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談情說愛,將日寇描繪成弱雞,這就是導演對抗戰的理解嗎?”
在過去十幾年中,抗日劇描繪出了抗戰時期我軍的不易,目的是讓觀眾銘記我們犧牲的先輩,知道抗戰勝利並不是手到擒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抗日劇卻變了一個“味道”,雖然現如今國產拍攝技術已經爐火純青,但抗日題材所呈現的畫面卻遠不及以前的抗日劇。
在曾經的抗日劇中,戰士們吃的是乾糧,喝的是稀粥,穿著褶皺封滿補丁的軍裝。
但在現在的抗日劇中,戰士們則是抽雪茄吃西餐,吃鮑魚喝紅酒,不僅衣服一塵不染,頭上更是抹了一層又一層的髮膠。
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場景,不禁讓人懷疑這究竟是去打鬼子,還是去體驗生活了,竟會離譜到如此惡劣的程度。
“匪夷所思的武器”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真實歷史上的抗戰時期,我軍之所以在戰鬥力上略遜日軍,無非是因為槍支彈藥嚴重不足,每次上戰場戰士們都要省著打。
然而在一些抗日劇中,我軍戰士卻壓根就用不上槍支彈藥,各種看似毫無用處的武器,竟能將日軍打得落花流水。
就比如在《獨立連》這部抗日劇中,一群游擊隊和老百姓在面對大批日軍的圍攻時,他們將竹子製作出了一個個“武器”,什麼弓箭大炮不盡其數。
最離譜的是,一群拿槍的鬼子還真就被一群拿竹子的老百姓給打垮了,槍沒有竹子好用,這話恐怕導演聽到都會笑吧。
除此之外,還有竹子製作而成的炮彈,將一堆裝著火藥的竹子捆綁在一起,其爆發的威力甚至比真炮彈還要厲害。
當然,這些武器和一部明名為《敵後便衣隊傳奇》的抗日劇來比,那還是相當保守了,因為在這部抗日劇中,出現了既能吃又能炸的包子雷,既能尿又能炸的夜壺雷。
一系列震驚的操作,讓熒幕前的觀眾都露出了震驚的目光,就算是科幻片也不能拍出如此炸裂的武器吧。
“瞠目結舌的臺詞”
說起現在抗日劇中最令人遭不住的一個點,無疑就是超乎常理的臺詞了,什麼“我爺爺九歲時就被殺害了”“讓子彈拐彎”等等。
就比如在這部抗日劇中,鏡頭裡我軍戰士為了伏擊山腳下的鬼子,於是便悄無聲息來到,一處佈滿雜草的山坡上。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就當戰士們握緊手中的槍支,準備和鬼子大幹一場時,一位戰士突然對政委說道:“趙莊的方佳方政委,你們見過嗎?”
聽聞此言,政委一邊看著手中的懷錶,計算著埋伏的時間,一邊漫不經心的說道:“怎麼了?”
原本以為這位戰士對名為方佳的政委感興趣,是因為對方的戰術高明,但結果下一秒他卻笑嘻嘻的說道:“你覺得我跟她般不般配?”
你敢相信,在生死一線的戰場上,作為一名軍人不想著如何擊潰日軍,反而聊起了談情說愛這一方面的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抗日劇竟然將我軍戰士和日軍交火時的炮火聲,比喻成了過年時放的鞭炮。
面對外面炮火連篇的戰場,這位團長不僅不思考退敵之策,反而還信誓旦旦的拿起電話說道:“你聽聽啊,怎麼樣?像不像過年?”
將戰場上的炮火聲比喻成過年,這編劇的腦洞算得是抗日劇第一人了,完全將戰爭比喻成了兒戲化。
“辣眼睛的服裝”
對於抗戰時期我軍戰士的服裝,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瞭解,因為當時物資有限,所以一件軍裝穿幾年是常有的事。
當然,戰士們對服裝也並沒有什麼要求,心中想的是如何打鬼子,如何將他們趕出我們的土地,不可能每天將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現如今有些抗日劇卻與歷史截然相反,劇中戰士們對穿著打扮十分在意。
男戰士不不是有著塗抹髮膠的大背頭,就是染著黃顏色的髮型,而女戰士更是離譜,放著好好的軍裝不穿,非要穿一些展現自己身材的服裝,什麼短裙連衣裙碎花裙不盡其數。
最要命的是,有些抗日劇中為了展示女戰士的美貌,經常上演古裝劇女扮男裝被拆穿頭髮散落的套路,打仗打著軍帽就會被刻意安排成不經意掉落的樣子。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抗日劇為了更好展現女性的“美”,甚至連現代的緊身皮衣都安排上了。
看著鏡頭中幾位女戰士手持現代武器,穿著凹凸有型的緊身衣時,讓人不禁陷入了沉思,懷疑這真的是一部抗日劇嘛。
而另一部抗日劇的服裝更是讓人兩眼一黑,因為在一部抗日劇中,女戰士竟然穿著緊身貼皮的旗袍。
最重要的是,這位女戰士即便穿著行動不便的緊身旗袍,但她卻非常靈活,孤身一人闖入鬼子指揮部,並且輕而易舉地就幹掉了鬼子高層。
甚至還有一部抗日劇,出現了穿深V這種“擦邊”的服裝,屬實令人一言難盡啊。
“濃妝豔抹的妝容”
“不化妝還怎麼打鬼子?”這句話放在當下的抗日劇中,那可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在真正歷史上的抗日時期,我軍無論是男戰士還是女戰士,因為營養跟不上再加上大量的體力勞動,所以面黃肌瘦是他們最真實的狀態。
可在現如今所謂的抗日劇中,女戰士上戰場時卻必備三樣東西,一是口紅,二是粉底液,三是假睫毛。
在許多抗日劇中,裡面女戰士的臉上幾乎都是乾淨無瑕,別說有戰火的灰塵了,甚至比現代人的臉還乾淨,幾乎都看不到毛孔。
而最令人遭不住的是,有一些妝容臉的女演員,竟然也飾演了抗日劇中的女戰士,簡直不要太辣眼睛。
該說不說,這一幕也實在是太離譜了,抗日劇中出現整容臉的女戰士,這不僅僅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更是不尊重我們逝去的先輩們。
總而言之,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不該被“兒戲化”,一部抗日劇要想得到觀眾真正的認可,“真實感”這三個字無疑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