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2日,星期六,農曆正月二十二,早安,今天介紹的是“紅頸瓣蹼鷸”。
紅頸瓣蹼鷸:鴴形目、鷸科、瓣蹼鷸屬鳥類,屬小型鳥類。體長18-21釐米,體重25-46克。它們擁有黑色的鳥喙,鳥喙細長且筆直,腿部為灰黑色,爪子如同雞爪一般,只有基部有蹼相連。眼睛為黑色,如同黑色的寶石一般鑲嵌在臉上。它們雌雄相似,但有著夏羽冬羽之分。夏羽額頭、頭頂、枕部、臉部、耳羽為灰黑色羽毛,眼睛上方有著一撮白色的羽毛。喉部為白色,頸部為棕色的羽毛,十分的醒目。肩部、背部、翅膀、尾羽、腰部為灰褐色,其上打點綴有淺棕色的羽毛。胸部、兩肋、腹部、尾下羽毛為白色,但胸部以及兩肋的羽毛上點綴有灰褐色的不規則羽斑。
冬羽時枕部、為黑色,眼睛下方也有一條黑色的羽帶,一直延伸至耳羽。額頭、眉毛、臉部、喉部、頸部、胸部、腹部、兩肋、臀部、尾下、腰部羽毛為白色,但兩肋的羽毛上點綴有淺褐色的不規則斑塊。肩部、背部、翅膀、尾羽為黑色或者黑褐色。其上點綴有很多白色的條紋斑塊,顏色變換間都有虛化漸變效果,並不凌亂。雖然它們沒有華麗的羽毛,但無論冬天還是夏天,羽毛都十分的緊緻順滑,充滿著別樣美。
紅頸瓣蹼鷸在國內並沒有越冬地或者繁殖地,但在遷徙季節會途徑新疆、西藏、青海湖、黑龍江、山東、江蘇、福建、廣東、臺灣、海南等省份。其為海洋鷸性鷸類,繁殖期棲息於北極苔原和森林苔原地帶的內陸淡水湖泊、水塘岸邊以及沼澤地。而非繁殖季節則主要棲息於近海的淺水處,也會在內陸較大的湖泊、河流、水庫、沼澤河口等環境裡棲息。
紅頸瓣蹼鷸屬候鳥,但國內的主要為旅鳥。會於春季的4-5月以及秋季的9-10月途徑中國,有部分也可能會在廣東、海南、臺灣沿海越冬。喜成群,尤其是在遷徙和越冬期間,常集結成較大的群體,在一些合適且喜歡的環境裡,甚至能有數萬數十萬個體的鳥群,飛行時遮天蔽日,十分的壯觀。
十分擅長游泳,它們幾乎都在游泳,由於胸腹部羽毛較厚密,還不透水,裡面充滿空氣,使得它們能夠長時間的漂浮在水面上。遊動十分的靈活,遊動時頭朝前一點一點的,既觀察水面,也捕捉食物。由於海岸邊浪較大,所以常能看到一群紅頸瓣蹼鷸在海面上浮浮沉沉,起起落落。如同海中的精靈。任海浪起伏,怡然自得。覓食主要在水面上進行,也會在露出水面的石頭或者植物上啄食,有時也透過在水面旋轉和用鳥喙叩擊水面的方式捕食。
紅頸瓣蹼鷸主要以水生昆蟲、昆蟲幼蟲、甲殼類以及軟體動物等無脊椎動物為食。
紅頸瓣蹼鷸繁殖期為每年的6-8月,通常為一夫一妻制,但有的雌鳥會連續與多個雄鳥交配。繁殖地位於北極苔原和森林苔原地帶的淡水湖泊、水塘、岸邊以及沼澤地上,尤其是生長有茂盛挺水植物和蘆葦的湖泊、水塘、沼澤。一般會選擇在湖泊和水塘附近潮溼的草地上或者土丘上築巢,鳥巢隱蔽在草叢或者蘆葦叢裡。鳥巢較為簡陋,主要由親鳥在地上踩踏出一個凹坑,再墊上一些鋪墊物既成,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雌鳥每窩產卵3-7枚,但多數為5-6枚。卵為淡黃褐色或者赭橄欖色,其上點綴有褐色或者黑褐色的斑點。
雌鳥產完卵後就會離開繁殖地往南飛走,之後孵卵以及照顧幼鳥則由雄鳥獨自承擔,但也有部分雌鳥會參與孵卵,這在鳥類繁殖行為裡比較少見。孵化期為18-20天,雛鳥早成性,孵出後不久就能行走,待雛鳥都出殼以後,雄鳥會帶著雛鳥一起活動,給它們提供食物保護和溫暖,並教會雛鳥一些生存技能。雛鳥成長很快,大約20天左右就能飛行。在之後不久,幼鳥將跟著其他的個體一起成群的遷飛,沿著祖祖輩輩飛行行的軌跡,飛往越冬地越冬。
今天介紹的“紅頸瓣蹼鷸”友友們喜歡嗎?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祝友友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