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女孩,顫抖的慾望,鮮活的肉體。
性與慾望,奔放熱烈,電影《野馬》滿熒幕都是青春與荷爾蒙的氣息。
但。正如片名野馬想賦予的另一重含義,自由。
這也是一部女性追逐自由的電影。
01
先說故事。
土耳其北部的一個普通家庭。
因父母雙亡,五個美麗的女孩由奶奶和叔叔照看著。
同許多女孩一樣,這些女孩們放學回家,喜歡和男生玩在一起。
在海邊,他們互相潑水,美好的身體曲線,散發著荷爾蒙氣息。
在叢林裡偷摘果子,小女孩也開玩笑式地把果子放在胸口,佯裝胸部變大。
打鬧,歡笑,爭吵,一切美好。
然而,回到家,奶奶嚴肅的目光將快樂氛圍打破。
接著,便是嚴厲的懲罰。
女孩們叫喊著在外面敲門。
至於為什麼懲罰?
還是那老一套思想,男女授受不親。
比如,女孩騎在男孩子脖子上,奶奶覺得可恥,被解釋為“摩擦”。
面對這種曲解,女孩們也開始據理力爭:
既然覺得噁心,那我們坐過的椅子也噁心,也要摔掉。
奶奶治不住,殘暴的叔叔登場了。
叔叔進來擒賊先擒王,先叫最小的女孩出去,開始罵稍微大的女孩為xx貨色。
甚至在當天,奶奶和叔叔立即帶她們去醫院去檢查,是否還保留貞操。
因為不想要風言風語,再讓這種事發生了,奶奶吧所有的物品清查,手機電腦化妝品電話,
所有會帶壞她們的東西都被沒收。
這裡儼然成為了一座監獄。
02
在影像上,《野馬》決心將這五個女孩拍得美麗。
比如,柔和的光線映襯出她們潔白的皮膚,健康美麗的身體。
但,它越是拍得夢幻,就越顯得核心的悲愴。
就比如,她們在臥室裡在被子上模擬潛水,那是再也不見的自由。
更加悲哀的是,這個家成為了新娘工廠。
奶奶取代了學校,去負責教育,所教的課程都是怎麼更好地成為新娘。
怎麼揉好一個麵糰,怎麼用棉花鋪好一床棉被。
漂亮的衣服,被換上單調的大便顏色的衣服。
然而,有囚禁就必定有反抗。
上完課,女孩們脫下那些醜陋的衣服,開始將衣服改造。
稍微大點的女孩像魔法奇緣一樣,翻出去和男友見面。
甚至,當全村的女人都去看球賽了,她們從院子的狗洞裡鑽出外面。
這裡,那個窄窄的洞口是個隱喻。
沒長胸的小女孩鑽過去,而發育起來的胸部,女性的性徵,變成了某種阻礙通往自由的累贅。
只是,她們還太年輕,太傻,在球場歡呼,絲毫不顧及後果。
等到男人們在電視轉播畫面上看到了這五個女孩,更嚴峻的懲罰也如期降臨。
幾個工人,築起高牆,讓這個家,真的像個監獄。
然而,更大的監獄並不是這個家,而是整個社會文化。
這座普通的家庭,只是千萬個土耳其家庭的縮影。
就像是女人在做家務,看肥皂劇,而男人們看球賽,喝酒。
在他們看來,女孩的使命不同於男人,她們最大的使命,就是嫁出去。
影片終於迎來不可抑制的悲哀。
後續有許多人來到女孩的家,在客廳裡定下了婚約。
他們並不顧及女孩們的感覺。
甚至,剛剛到家,就能交換了戒指,草草決定婚事。
接著,便是,做婚紗,量尺寸,送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這一樁樁婚事,需要一個巨大證明——處女見紅。
二姐嫁過去。結婚那晚,奧斯曼,在床上找了半天,沒有發現血跡,
而房門外爸媽則在焦急地等候看一張染血的床單。
甚至還去了醫院,給女孩求證是否是處女。
醫院裡,她說我和全世界的人睡過,但醫生說還在。
為什麼要說這種話,她說自己是處女沒人信,所以自暴自棄。
女孩的命運,無法自己控制,社會文化是所無處不在的監獄。
所以,我們逐漸看到————
大姐之後,二姐被迫嫁出去。
二姐之後,三姐又被訂了婚約。
同樣的流程,同樣的節奏,同樣的屈服。
當姐姐在哭,最小的妹妹鼓勵她:
不想嫁,就逃吧。
她怯懦地回答。不敢。
你看,當高牆被壘得越來越高,女孩們望而卻步,已經忘記了反抗。
這就是父權社會的規訓。
03
人們說,規訓是將那套價值觀內化於心。
就像奶奶這些老一輩女人。
可能她們年輕時也反抗過,但過於強大的男權把他們壓制。
所以,她們就把父權那套規綁定了一生。
要不就滅亡,就像不願意嫁出去的三姐。
她因為壓抑,反叛,她衝動地和一個剛認識的男人發生性關係。
然後因拒絕了男人的求愛,而遭到槍擊。
那一聲槍響,把反叛的火熄滅。
但是。這希望的火炬,被兩個最小的女孩身上。
當奶奶和叔叔計劃將未成年的她們嫁出去時。
兩個小女孩計劃著逃離這裡。
她們剪掉長髮,把長髮縫在假玩偶裡。
偷學開車,偷錢,查計劃。
她躲進行李盒子裡,來到閣樓,
在即將結婚的那天,小女孩把門反鎖,將所有人擋在外面。
叔叔想進去,卻發現為了囚禁她們而建築的牢籠,竟然成為她們堅固的堡壘。
她們靠著自己的力量,爬上了房頂,爬上了車。
她們開動了車,車往黑夜裡鑽去。
她們歷盡艱辛,只為自己的自由。
外面的世界比監獄裡美好。
影片最後安排小女孩找到了一個短暫教過女孩們的老師,首尾呼應,也無比動人。
小女孩去找到了老師,老師錯愕又驚喜地與她們擁抱。
那一刻,大女孩和小女孩之間,似乎有了某種精神上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