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際,在遙遠的北極圈內,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積雪開始融化,冰封的北冰洋也已經解凍,在大地裸露出的本色的同時,一條將顛覆現有國際航運格局的北極航道展現出通航潛力,而這條極大縮短東亞至歐洲里程的航道也存在一個同蘇伊士運河一樣的“關隘”,那就是白令海峽。
既是通道,也是陸橋
白令海峽位於亞歐大陸最東端的俄羅斯傑日尼奧夫角和北美大陸最西端的美國威爾士王子角之間,北接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南連太平洋的白令海,長約60公里,不但是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而且也是北美洲和亞洲大陸間的最短海上通道,海峽水道的中心線還是俄羅斯與美國的分界線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分界線。
白令海峽寬35-86公里,深度很淺,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在第四紀冰川期(始於距今200~300萬年前,結束於1~2萬年前)時,由於全球海平面低於如今海面約100多米,所以白令海峽就成了亞洲通往美洲的陸橋,是兩地生物相互遷徙的通道。考古學家認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一些從亞洲來的獵人,跟著獸群遷徙到了北美洲定居。
由於狹窄和水淺,白領海峽極大削弱了北冰洋和太平洋間深層水的交換,同時由於從北冰洋南下的寒流以及冬季常有的暴風雪影響,冬季海面常被1.2米~1.5米厚的冰原覆蓋,即便到了夏季,海峽背部仍會有浮冰留存。這些因素都使得北極航道還只是在夏季階段性開通。
額外一提的是,不光白令海峽,白令海、白令島和白令地峽的命名均來自丹麥探險家維他斯·白令,他是俄羅斯海軍中國的一位艦長,深受彼得大帝的信任。1725年他奉命考察西伯利亞北岸,1728年(清雍正帝六年)他穿過白令海峽到達亞洲大陸的最東端,1740年在勘察加半島建立了首府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成為俄羅斯向東開拓阿拉斯加的前進基地。
1741年白令率領兩艘船向美洲進發,發現了威爾士角所在的阿拉斯加半島,但在返程途中遭遇風暴,他與28名船員漂流到了科曼多爾群島的一座無人島,最終病死在島上,這座島便是白令島。這裡不禁為這些開拓者的拓荒精神致敬,也慨嘆白令作為一位生於丹麥的航海家,卻在俄羅斯完成了平生夙願,為俄羅斯開拓勘察加和阿拉斯加貢獻頗大,果然搭建近悅遠來的人才平臺無論什麼時候都是重要的。
隨著近17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以720萬的價格被沙皇賣給美國,白令海峽這個被兩大洋“擠”成了這條窄縫的海峽陷入沉寂。直到近些年,隨著全球變暖導致北極冰層消退,夏季無冰的北極成為了沿岸各國爭奪的“新戰場”,其中被俄羅斯積極推進的除了北冰洋的劃界問題,就是北極航道。
北極航道的“關隘”
北極能成為商船通行的航道?可能很多人會感覺到新鮮,但實際上北極航道在夏季時已經通航多年。北極航道以大西洋為座標原點,分為西北航道和東北航道兩部分:既由巴倫支海出發,經過歐亞大陸北方,穿過白令海峽到達太平洋的是東北航道;而由格陵蘭島西側的戴維斯海峽出發,經過加拿大北極群島和美國阿拉斯加北面,穿過白令海峽到達太平洋的便是西北航道。
從距離上來講,北極航道的東北航線比傳統的經過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的航道要縮短很多。以現在中國北方的大連港為例,走北極東北航道到達歐洲主要港口的距離分別是:至英國倫敦8395海里,至德國漢堡8290海里,至俄羅斯摩爾曼斯克6846海里,而傳統經過蘇伊士運河的航線距離則分別是10841海里、11148海里和12438海里。
同時從大連港出發經北極西北航道到達北美洲東海岸各主要港口的距離分別為,至美國紐約8455海里,至加拿大聖約翰斯7575海里,至加拿大哈得孫灣西岸的丘吉爾港7592海里,而傳統的經過巴拿馬運河的航線距離則分別是10604海里、11317海里、13051海里。相比之下,東北航線通往歐洲的方向對中國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如果正常通航,將縮短至少3000海里,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顯而易見的。
但北極航道無論是東北航線還是西北航線,都需要經過的“關隘”便是白令海峽。白令海峽正中間有一座迪奧米德群島,分別由大、小迪奧米德島和費魯埃岩礁組成,原本是由白令發現屬於俄國,但自從阿拉斯加被低價出售後,東側的小迪奧米德島同費魯埃岩礁歸屬美國,西側的大迪奧米德島歸俄國,兩島相距約4公里,國際日期變更線就透過兩島之間。
這就是白令海峽,一個溝通北冰洋與太平洋的唯一航道,憑藉地理優勢,美俄無疑會在未來北極航道的經略中佔據主導地位。對我們而言,北極航道也會深刻影響我國的對外貿易、能源運輸、港口格局、產業分佈乃至東北地區發展的前景,亦需通盤考慮,早作打算,佈局謀求在北極航線上的相關利益。
上期回顧:馬六甲海峽困局下的中國版圖缺憾:印度洋出海口和日本海出海口
備註:本文是《世界海峽合集》的第3章原創作品,僅為一家之言,轉發請註明【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及出處】,抄襲必究。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路,如有版權私聯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