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昌福美源
  • 國際
  • 娛樂
  • 體育
  • 財經
  • 科技
  • 旅遊
  • 軍事
  • 育兒
  • 時尚
  • 遊戲
  • 歷史
  • 數位
  • 社會
  • 媒體
  1. 首頁
  2. 娛樂

三毛最後到底死沒死?看完這些你就知道了

2024-04-15 21:07:47

如果皮哥說32年前的電影《三毛參軍》90%的觀眾都看不懂,你信嗎?

很多人從小就看過這部電影,對電影中的各種場景依然記憶猶新。

也是六公主的“心頭愛”,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播一次。

那麼,一部普通的兒童電影為何會被公認為中國最好的漫畫電影呢?

為什麼這麼多人說這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最具隱喻性、最細緻的黑色幽默電影?

今天,鴿子將盡力一幀一幀地剖析電影中隱藏的細節和隱喻。

同時,我們也將在影片中一一揭開困擾大家多年的謎團。

三毛最後死了嗎?

既然三毛有機會,為什麼不加入新四軍呢?

影片最後,三毛流著淚說“結束了”。 有什麼特殊意義呢?

相信我,接下來的每一句話都會推翻你對這部兒童電影的所有了解。

01.

電影一開始,導演張建亞就講述了“三毛參軍”的故事背景。

片尾字幕結束後,出現了偽紀錄片式的戰爭場面,日本飛機肆無忌憚地轟炸我國。

畫外旁白則連續用20個“非常時期”來詮釋1937年中華民族到了“萬分危難”的時刻。

這個描述其實並不是導演杜撰的。 歷史上確實有這樣的記載。

民國二十六年,即1937年,中華書局出版了張震選注的《非常時代詩詞》。

全書共108頁,收錄詩89首,涉及非常時期的政治、經濟、金融、糧食等多個行業。

這本社論系列是一個非凡時期的非凡作品。 其用語和背景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事實。

全詩的措辭本身就非常滑稽,與當時的時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也一開始就點明瞭《三毛參軍》俏皮幽默的電影本質。

緊接著,“大人物”在非常時期發出了不尋常的召喚。

必須用無數不為人知的華盛頓來創造一個著名的華盛頓;

必須用無數無名的越武牧,才能創造出中華民族的越武牧。

這段話在歷史上沒有真正的淵源,但卻為《三毛參軍記》中三毛堅持當兵報國奠定了基礎。

“嶽無木”成為貫穿影片的精神符號。

這句話最諷刺的是,把來自美國的華盛頓放在了嶽吾木之前。

我們可以直接感受到當時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中國人民的地位。

關於這一點,後來三毛和老師的對話就比較直白了,我們稍後再說。

主要影片以黑白無聲電影風格的影象開始。

三毛衣衫襤褸,擠進人群,環顧四周。

這時街上兩個日本人的出現引起了他的興趣。

三毛開始模仿日本人走路。 在周圍人的猶豫之下,他拿起拖鞋就準備砸了。

日本人突然反應過來,瞬間受到驚嚇的三毛把拖鞋往另一個方向扔,砸在了巡警的頭上。

巡警驚慌失措地站了起來,揮舞著警棍,一路追著三毛,終於抓住了三毛。

這一段明顯模仿了卓別林的無聲電影風格。

一方面是幽默編排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對時勢背景有另一層隱喻。

卓別林藝術生涯的創作高峰期恰好跨越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導演用卓別林標誌性的無聲電影風格進行處理,似乎衝破了“第三堵牆”,迅速將觀眾帶入了那個時代。

經過這段無聲電影情節,《三毛參軍》的故事正式開始。

街上一名軍官正在招募士兵。

他濃眉大眼,身軀健壯,但說話的卻是一個女人的聲音。

他雙手的動作也非常引人注目。 他不停地拍打著未來戰士的後背和胸肌,高興地大喊“不錯不錯”。

可見當時的部分國軍外表是軍人,但底下卻是另一番模樣。

軍紀就是這麼荒唐,矮瘦的三毛能參軍也就不足為奇了。

注意這裡巡警的反應。

他發現三毛跑掉後,一把將三毛從招募臺上拖了下來,振振有詞地說:

“好鐵打不成釘子,好人不成兵,你一個小鬼,還想當丘霸?”

前面的話是一句俗語,因為古人重文輕武,所以當兵並不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

但在民族危難之際,這些話還在流傳,足見當時中國人民的無知。

至於巡警所說的“秋八”,其實是“丙”字的拆分版本。 當時用來形容士兵們一起吃飯喝酒。

和三毛一起參加徵兵的老鬼就是這樣一個形象。

你參軍是為了拿工資,打仗然後逃跑,然後換地方繼續參軍,如此迴圈往復。

但這一次他運氣不好。 還沒等他開口,招兵官就發現了。

但最終,老鬼和瘦弱的三毛成功地一起進入了軍營。

為什麼? 前線需要人,只要你能扛槍收人。

於是我們看到螢幕上有一瞬間,仍然是新兵訓練正步的場景。

下一秒,鏡頭裡出現了一群嘰嘰喳喳的鴨子和鵝。

兩個場景的反差十分幽默,引得不少觀眾捧腹大笑。

其實,影片就是在諷刺這裡。 當時,國軍招募的壯士幾乎都是“抓鴨子上架”。

練習正步和射擊後,他被派往戰場。

這裡還有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人物細節。

負責訓練的軍營指揮官,額頭凸出,方方正正,看上去十分奇怪。

其實,這不僅僅是對卡通形象的還原,更是展現了人體內因缺乏鈣和維生素D而導致的頭骨軟化。

或者將其擴充套件到另一個層面。 當時的國軍很多軍官都是骨頭軟的。

這段長長的軍營訓練幾乎就是三毛的個人喜劇獨角戲。

踢正步時他跟不上節奏,練習刺刀時他把自己刺進了稻草人,扔手榴彈時他不小心炸傷了自己的指揮官。

我什至都無法及時趕到吃晚飯。

這裡的軍官吃得已經鬆了皮帶,那邊的老人端著一大碗飯,悠閒地吃著。

只有三毛,在幾個米桶之間來回徘徊,卻裝不下一粒米。

國軍營正在吃晚飯的時候,導演把鏡頭轉向了一群垂涎三尺的日本政要。

當餐盤開啟時,一個寫著CHINA英文字母的蛋糕出現在我的面前。

大家可以注意到,當時象徵中國領土的餅形並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公雞,而是一片海棠葉。

因為當時是1937年,外蒙古還沒有正式獨立。

海棠葉是民國時期的樣子,當時中國的版圖正處於鼎盛時期。

隨著政客們手持刀叉蜂擁而上,這片海棠葉很快就被瓜分了,象徵著帝國主義列強對中華民國的肆意踐踏和瓜分。

當政客們大飽口福的時候,三毛和老鬼也上了戰場。

老鬼只想過自己的生活。 他心胸狹小,甚至開啟煙盒取出香菸,偷偷地躲著別人。

三毛很想做點什麼。

當我們看到三毛拉著鐵絲網的時候,他的胸口和背部都有很多劃痕,褲子也被鐵絲網撕破了,因為他太專注了。

注意,這裡還有一個情節,很多人還是不明白。

正在挖戰壕的時候,師部突然傳來命令:“所有戰壕都挖深一尺。”

三毛滿臉困惑,經驗豐富的老鬼直言不諱,“打過之後你就明白了。”

這個情節其實並不是導演杜撰的。

歷史現實中,廣西抗日將領凌亞西在抗日戰爭中曾使用過這一戰術,並將其命名為“板凳戰術”。

簡單來說,就是我軍踩在戰壕裡的長凳上,向敵人發起進攻。

當日軍佔領戰壕時,因為太矮,只能傻眼地站著等著吃手榴彈。

抗戰時期,陳賡將軍也曾使用過這種作戰方法。 當時部隊裡流傳著“人離不開凳子,凳子離不開人”的說法。

這一幕結束後,影片的標題場景也隨之而來,“上海名人慰問勞動力演出”環節。

舞臺上的一群美女,穿著暴露的漁網襪和黑色高跟鞋,在水臺上翩翩起舞。

看著他們,軍官們胸前的望遠鏡都舉了起來。

軍官的望遠鏡本來是用來在戰場上探查敵情的,但在這裡卻成了窺探美女屍體的道具。

前線國軍的美景與日軍轟炸後的連續炮火形成鮮明對比,諷刺感直接十足。

除了畫面的諷刺之外,導演在這一段的拍攝手法上也借鑑了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

背景音樂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

僅這幾個鏡頭就顯示了導演紮實的電影基礎知識和前衛的藝術理念。

但三毛對這些表示哀悼的女士不感興趣。

反倒是接下來的京劇,讓他眼睛都直了。

這裡導演還首次讓嶽無木以實物形象出現,再次激起了三毛精忠報國的雄心。

他想象自己是嶽無木,穿著戲服,拿著刀槍,殺光了所有要入侵的倭寇。

帶著這份熱情,三毛很快就走上了真正的戰場。

但迎接他的卻是猛烈的槍聲。 如果不是頭盔的保護,他的頭早就被燒傷了。

看著一旁的老鬼,這次在戰場上他並沒有逃跑。

就連首領的犧牲,也徹底點燃了他的鬥志。

導演也在這裡,將自己滿腔的憤怒表現得非常具體。

老鬼在這一刻開始甦醒。

老鬼這個角色其實是全片討論最深入的角色。

從大局來看,老鬼其實就是當時很多中國人的縮影。

面對國難,他初期表現得淡漠。 後來,當他看到越來越多的同胞被屠殺時,他的良知逐漸被喚醒。

導演還用藝術手法詳細地描繪了這種情感。

一條被日本炮彈煮熟的魚竟然開口說話了,用力吐出六個字:

“記住血、淚和仇恨。”

畫面荒誕俏皮,但情感卻真實流動。

這種情感的蔓延,也促使三毛和老鬼在淞滬之戰時加入了敢死隊。

在這個抽獎場景中,三毛和老鬼有著不同的心理。

三毛一心希望加入敢死隊,但他只崇拜偶像,不懂什麼是國難。

但老鬼卻明白。

他曾多次逃離戰場。 國家危機是大人物的事。 只要他和他的妻子不餓死,他們就可以過日子。

但現在日軍的獠牙正不斷滴著同胞的鮮血。

他知道自己無處可躲。

所以他中獎後,默默地把紙撕了,臉色沉重,眼裡含著淚水。

後來,喝著壯行酒的時候,老鬼再也按捺不住,將心中的壓抑全部發洩了出來。

“媽,忠孝自古是密不可分的,我兒子這次沒能盡孝了。”

“兄弟們,我家裡有一個死裡逃生的母親,以後如果有兄弟經過我家,替我給我母親磕頭,我就非常感謝你們了。”

酒碗重重地摔在地上,老鬼這才鬆了口氣,只留下了“邁出第一步”三個字。

飾演老鬼的演員魏宗萬曾透露,導演張建亞為了演他這個角色,不惜跪在他面前。

魏宗萬兩分鐘的表演證明了導演的跪是絕對值得的。

此後,自殺小隊的突襲又回到了影片的俏皮風格。

三毛想到了一個主意。 敢死隊輕鬆佔領了炮兵陣地,勝利就掌握在他們手中。

百姓歡欣鼓舞,蔣介石親自前來嘉獎。

雖然這一段也採用了無聲電影的風格,但鏡頭中語言的力度並不遜色於之前的任何一個鏡頭。

“戰鬥的勝利,就應該算是戰鬥的勝利。”

這是蔣介石在抗戰時期的慣用手段,透過宣傳和誇大戰爭成果來塑造國民政府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毛參軍》中,著名特技演員孫飛虎飾演蔣介石。

所以如果你看的話,這顯然是一部荒唐的電影,但各個方面卻都相當嚴肅。

為了表彰三毛的功績,大佬蔣介石與三毛握手併合影。

但攝影師為了討好他,要求三毛把錦旗高高舉起,直到高過他的頭頂。

最終,原本是勇士表彰會,卻變成了“大佬”的個人秀。

三毛的外表只有“三毛”。

這是那個時代的深刻悲劇。

成為英雄的三毛並沒有獲得什麼實質性的獎勵。

他等待的,是一張直接前往師部的調令。

對於大頭餅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出人頭地的機會,但對於三毛來說,卻是另一個噩夢的開始。

“戰鬥英雄”三毛成了主人家的僕人。

這個所謂的民族英雄不僅要給老師端茶送煙,給老師老婆洗內衣褲,還要等著少爺拉屎擦屁股。

但你對此無能為力。 侍奉老師也是為了抗日出一份力。 如果你懶惰,你就是叛徒,就是叛徒。

這裡的劇情正好接替了勞力表演時國軍司令的姿勢。

老師的生活極其奢侈。

前面的事情很緊張,後面的事情也很緊張。 老師的妻子還用向民眾募集的錢來花錢搞婚外情。

小少爺就像是地主的傻兒子,也加入了欺負三毛的大軍。

很多觀眾也在這裡看到了自己看似明白卻又不明白的人生第一個真相。

這句話出自有外遇的老師的妻子:

“有些東西該看,但不該看的就別看。不想看就得看。不想看就得看。”它。”

在師長身邊服役的三毛也看到了國軍軍官的許多“難處”。

日軍就在附近。 我們應該打這場仗嗎?

不鬥爭,就很難贏得人民;不鬥爭,就很難贏得人民的支援。 如果你打,你的全軍就會被消滅,友軍就會受益。

老師對此很困擾,皺著眉頭,喊了三個字,“腦力強化機”。

三毛聽後,連忙把一根鋁條套在頭上。 它看起來像是一個電擊刑具和一個醫療裝置。

這一幕看似神奇,卻來自現實。

它實際上是一個鋁合金散熱器。 戴在頭上感覺冰涼舒適,用於緩解頭痛。

這種騙人的東西,在國軍高層中很流行。 《宣言》裡還為其打了大幅廣告。 廣告上寫著:

安德森的大腦強化裝置是德國發明,由特殊合金製成,輕便柔軟,戴在頭上非常優雅,可以自如地工作。

不僅如此,這東西還被打上了愛迪生的烙印。 當時每張四塊錢,郵費40毛錢,簡直是天價。

雖然用了腦刺激機,但老師卻只能憋了半天兩個字:進一步討論。

之後,我就沉浸在接待的溫柔之地。

這舞蹈也讓人瞠目結舌。

我們可以看到舞會的男女頭上都戴著防毒面具。

事實上,淞滬會戰期間,由於中國軍隊的激烈抵抗,日軍使用了芥子氣彈。

本該在戰場上使用的防毒面具,在後方卻成了調情工具。

最終前線慘敗,上級指責師長拖延軍情。

師長只有一個選擇:自殺,但自殺前,他和三毛進行了一次“心靈對話”。

師長問:我和師長誰大? 指揮官和委員誰更大? 委員和外國佬誰更大?

三毛回答:外國佬是最大的。

最後,老師作總結髮言:原來,我們都是小把戲。

師長因害怕犯罪而自殺,但在宣傳中,他被描繪成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

所以你看,媒體是可以操縱的,輿論是可以引導的。

師長的葬禮相當隆重,他以前的部下都在場,“民族魂”三個字被高高舉起。

三毛在老師的靈柩旁哭得好傷心。

而師母卻忙著補妝,師子甚至還拿起了喪杖當玩具。

葬禮結束後,保姆三毛被調到另一個崗位,繼續奮戰在前線。

村裡發生的阻擊戰,拍攝得滑稽有趣,使用了彈簧石、旋轉樓梯等各種道具。

女性角色的出現也豐富了人物形象。

2003年馮小寧拍攝的《舉起手來》中,很多場景都致敬了這一點。

在接下來的段落中,有兩個有意義的幻想場景。

第一個是關於三毛的幻想和救他的女孩的故事。 男耕女織,過著安定的生活。

第二個是新四軍的出現,以《沙家浜》中的舞蹈為意向,展現當時我黨領導的軍隊風采。

看完這段話,很多觀眾都有一個疑問:

三毛為什麼不加入新四軍? 你為什麼不跟隨我們黨去抗日呢?

事實上,導演在章節標題中就指出了三毛的處境。

這一章叫做“半夢半醒”。

夢想的一半是對“有老婆孩子的熱床”的簡單向往。

但這種嚮往,在那個時代,其實是典型的小農意識,幾乎不可能實現。

而半興則意味著覺醒,代表著三毛革命思想的萌芽和覺醒。

半夢半醒,說明他還沒有完全放棄對過去的單純嚮往,也沒有完全覺醒革命意識。

他對當時的正統政府、國民政府、對那個舊時代仍然抱有幻想。

還夢想著自己成為“越無木”的春秋夢。

所以,三毛加入新四軍是不可能的,因為我軍當時的理念是解除人民疾苦,而不是“名不見經傳的嶽吾穆”的個人名聲。

觀念的差異是本質原因。 導演最後也解釋了這一點。

《三毛參軍》的最終旅程,在皮哥看來,其實是一種致敬。

三毛和老鬼奉命跳傘到敵後執行任務,卻與隊友失散。 等待了八年,他們變成了喝血的野蠻人。

老鬼說,八年了。

三毛說,別提了。

其實,這段經歷應該是對中國遠征軍的致敬。

從熱帶雨林的環境來看,老鬼和三毛應該是在緬甸戰鬥的一部分。

1942年3月,遠征軍進入緬甸,發動滇緬公路作戰,殲滅日軍3萬餘人。

遠征軍的歷史只有三年,但老鬼卻說是八年。

八年不僅指抗戰的八年,而且以遠征軍意識迷茫的語氣表達了出國打仗的艱難。

遠離家鄉,在緬甸人跡罕至的叢林中奮戰三年,與過著如一年的生活沒有什麼區別。

電影的最後,抗戰勝利了,卻再次成為政客的狂歡。

普通的小人物、小角色、小動作、三毛,連宴會都擠不進去。

看著蔣介石身後巨大的V字形,三毛陷入了沉思。

然後他出現在一片大墓地裡,給我們展示的視角形狀恰好是象徵勝利的V字形。

但每個十字架下都埋藏著無名的嶽無木。

著名的和不知名的,其實都是大人物給的。

一個無名小卒,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成為大名鼎鼎的嶽無木。

三毛的幻想到這裡就徹底破滅了。

甚至在影片的最後,導演也不忘記諷刺當時的現實。

你有沒有發現,所有戰士墳墓上放置的墓碑並不是我們中國習俗中的墓碑,而是西方語境中的十字架?

光看這個鏡頭,就有點分不清這是外國電影還是中國電影了。

這是導演在整部影片中最後的隱喻。

作為無名的嶽無木,三毛最終的歸宿或許也是這座小墳墓。

但即使死了,也擺脫不了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影響和控制。

活著的時候不能像人一樣生活,死了也不能認祖歸宗。 這就是當時的食人社會,也是舊中國處於戰爭狀態的現實。

於是在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中,三毛從真人變成了卡通人物。 一滴眼淚從眼角滑落,感嘆兩個字:完了。

他的故事也成為了幾幅人人都能讀懂、人人都能笑的肖像。

02.

第一次看《三毛參軍》時,我以為這是一部爆笑的兒童片。

但現在人到中年,再讀《三毛徵兵記》,才發現它講的都是血淋淋的歷史隱喻。

你我不是三毛,但我們都是三毛。

歷史給我們的也許不是真相,而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歷史。

在時代的洪流中,我們都是歷史的人質,我們都是三毛,我們都是小把戲。

©原創丨文章版權:皮皮電影()

熱門資訊
  • 如何讓手指變長?小竅門大公開!
  • 磁力猫网页版在线官网
  • 陌陌怎麼按條件查詢
  • ppsspp怎麼開金手指
  • 震奮人心的訊息!中國人民銀行公告,5 月 1 日起,不管是誰
  • 龍珠官方全人物各個篇章的戰鬥力表,悟空竟然增長了上億倍
  • 何超瓊現身貴州惹爭議,在山間土地穿清涼緊身吊帶,被指不得體
  • 世界巨鷹,以吃獅子為生,翅膀超7米,身高超2米,至今沒找到天敵
  • 湯尤杯:3場3-2,世界第一輸球,2個小組最終排名出爐
  • 《復仇者聯盟5》,時間越來越緊迫,漫威還來得及鋪墊嗎?
  • 深扒之下才發現,“娶嬸為妻”的相聲名家戴志誠,竟是如此的惡劣
  • 耶倫門生成功“逼宮”王健林,下一個國貨巨頭遭瞄準
  • 雪梨斷崖式衰老臉腫成饅頭,關之琳畫紅唇身材緊緻:竟然是同齡人
  • “借你堂弟10萬,不然別認我”男人被妻兒趕出家門:誰給你養老?
  • 如何駁斥“沒錢就別生孩子”?網友:窮得只剩下生育能力了
  • 20張照片:“黑暗女王”一位蘇丹模特,黑的反光,你能看清她嗎?
  • 窮養情婦12年,最大成就是坐在瑪莎拉蒂裡痛罵小三?
  • 3-2!湯姆斯杯最新戰報:國羽男雙連續輸給韓國,丹麥勝馬來西亞
  • 女子遛狗不牽繩,狗撲向路人被罵,女子怒斥路人:憑什麼罵她的狗
  • 年輕女子,正在調整她剛從自動售貨機購買的絲襪,屁股都露出來了
  • 2024年NBA十大長髮球員
  • 莎頭小劇場:頭哥,當時是你先取關我的吧
  • 你見過最不解風情的男生有多誇張?網友:都暗示到臉上了,還嗯
  • 眉山沒想到,資陽也沒想到,如今的樂山,已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
  • 北京美女出差山東萊蕪市,回去後她是這樣評論山東萊蕪市的!
  • 蘭州沒想到,銀川也沒想到,如今的張掖,已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
  • 一二三旅葉王陶,百戰沙場顯英豪。知道誰是葉王陶嗎
  • LC時代的雙子座之亂在教皇的策略和處女座的助力之下得以平息
  • NPC也吃“CPU”這套?《逆水寒》NPC被玩家“玩壞了
  • 《地獄潛兵2》補丁01.000.300引發了關於削弱和強化的激烈爭論

©2024 聚昌福美源 版權所有

隱私政策 | 服務條款 |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