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類對自然的愚蠢干預,有時會帶來超乎尋常的後果。
在太平洋西南部,有一座名叫麥誇裡島的小島,它是地球上唯一一處地幔岩石出露的地方,也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
作為途徑南極的必經之路,探險家們其實並沒有過多留意這個物產並不豐富的小島。但是其獨有的生態環境卻吸引了大批獵人前來“光顧”,獵人們在短短几十年間就將此地的原生海狗、象海豹屠殺殆盡。
但這種貪婪地行為還稱不上是十足的愚蠢,隨船而來的小老鼠才正式拉開了麥誇裡島荒誕故事的序幕。
從此,人類獨有“水多加面,面多加水”和稀泥管理辦法,逐漸把島上的原生物種拖入泥潭。為了整治這幾十只小老鼠,人類花費了近兩百年時間,才將入侵物種正式“趕出”麥誇裡島,僅2007-2014年間的干預支出就高達上2500萬澳元(約1.2億人民幣)。
“面多加水,水多加面”
最早發現麥誇裡島的是1810年的堅忍號的船員們,他們在前往南極的途中,偶然遇到了這個島,還有上面的大批各種海狗、海豹。
在十九世紀,海豹的皮、油可是稀罕物件。當時的海豹皮衣堪比當代“LV”是王公貴族們爭相追捧的奢侈品。
海狗就更別提了,其雄風征服全地球。出色的繁殖能力以及相當誇張的丁丁長度,讓它成為當時人們眼中最佳補品。
讓這座僅120餘平方公里的小島成為了獵人們的樂園,他們在島上建造了存放了食物和物資小屋,但他們不知道,船上還攜帶了一些不速之客——老鼠。
老鼠是一種非常適應性強的動物,它們可以在各種環境中生存。而在麥誇裡島上,老鼠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解放了天性,因為這裡沒有天敵,也有充足的食物。
除了獵人們煉油剩下海豹肉可供食用,還能吃到麥誇裡島上的鳥蛋和幼鳥。麥誇裡島上有很多種類的鳥類,其中有些是獨一無二的,如麥誇裡鸚鵡、紅眼斑秧雞麥誇里亞種等。
這些鳥類大多數是不能飛的,或者飛行能力很差,因為它們在沒有天敵的環境中進化出了這樣的特徵。這使得它們很容易成為老鼠的獵物,而且它們的繁殖速度遠遠趕不上老鼠的繁殖速度。
老鼠的數量增加,導致了島上鳥類的數量減少,尤其是那些在地面築巢的鳥類。
獵人們雖說對此並不在意,可鼠患卻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活”,此時獵人們想到了一個“絕佳”的辦法。
“自古貓鼠不兩立”,於是乎,這個故事的第二位主角登場了——家貓。
其實可以想象,家貓在一段時間內肯定能控制一下獵人居住區的老鼠數量。但貓也並不傻,它們也發現了此地的鳥兒們似乎並不太“聰明”,比起手忙腳亂的捉老鼠,倒不如直接去鳥巢裡吃自助餐。
麥誇裡島的原有物種根本沒經歷過貓科動物的洗禮,貓咪作為貓科動物較為傑出的代表,迅速佔領麥誇裡島食物鏈頂端,從此大大小小的鳥類、甚至比貓還大一些的哺乳動物都成了爪下亡魂。
貓的數量也隨著食物的增加而增加,島上很快就有了數百隻甚至數千只的貓,而鳥類的數量則進一步下降。
但故事到這裡還遠遠沒有結束。
十九世紀末,據說一位來自歐洲的獵人十分想念家鄉的兔肉,便委託老鄉帶了幾隻兔紙來過過嘴癮。但是他沒有想到,帶來的幾隻兔子很快就逃跑了,而且在島上迅速繁殖。
至此麥誇裡島的最強入侵者就此誕生,兔子也是該島最後消滅的入侵物種。
麥誇裡島的“養蠱”之路
雖說兔子它不吃小鳥,可它吃草皮啊!
兔子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它們的性成熟期很短,只有3到4個月。在麥誇裡島上,兔子同樣找到了一個充滿食物和缺乏天敵的環境,它們迅速地擴散。吃光了島上的草地,使得土壤裸露,容易受到風雨的侵蝕,導致土地荒蕪和沙化。
而兔子的到來更為貓咪們提供了寶貴的冬季食物來源,貓咪數量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同一時期,人們為了控制兔子的數量,1880年又再次引入了白鼬,但白鼬也沒理由放著好捉的本土鳥類不吃反而去追兔子。
當時的麥誇裡島生態系統如摧枯拉朽般快速破壞。
1890年麥誇裡島鸚鵡(Macquarle Island Parakeet)正式滅絕。
1894年紅眼斑秧雞麥誇里亞種(Gallirallus philippensis macquariensis)滅絕。
這時候的人們其實已經開始擔憂麥誇裡島的生態,1933年就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但是此時的兔子們的發展已經遠遠脫離人類的控制。
澳洲科學家們先後嘗試投放氟乙酸鈉,還用兔跳蚤傳播兔粘液瘤病毒,來對付島上的兔子。這種病可以使兔子的皮膚和內臟長出腫瘤,導致兔子死亡。1968年和1978年兩次向島上釋放了帶有兔跳蚤和兔粘液瘤病毒的兔子,希望透過這種方式,來減少兔子的數量。
這種方式在短期內也確實起到了一定成效,兔子的規模從1970年的13萬隻下降到一萬隻左右。
但剩下的兔子卻實現了群體免疫的目標,從此麥誇裡島的兔子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批穩定免疫兔粘液瘤病毒的群體。
可讓人意外的是,兔子數量急劇下降的同時,貓咪、白鼬們卻也沒閒著,沒有兔子就接著抓鳥吧!
各類鳥類數量又以每年6萬隻的數量快速消失。
於是1980年前後,澳方開始著手於島上貓咪的全面清剿工作,花費近20年才將島上的貓咪清理乾淨。
但實現群體免疫的兔子們沒有了貓的制約也開始暗暗發力,迅速恢復到十萬只。
2006年,還因密密麻麻的兔子洞對山體的破壞,致使海島東面的路西塔尼亞灣發生山崩,損毀了十分關鍵的企鵝繁殖地。
於是塔斯馬尼亞公園及野生動物組織(Tasmania Parks and Wildlife Service)遂向當局申請撥款來著重解決兔子的問題。
在2007年,大名鼎鼎的千萬澳元捉兔專案正式開展,獵兔犬們至此走馬上任。2014年澳方宣佈麥誇裡島的入侵物種觀測上歸零,似乎這裡的故事已經完結。
結語
現如今的麥誇裡島已經收到非常嚴密的保護,每年僅有40餘人居住在島上進行保護及科研工作。幅北毛皮海獅(Arctocephalus tropicalis)、南極毛皮海獅(Arctocephalus gazella)、新澳毛皮海獅(Arctocephalus fosteri)及南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超八萬餘頭,而皇家企鵝(Royal Penguin)國王企鵝、南方冠企鵝(Southern Rockhopper Penguin)及巴布亞企鵝同樣再次安然繁殖,養育後代。鳥類數量也在穩定恢復。
從麥誇裡島的故事中不難看出,其實大自然有著超出人類認知的恢復能力,但也如同精密元件一般牽一髮而動全身。
一座120平方公里的小島,幾隻尋常可見的老鼠就要我們人類消耗兩個世紀來治理,這何嘗不是一種諷刺。
地球上的第一顆藍藻誕生已距今35億年,人類這區區700萬年曆史就彷彿一年之一瞬。面對自然若沒有一顆敬畏之心,那麼麥誇裡島的昨日是否會是地球的明天呢?人類又是否終有一天會開啟那個潘多拉魔盒,成為麥誇裡島上最孤單的那隻鸚鵡呢?
參考資料:
麥格理島邁向復甦的美麗新世界 – 雜誌第 23 期:2012 年 12 月 – 澳大利亞南極計劃 (antarctica.gov.au)
麥考瑞島世界遺產區 |塔斯馬尼亞州公園和野生動物管理局 (parks.tas.gov.au)
麥誇裡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兔子被歸咎於山體滑坡導致企鵝死亡。21/10/2006. ABC新聞線上 (archiv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