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選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檢視。
文|永珍硬核
編輯|永珍硬核
«——【·前言·】——»
2024年1月,央廣網報道了一則新聞,文中稱2023年12月上旬以來,有近萬隻黃羊從跨越中國和蒙古國的邊境線,“偷偷”來到內蒙古自治區的興安盟阿爾山。
這些長相可愛的黃羊看上去似乎很喜歡這個地方,它們成群地在此悠閒踱步,還有的三五成群地覓食,此時的阿爾山看上去就像一個天然的動物園一般。
黃羊的出現讓當地的村民和一眾專家學者都十分興奮,他們站在黃羊群遠處給這群可愛的小生靈拍照。
有時一些黃羊還會來到人們居住的小區附近“溜達”,人們也是遠遠地看一眼就趕緊離開,生怕會打擾到它們。
而在這個地方工作了33年之久的管護員白玉華也十分開心,數年的工作經歷,他親眼見證了林區活躍的小動物越來越多,這次萬隻黃羊的出現讓他感覺十分震撼,這意味著當地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
那麼黃羊是什麼羊?為什麼要千里迢迢跨越邊境來到中國呢?
«—【·臘月寒冬野黃羊的“家族遊”·】—»
阿爾山擁有廣闊的天然大草原,是野生動物棲息的絕佳地點,引來野生動物活動是很正常的事情。
據管護員白玉華說,每年冬天都會有一些黃羊群跑過來玩耍和覓食,只是今年數量特別多,伴隨出現的還有其他小動物。在他眼裡這是生態正在逐步變好的兆頭。
據瞭解,今年冬天會有如此之多的黃羊跨境而來,是因為今年蒙古國的冬季極其寒冷,為了禦寒和充飢它們才來到這兒。
也可以說它們是在“逃荒”,但多少也有點季節性遷徙因素在內。
天氣寒冷,食物匱乏,野外的動物都會跑去溫暖的地方過冬,最普遍的就是鳥類遷徙,因此黃羊也不例外。
據瞭解,當地相關部門為了保護黃羊種群,還特意進行相關的宣傳工作,在管理區拉橫幅宣傳,提高人們對野生黃羊的認識。
同時當地的民警還加強了巡護,嚴加防範各種可能的偷獵行為。
為了保障黃羊安全過冬,他們還特意在黃羊的必經之路投放了2萬斤乾草、1萬斤飼料。
除此之外,為了保證黃羊“營養均衡”,他們還給黃羊準備了5000斤的牧業食鹽。
此舉既保證了黃羊有充足的食物來源,還緩解了黃羊和人們群眾財產安全之間的矛盾,可謂是一舉兩得。
黃羊的遷徙讓來到當地旅遊的遊客也大飽了眼福,興安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黃羊,就連市區裡面也能看到一些,附近的林場和山谷都有他們的蹤影,讓一眾人嘖嘖稱奇。
來內蒙古自駕遊的遊客李靜宇說,這次的旅行實在非常有意義,她帶著孩子來到大草原上之後,不僅見到了黃羊群,還看到了狐狸和狍子,這個地方就像一個天然的動物樂園一般。
那麼黃羊是什麼羊,為什麼能得到人們如此貼心地保護?
«—【·可愛的黃羊·】—»
黃羊屬牛科,是原羚屬一種瀕危的食草性羚羊品種,學名稱為“蒙古原羚”,它主要分佈在國內、蒙古以及俄羅斯的部分地區。
除此之外還有普氏原羚、鵝喉羚等多種羚羊品種。
蒙古原羚有一雙黑色的大眼睛,頸部粗壯。體長大多為1米-1.5米之間,四肢細長顯得體型較為中等纖瘦。
黃羊平時毛髮較短,顏色多為黃棕色、紅棕色,其中腹部和四肢裡面均為白色,尾巴很短且毛髮顏色較深。不過冬天,它們的毛髮開始變得又密又厚,還脆。
也許是冬天的雪很白,映襯著它們身體的毛髮有些變淺,尾巴下方是一個長著大白斑的臀部,那一扭一扭的樣子有些像柯基狗。
雄性黃羊長有一對20釐米左右的角,角直立在頭頂,而後角尖向內彎曲,雌性黃羊則只有一雙尖耳直立在頭頂,且耳內朝前。
隔遠處一看黃羊像是穿了一身沒染勻的棕色大袍,它的蹄子較窄且尖,在奔跑時像是在跳芭蕾舞,那柔順的毛髮顯得它體態十分優美。
蒙古原羚多棲息於半乾旱的荒漠草原地區,尤其是針茅屬草原,除非必要時不會出沒於峽谷、高山一帶,它也不喜歡純粹的沙漠地區。
它們平時喜歡群體活動,在春季和秋季會有大規模的遷徙行為,其遷徙方向為“春季向北,秋季向南”。
它們遷徙移動的距離和範圍比較大,多視植被稀疏和生長情況而決定遷徙方向和活動範圍。
在冬季南遷時,它們通常會尋覓途中的枯草、融化的雪水來充飢,累了就在雪地刨一個坑,所有黃羊緊緊相依在一起,來禦寒取暖。
春季北歸時,它們經常跑到鹹水湖畔去舔舐鹽分,會尋覓長芒、針茅等雜草、灌木、豬毛菜等植物充飢,有時也會吃一些樹葉。
這種羊很耐渴,可以連續幾天都不喝水。它們擅長跳躍,可以跳2米多高,一個縱跳最遠達十來米遠。它們跑速也很快,時速最高可達90公里。
只是因為人為偷獵以及草原過度開發,致使部分種群已然消失,在國內成為珍稀野生動物,據網路統計僅剩餘的8萬多頭已遷至蒙古國生存。
看來黃羊的遷徙除了季節性的生理遷徙之外,人類的活動也佔據一部分原因。
像黃羊這種大規模遷徙的還有哪些動物呢?它們遷徙的原因又是什麼?
«—【·為什麼黃羊必須遷徙?·】—»
動物遷徙是一種有趣的自然現象,多數動物遷徙都是原生環境突然改變或者自然性的食物短缺以及自身的繁衍生息。
動物遷徙分為週期性與非週期性大規模遷徙。黃羊的大遷徙屬於週期性的季節遷徙,它們每年都有自己固定的南遷路線。
大多數動物遷徙多為南北遷徙,除此之外還有東西遷徙、垂直遷徙等遷徙方向。
按照行為方式的不同,陸地動物的移動叫做“遷徙”,水中動物的移動叫做“洄游”,如為了生魚寶寶而返程的鮭魚。
很多動物的遷徙目的也是多有不同,有越冬的,有覓食的,還有繁殖的。
像前文中的黃羊就是為了越冬和充飢,才會帶領家族大部隊穿越邊境,奔赴阿爾山暫居。
人們平時最熟悉的就是鳥類遷徙,多數候鳥鳥類會在冬天來臨之前從北方大批地飛往南方越冬,待來年萬物復甦之後再次迴歸。
像北極海鷗,每年都會飛行幾萬公里到南極生存,主要就是為了禦寒和覓食。
還有每年的角馬大遷徙就是十分鮮明的例子,其場面聲勢浩大、尤為壯觀。
每年的7月到10月,塞倫蓋蒂草原處於旱季,草木乾枯,食物稀少,為了覓食上百萬的角馬開始了數千公里遠的大遷徙。
它們朝著北方一路前進,走過茫茫荒漠,越過刺骨的河流,來到了水草豐富的馬賽馬拉,與其同行的還有瞪羚、斑馬等大批的野生動物。
還有野豬類中唯一有遷徙行為的鬍鬚豬,每年都會有數千頭的鬍鬚豬長途跋涉幾百公里,就為了吃上一口應季的水果。
還有馴鹿,通常都是南遷到針葉林帶越冬,待回暖之後再次迴歸北方的苔原帶。
除此之外還有垂直遷徙,炎熱時會遷徙到高處避暑;天氣寒冷時,高山上的動物們通常都會移動到低處避寒和覓食。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昆蟲、鼠類都會有類似的遷徙行為,不過大都和氣溫環境有關,這些行為更像是動物為了生存而實施的自保策略。
當然這些都是常態化的遷徙行為,還有非週期遷徙,這樣的遷徙行為多是原生環境遭受了嚴重惡化。
«—【·結語·】—»
這樣看來,動物的遷徙行為有些類似於人類的“逃荒”,如果在遇到極端天氣的情況下不走,族群就很容易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就算不滅絕,倖存數量也會寥寥無幾。
不過好在還有人類的適當干預,這些憨態可掬的黃羊會很好地成長。
參考:
央廣網《上萬只黃羊組團跨境“中國遊” 邊境小城變野生動物園》2024-1-3