。
是的,在現場,有許多圍觀的群眾,他們曾經在為暴行拍手叫好。
而事情過後,他們也沒有放過嘲笑莎拉。
他們公然調戲莎拉,罵她是作秀的女人,人越多,她越開心。
所幸,莎拉是勇敢的,她開足馬力,一頭撞向嘲笑者的車,寧願撞個頭破血流,也要一個尊嚴。
然而,更多的女人不是這樣。
因為,當一個女人被強暴後,人們往往會對她報以就像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嘲笑。
所以被強暴後,才有那麼多女性會選擇息事寧人。
她們害怕一旦事情暴露,會給她們的名聲造成傷害。
《暴劫梨花》這部電影就精準地表現出了這一點。
02 圍觀者就沒有罪嗎?
當社會漠視女性,女性之間只能互助。
在莎拉撞得頭破血流之後,律師菲則受到了觸動。
她決定重新起訴,還莎拉正義。
然而,這一次,她要起訴那些圍觀者,藉此也可以讓原先9個月的刑罰升級。
可是,圍觀者需要受到懲罰嗎?
沒有人相信。
律所老闆覺得菲在開玩笑,而且無論輸贏,都不是一份好差事。
但。菲勢必要打下官司,甚至不惜與老闆為敵。
在法庭上,隨著一個證人的證詞,電影講述了莎拉被強姦時,圍觀群眾是如何鼓動的。
那些人拍手叫好。
還有人幫著按著莎拉。
甚至,有人站在高臺上,大聲喊著下一個人快上。
在群體中,人們極易受到鼓動。
大學生叫巴勃,在旁邊看著,人們叫他快上,於是他上了。
而一個叫寇克的,本來沒有想法,卻在他們的嘲笑和煽動下,走向侵犯她的道路。
冷漠圍觀可能不是罪,但鼓動人們參與犯罪,卻絕對是罪。
然而,這種罪,往往社會大多數人不認。
因為,“圍觀者無罪論”背後所代表的,還是整個男權社會對男性的包庇。
你看,提供最有力證明的喬伊斯去見其中一位強暴者巴勃,
巴勃用喬伊斯的兄弟的身份,要挾他不要說出實情。
以及最開始,當犯罪的巴勃被假釋時,作為學生會會長的他,所有的兄弟都為他歡呼。
他們的歡呼,也就是圍觀者的歡呼。
在法庭上,也是如此。
辯方律師,質疑她吸毒,喝了酒。另一個辯方律師,則更刁鑽。
覺得她在被強暴時喊的不是救命,不是警察,而是喊著不要。
多麼惡臭。但這便是男權社會的現實。
就像是菲去酒吧裡觀察。
她看到那些彈子機上面的圖案,是一個女人身體。
導致惡性事件發生的,不是任何單獨的個體,而是整個社會文化。
所以,我們能改變這個環境嗎?
每當發生這種事,互聯網裡總是有人說著 “一個巴掌拍不響。” 的言論。
給受害的婦女頭上加上一個恥辱的標籤。
我們能改變嗎?至少現在無法改變。
就像大學生喬伊斯,他最開始說,我只是在看秀,看秀又不是犯罪。
是啊,絕大多數人只是在看秀。
但當遇上這種事,那些看秀的人,怎麼能不確保自己會成為這個“秀場”的一員?
我們能改變的是,自己能不以看秀的態度圍觀。
甚至,不再冷漠。
甚至,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