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韓國導演姜帝圭執導了一部反戰影片《登陸之日》,該片從一個日本戰俘與一個韓國戰俘在蘇聯戰俘營裡面的經歷來講述戰爭的殘酷。
影片中,張東健與小田讓切飾演的兩位男主在戰俘營裡受盡折磨,最終還被派往輸的戰場當炮灰。
可笑的是,最終這兩貨不僅都活了下來,還在最後得到了靈魂的救贖。
很顯然,這部影片的導演和編劇,更像是現在韓國政壇的親日分子,不僅將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描述成被“天皇”欺騙所致,還變相地用日本戰俘在西伯利亞的遭遇來抹黑蘇聯。
可以說用意十分明顯了。特別是影片中那些虐待日韓戰俘的畫面,愣是讓一些不知歷史真相的韓國年輕人一時間分不清楚誰才是自己真正的仇人。
不過這部影片在中國卻是起到了不一樣的效果。很多自媒體作者將日本影片中那些諸如“蘇聯人將鋼釺插入到日本士兵被凍傷的腳上”這類的鏡頭剪輯之後。
再配以歡慶的音樂,讓中國的網友們看後無不拍手稱快。
事實上,蘇聯人只是做了我們一直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對於日本戰俘,何須同情。
不過有一說一,我們的蘇聯老大哥在對待敵人上可真是一點也不含糊。
蘇聯出兵東北亞
1945年2月4日,蘇美英3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舉行會議,商討有關最後戰勝納粹德國、剷除德國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之後世界的格局。
在當時,整個遠東地區包括中國東北都被劃成了蘇聯在戰後的勢力範圍,於是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蘇聯開始出兵中國東北。
1945年8月,結束了西線戰事的蘇聯揮師向東,在中國東北、庫頁島、千島群島戰役三個地區發動戰役。
面對蘇軍的鋼鐵洪流,所謂的日本關東軍被碾成了渣滓。
眼看大勢已去的日本關東軍在喪失了抵抗蘇軍裝甲部隊的關鍵裝備之後沒多久就直接選擇了投降。
而蘇聯基本上沒有花多大的力氣就控制了中國東北、內蒙、朝鮮北部、庫頁島、千島群島在內的諸多東北亞的日軍勢力範圍,俘虜了大量的日本關東軍、庫頁島、千島群島守軍和日本僑民。
這些日本人當年在中國東北可沒少霍霍我們的國人,而今落到了蘇聯人的手中,蘇聯人可不會像我們一樣心慈手軟。
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在抗戰結束之後不久就從我們的國土上撤離出去,人家幫了我們這麼一個大忙,我們也沒啥可以送人家的,就只能是喜聞樂見地看著蘇聯老大哥將那些霍霍我們的鬼子全都俘虜到西伯利亞接受社會主義改造。
畢竟這些鬼子拿著槍就是兵,放在哪兒都是禍害,還不如讓他們到遠東西區參加社會主義蘇聯的建設呢!
當然,有些日本軍官家中勢力大,在日本家境殷實。願意出錢資助蘇聯搞建設的,人家蘇聯也不會為難。
畢竟人家都出錢建設蘇聯了,所以自然是有一部分人享有特權,經過“改造”之後沒多久就被送回了日本。
而那些既不願老老實實參加改造,又不願意出錢“建設蘇聯”的日本鬼子,則是被分批送到了西伯利亞和蒙古國。
日本戰俘在西伯利亞接受的改造
為了讓這些為禍中國多年的日本鬼子洗心革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勞其筋骨”和“苦其心志”。
讓日本鬼子參加勞動,是讓他們體現活著的價值;同時摧毀掉他們所謂的“武士驕傲”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洗心革面。
因此,蘇聯戰俘營的管教人員也是煞費苦心地為日本鬼子制定了一套詳細的勞動改造計劃。前前後後接受這樣改造的鬼子大約有60萬人。
在送往西伯利亞之後,這些日本鬼子會在蘇聯戰俘營裡面接受監管護士的評估。根據日本鬼子的身體素質情況制定分配相應的勞動計劃。
由於來到這裡的鬼子實在太多,所以當時戰俘營裡的護士就想到了一個最為簡單的方式來給這些小鬼子進行劃分。
那就是一把拉住日本鬼子腿上的皮,根據他們大腿上肉的厚薄程度來進行劃分。
身強體壯的鬼子當然會被分到更多的勞動任務,而那些身體瘦弱的,也會盡可能讓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兒,實在太過瘦小或是有傷在身的小鬼子,蘇聯的管教幹部們只能是仁慈地送他們去見天皇。
在西伯利亞,嚴寒考驗著這裡生存的每一個人。可當時的蘇聯也很困難,物資極為有限,為了讓這些鬼子能夠在這樣冰天雪地的地方活下來,因此每天都會安排鬼子們進行伐木、修路這樣的重體力勞動。
或許是認識到了自己的罪孽深重,所以這裡的日本戰俘幹活時基本上都毫無怨言。
偶爾有一兩個頑固的小鬼子想要抱怨,也會被蘇聯的管教幹部們十分仁慈地用皮鞭教育。
不得不說,鬼子天生就是能吃苦的料。在西伯利亞接受改造期間,哪怕是在零下70度的嚴寒中,鬼子也會穿著單衣,吃著薄粥,用手斧在林場裡面進行伐木,或是在露天煤礦裡面進行開採。
正是因為有了這幫鬼子的付出,所以才成全了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而那些在勞動中不幸殞命的鬼子,在死後也會再次體現他們的價值,用來肥沃蘇聯或是其他遠東地區的土壤。
除了參加勞動以外,在集中營裡面,一些表現較好或是面容英俊的日本鬼子還會被賦予一些特別的任務。
他們其中一些會被安排給蘇聯教官打掃衛生,燒水洗澡等簡單的工作,一部分還會被蘇聯的女護士們要過去排解寂寞。
但是一些日本鬼子冥頑不化,被“武士道精神”毒害太過嚴重,為了抗拒改造,竟然選擇了自殺,以這樣的方式自絕於人民。
相比較於盟軍的戰俘營,蘇聯老大哥可謂是相當仁慈了。不僅管吃管喝,還有醫療與勞動報酬。
當然,由於當時的蘇聯醫療條件也是很有限,所以在勞動中受傷的日本鬼子基本上都是十分簡單的方式處理。
手腳傷了,直接截肢,驅趕傷了,直接丟進焚化爐以此減輕病患的痛苦,感冒什麼的就是鍛鍊不夠,多在嚴寒中勞動下,出出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至於工資嘛,雖然只有正常勞動工人的十分之一,或是二十分之一,那也總比沒有的好吧。何況這茫茫的西伯利亞冰原,要那麼多錢也沒啥用。
不該被優待的日本戰犯
相比較於蘇軍,盟軍陣營的澳大利亞在對於日本戰犯的處理上就簡單粗暴得多。
由於日本在二戰中對無辜的澳大利亞人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因此在戰後澳大利亞對日本戰俘也採取了比較粗暴的對待方式。
據統計,二戰結束之後在澳大利亞的戰俘營裡面約有20萬日軍戰俘,而最後活下來的卻不到40人。
顯然西伯利亞的日本戰俘要比在澳大利亞的那些戰俘幸福得太多了。
以上對於日軍戰俘在西伯利亞的生存情況的描述或許過於戲謔。但是對於日本人而言,蘇軍的戰俘營無論怎麼做都不該受到指責。
畢竟,相比較於日本人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而言,這一切都只是小巫見大巫。去過731紀念館的人或許都會被日軍在二戰中所犯下的罪行所震驚。
相較於蘇軍在西伯利亞對待日軍的殘忍,日軍在對待中國戰俘的時候的手段才真的是觸目驚心。
其實,當蘇軍將日本戰犯帶到西伯利亞的時候,人們就能夠想象得到等待日本戰俘的遭遇是什麼。
因為除了我國嚴守日內瓦公約外,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在對待戰俘的時候,所作所為一般也都大同小異。
而相比較之下,正常人都很難用自己的思維想象出在二戰中日德兩國是如何對待戰俘,甚至有很多時候已經超出了人類作為“人”的最低限度。
比如日本人用中國人進行的各種“活體實驗”,任何一項公佈於世都足以讓日本這一民族永遠被中國人仇恨。
當然這個世界上總有一部分人有著聖母一樣的偉大,會去同情那些在西伯利亞或是澳大利亞戰俘營中的日本戰俘。
那他們或許應該去731紀念館裡面去看一下,否則他們永遠不知道“優待戰俘”的標準是什麼。
相比之下,蘇聯對待日本戰俘已經算得上是仁慈了,無論如何至少還堅持了作為“人”的道德底線。
當然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國家喜歡用人權說事。在對待戰敗國的時候手段也比較聰明。
就像是戰後的美國,在對待日本人的時候就極盡“人道主義”之能,將日本的大多數婦女都改造成為了慰安婦,甚至逼著日本政府成立所謂的RAA。
相比之下,蘇聯的做法或許真沒法與美國人相比,畢竟這種又當又立的事情,也只有美國人做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